一位战友的移风易俗家风
(图片来自网络)
隨着疫情的优化科学管控,许多地方都恢复了婚丧嫁娶的“红白喜亊”,近日在网上所见,一位老人归天,后人尽显排场,租用了几十人的洋鼓队和铜管乐队,围观者上百人集聚,对这样的大操大办,正在新冠感染高峰之时,聚集上百人的丧事活动,有违国家防控不聚集的公告,由此,我忆起了一位老战友与此相反从简办丧亊的家风。虽然己过去了许多年,我仍为战友移风易俗的举动而赞许。
那是1986年4月末,我到国有大型企业重庆电机厂采访,遇到一群职工在围观厂门张贴栏里一讣告,我也挤进人群中仔细端详,不大的讣告写道“职工高文德之父86岁的高长发老人因病辞世,为老人叮嘱遗愿,倡导移风易俗新风尚,丧亊从简,拒收祭礼,借此对老人的关心的亲朋好友表示衷心的感谢,落款人高文德”。听职工们议论:“老高的父亲是个热心肠的好老头,经常见他做公益的亊情”。我看完:“呀,听人说过,司机高文德是铁道兵时的战友,虽然不太熟悉,他的父亲去世,我这个铁道兵战友应去悼念慰问表表心意”。
于是我打听到高文德家住的楼栋,见到了正在筹办老人的丧事的高文德战友。老高见到我愣住了,“您这个记者也怎么来了!”。也许是我多次报道过该厂的新闻,坐过他的小车认识我,我道:“我们是铁道兵的战友,见到讣告才知高伯父去世,向您表示憵问”。高文德顿时双泪长流。
通过交谈,才知高文德战友原是铁道兵的汽车兵,照顾夫妻关系从甘粛调回重庆到厂里开小车。高文德给我聊了他去世父亲生前的一些亊。
老高的父亲叫高长发,可一直有一颗关心国家大事的心,识字不多,手不离报纸,每天总要请人给他读上几段,喜欢在居民地段参与群众工作,维护社会治安、做清洁卫生。特别是老人家助人为乐给居民们留下最深的印象,赢得满街居民们的佩服,说他是个逗人喜欢的老爷子。他得了重病,把大儿子高文德和孙儿们,叫到病榻前,留下遗愿:“我的天命已不多时日,丧亊要从简,不摆花圈,不开追悼会,不收祭礼,不要请锣鼓闹夜,要火葬,这要作为高家的家风,后辈一定要切记”。老人的三个儿女和孙儿们,都照着老人的遗嘱去认真办理。高文德战友是个大孝子,他的同事好友,要张罗凑份子送祭帐祭品等,都被高文德谢绝,更让人敬佩的,儿女们还主动向前来送祭礼慰问的亲友宣传重庆市殡葬改革条例。
老人出殡这天,我同许多居民、职工自发地蜂拥到火葬场,看了老人最后一眼。都为高长发老人高风亮节的情操赞口不绝。
过了几年,高文德战友不幸身患尿毒症,我多次把钓得的鲫鱼送去看他,最后,病魔夺去了高文德战友的生命。最后去见他一面时,才知他又像父亲一样,告知儿孙,丧事从简,拒收祭礼,按爷爷立下的家风的办了丧事。
2018年8月,从我的铁缘老伴口中得知,高文德战友的铁缘老伴隆承碧也去世,仍然秉承家风,丧事简办,拒收祭礼而受人尊敬。
高文德战友移风易俗的家风,全家几代充满着正能量的新风尚。
高文德战友活在我的心中,他是咱铁道兵的平凡英雄!
校对:郭建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