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全站搜索:
说短论长/
  • 岁月匆匆,岁月如歌。我们都已不是当年的自己。就像一把无情的刻刀,岁月在我们身上留下了一道道痕迹,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我们。这是成长的必然,也是岁月给予我们的馈赠。它让我们在经历中变得更加稳重成熟,懂得珍惜当下的生活......
    责任编辑:  郑建军 王运琥            2025-07-07
  • 英雄铁道兵丛书《不朽的军魂》像一股强劲的东风,吹进铁兵、学兵、民兵、铁二代的心田。风乍起,天地间的万千气象,人世间的情感交织,铁兵间的共鸣追求,仿佛“知音”般的默契,表达对铁道兵文化底蕴的赞美,成为铁道兵文化认同的标记......
    责任编辑:  郑建军 王运琥            2025-06-23
  • 我们谁都留不住青春,容颜易老,年华易逝,唯有气质于心,阅历历久弥新。人生需要智慧,拥有智慧才拥有更多的美好。
    责任编辑:  壕爃            2025-03-04
  • 共产主义战士雷锋,是经过我们党的培养在国家和民族中最优秀、最具代表性和最具影响力的英模人物。是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最好的优秀共产党员。习近平总书记参观抚顺雷锋纪念馆时号召“我们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上,需要凝聚力量,需要见贤思齐,向楷模看齐,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学习雷锋的楷模,就要像雷锋那样发挥共产党员的...
    责任编辑:  郑建军 王运琥            2025-03-03
  • 人和人之间,悲喜是不能完全相通的,也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人这一生,风雨无数,万般皆苦,唯有自渡,才是自己的救世主。
    责任编辑:  壕爃            2025-02-25
  • 有时候我沉默,不是不快乐,只是想抛弃杂念,把心净空,然后更好的活着。事情看透,你就明白该如何停止;人情看透,你就明白该如何相处。
    责任编辑:  沙海驼铃 蕾蕾            2025-02-19
  • 人生得失有常,自然荣枯有数。于役于生,责与担当乃立身之本,不可须臾或忘。士不可以不弘毅!
    责任编辑:  壕爃            2025-02-18
  • 现实生活中,常见有些人虚荣心作崇,不顾自身经济能力大肆消费,仅仅是为了满足炫耀欲,想要得到别人的肯定和嫉妒,感觉自己面子有光。与人相处,争强好胜,显摆阔绰,打肿脸充胖子,工资月月光,透支消费捉襟见肘,身背一身的债务,成为车奴、房奴、卡奴,让生活陷入举步维艰的困境…为了面子最终失了面子,成为他人的笑谈。人的欲望无穷无尽,...
    责任编辑:  郑建军 王运琥            2025-02-17
  • 人生的长度,长不过春夏秋冬;人生的宽度,宽不过南北西东;人生的高度,高不过蓝天白云;人生的无常,无非是悲欢离合。岁月以相同的方式经过每个人 ,每个人却以不同的方式经过了岁月。当我们感叹又老了一岁的时候......
    责任编辑:  郑建军 王运琥            2025-01-20
  • (议论文投稿) 原创首投历史的转折点与时代的启示 一一写在遵义会议九十周年文/12师58团李传吉九十年前,在长征途中的遵义,一场改变中国命运的会议——遵义会议,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中国革命前进的道路。 遵义会议的历史背景 20世纪30年代,中国大地战火纷飞,国民党政府对共产党革命根据地发动多次“围剿”...
    责任编辑:  蕾蕾 昆柠            2025-01-15
  • 《荀子·王制》中有一句箴言:“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秋意阑珊,像是一场盛大演出的谢幕,金黄的帷幕缓缓落下,冬的篇章在一片静谧中悄然开启......
    责任编辑:  郑建军 王运琥            2024-11-25
  •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往往习惯于向上攀登,追逐更高的地位、更多的财富和更大的名声。然而,有时候,我们需要多往“低处”走,去探寻那些被忽视的风景,去感受那些平凡中的伟大......
    责任编辑:  郑建军 王运琥            2024-11-18
  • 2500年了,她依然是中国人的精神和美学家底。但诗经并不是我们许多人以为的高深,而是充满生活气息的美。它将古代生活的日常、大自然里生命百态、人世间的万般情愫都入了诗......
    责任编辑:  郑建军 王运琥            2024-11-04
  • 作为网站校对和编辑人员,我们深知肩上的责任重大,每一次点击、每一行文字背后,都是对读者时间的尊重与承诺。在这段旅程中,我们有自己的酸甜苦辣,也逐渐有了一些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责任编辑:  昆柠 马月            2024-09-25
  • 在兵网文创中心,有一位默默奉献的志愿者,他叫张润洲,宛如一位文稿的“神医”,为一篇篇文稿精准“把脉”。张润洲参与文创中心文稿校对工作一幌6年多了,他对这项工作情有独钟,对文字有着独特的敏锐感知。每当新的文稿送达,他总是迅速进入状态,全神贯注地开始他的“诊断”工作。他的目光在字里行间穿梭,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存在的问题。他...
    责任编辑:  郑建军 王运琥            2024-09-23
友情链接/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