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全站搜索:

顾秀:铁5师师长、二指副司令

作者:野渡孤舟 发布时间:2014-07-04 点击数: 责任编辑:

生平简介
   
       顾秀,1923年出生于江苏启东市合作镇竖海村;1941年10月参加革命工作,194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至1949年间,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1952年6月,奔赴东北,参加修建森林铁路。1953年参加抗美援朝。1954年编为铁道兵部队,先后参与东北森林铁路工程、海南岛环线铁路修复工程以及广东坪连铁路、贵昆铁路成昆铁路等建设项目;1967年9月升任铁道兵5师师长,参加修建成昆铁路和渡口支线铁路建设。1970年至1974年,在担任铁道兵5师师长的同时,兼任四川渡口市(今攀枝花市)委第一书记,支援西部地区三线开发,参加攀枝花钢铁基地建设。1970年7月1日,按时完成了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如期出铁。其间,曾三次进京向周恩来总理汇报工作,周总理亲自向他指示交代任务。两项重大任务完成后,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等中央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和赞扬。1976年7月,顾秀同志晋升铁道兵第二指挥部副司令员,参与新疆的南疆铁路修建工程;1984年调铁道兵驻上海办事处任党委书记,1985年离休。现定居在上海。

抗日战争

顾秀同志

顾秀同志

1941年,年仅18岁的顾秀目睹日本鬼子在中国大地上烧杀掳抢,无恶不作,耳闻共产党唤醒民众,奋起抗日,顾秀决心投身革命。10月,掘东区队扩军,顾秀踊跃参加了区队。1943年10月,三乡联防大队(以后统称游击队)成立,顾秀任大队长,组织一支10多人的游击队就地开展“反清乡”活动。三乡游击队活动驻地,距日伪只有15~20华里。游击队根据县委“坚持原地斗争”的指示精神,配合县团(当时县团只有一个加强连)到日伪据点附近,侦察敌情,动员群众“跑反”,使敌人无法抓到青年男女当民夫。游击队发动群众把大路改成小路,直路改成弯路,在大的河道里筑暗坝、打暗桩,阻止敌人的汽车、船只通过。游击队还发动群众进行锄奸活动,设卡盘查,放哨站岗。当日伪开始重点“清乡”时,游击队采取避实击虚的战术,先后袭击九门闸、兵房,配合区队袭扰大予镇、南坎、掘港等地的日伪据点。
顾秀带领的这支游击队,隐蔽在群众之中,灵活机动、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使伪乡、保长等惶惶不可终日,躲在据点里,不敢轻易下乡抓丁抢粮。游击队坚持原地斗争的累累成果,得到了时任县委书记周一峰的赞扬。
1943年日伪策划对四分区清乡时,大规模地构筑了长达300余里的竹篱笆封锁线。为了击破敌伪的封锁,顾秀带领队员们多次袭击运送封锁器材的日伪军,烧毁封锁器材,动员群众“跑反”,使日军束手无策。6月,顾秀接到指示,要他7月1日前率领游击队到南坎以东的鲍家坝,配合当地干部、民兵统一行动。7月1日晚上,300余里封锁沿线上,都围了民兵和农民,参加这次大行动的军民共有4万余人。9点钟光景,封锁线上出现了第一片火光,不到个把钟头,整个封锁线起火了,如一条蜿蜒百里的巨龙,火光冲天,人声鼎沸。日军小林惨淡经营3个月的300里封锁篱笆毁于一旦。
南坎是沿海的一个集镇,是敌伪篱笆封锁线最东的一个重要据点。1944年6月,分区指示一定把这颗“硬钉子”拔掉。顾秀带领的游击队奉命负责运送弹药、救护伤员。6月26日夜,特务四团从驻地出发,悄悄插向南坎,以绝对优势兵力包围了这个海滨小镇。顾秀指挥几个担架队的民兵跟着部队到达南坎镇郊待命。战斗打响了,顷刻间,枪声大作,杀声震天。特务四团如神兵天降,敌人惊恐万状,负隅顽抗。三、四排在攻占了一个地堡后,遭到中心碉堡机枪火力的猛烈射击,伤亡较大。顾秀迅即指挥担架队冲到前沿阵地抬下十多名伤员,指挥一名民兵干部将伤员转送到后方卫生队,并派另外的民兵快速将后面的子弹、手榴弹、炮弹送到前沿阵地。顾秀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受到团首长的表扬。南坎战斗后,顾秀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解放战争

1945年,顾秀从苏中公学毕业,被分配到南通县三余区任警卫连长,不到两个月,任南通警卫团八连副连长、副政治指导员、政治指导员。1946年国民党部队在南通重兵压境,四处抢占解放区地盘,夺取胜利果实。八连奉南通警卫团沈坚如团长的命令攻打三圩头。1947年八连在爱儿庙伏击战中,缴获轻机4挺,步枪40余支。1947年4月25日,获悉敌军26旅一个搜索排和还乡团300多人在金沙以北的八总洋桥机动驻剿,八连奉命出击,战斗不到一小时,全歼敌军搜索排。1947年5月22日,余西、袁灶港、二甲等地据点的还乡团180余人至毕甲镇一带骚扰抢劫。八连一排、三排冲到毕甲镇,出其不意给予迎头痛击,敌军溃不成军。此役荣获分区和苏中军区嘉奖。
1948年5月21日,顾秀带领的八连,在解放通东重镇余东的战斗中,遭遇敌军机枪的猛射,三排伤亡重大,48名战士,最后只剩下5人。顾秀带领战士们击退敌军多次冲锋,坚守住了阵地,有力配合了兄弟部队攻下了核心碉堡。5月31日,苏北军区司令员管文蔚、政治委员陈丕显嘉奖了参战部队,八连在伤亡惨重的情况下英勇狙击的事迹刊登在分区政治部《江海报》上。
1949年2月,部队进入南通城,九分区全境宣告解放。当时顾秀任二营副营长。4月21日,二营与一营、三营深夜围攻八圩港。7月,二营过江后,负责太湖地区剿匪。

抗美援朝

1952年5月,顾秀所在的部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工程兵第七师,奉命参加国家经济建设。顾秀分配在师技术训练大队任大队长。6月,顾秀培训的首期114名学员随部队开赴大兴安岭抢建森林铁路。技术训练大队学员风餐露宿,不畏艰难,提前完成了首期任务。
1952年12月,七师又奉命进入朝鲜参战,帮助他们抢修铁路。1953年1月,顾秀带领技术训练大队乘上军列到达朝鲜,三个月后调师司令部任军务科长。该师部队冒着敌军的狂轰滥炸,不分昼夜地抢修龟(城)殷(山)段铁路;冒着严寒抢建德(川)八(面院)新线;开赴东海岸筑城备战;帮助朝鲜修复钮新铁路,建造了一条条“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

转战南北

从朝鲜返回祖国,顾秀调到铁道兵第九十速成中学任军务科长、副处长。1956年又被分配到铁道兵第一军司令部任军务处长、铁道兵七师三十三团代团长、团长。该团在海南岛崖城,负责修复海南岛环岛铁路。
当时师党委转达中央军委指示,各级干部到连队当兵一个月。团党委研究决定让顾秀先到连队当兵。该连部距海南岛“天涯海角”2公里左右,正在施工的这条环线铁路就从“天涯海角”脚下通过。顾秀每天和六班的战士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一起到工地担砂石、推小车,特别是在齐腰深的水里挖桥基础。当时虽有八台抽水机,但无法把水抽干。顾秀和战士们不怕苦、不怕累,24小时三班制轮流作业,打桩、打夯、填砂石,样样都干得很出色。当地60多名彝族民工知道了顾秀是这个部队的团长时,都情绪高涨,一下子拥过来叙长叙短,与顾秀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顾秀当兵结束时,他们纷纷赶到连部门口依依不舍送行。
1960年4月22日,为加强广东省坪(石)连(阳)铁路施工力量,顾秀奉命率团陆续离开海南进入坪连线施工。同年,顾秀调到铁道兵5师工作,被任命为师司令部副参谋长。当时部队正在修建贵昆铁路。顾秀不辞劳苦,经常率机关人员组成工作组,到各团检查工作。部队在工程任务艰巨,自然环境恶劣,地形十分复杂,供求矛盾突出等困难情况下,发动群众,搞技术革新,自力更生,克服了重重困难。1961年5师奉命抽调一个加强团赴西双版纳的边境修勐(腊县)丰(沙里)老挝的中老公路;1962年5师又奉命抽调人员赴西藏修建中(国)、尼(泊尔)公路。1962年2月,铁道兵政治部选调顾秀到北京政治学院外事干部训练队学习。1963年3月17日,顾秀与参加铁道兵工程会议的同志在中南海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同志及军委领导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同年,顾秀回到师部。

三线岁月

1964年,国家经济开始恢复。党中央、毛主席作出了“贵昆线要快修”的指示,要求于1966年修通。
成昆铁路路线示意图

成昆铁路路线示意图

 全长620.7公里的贵昆线,多数线路穿行在高山峡谷悬岩峭壁之中,地形险要,地质复杂,随处遇到暗河,部分隧道穿进含有瓦斯毒气煤层。5师接受了全线任务最艰巨、桥隧最长的一段工程。
树舍到下马房间段93公里地段内有梅花山隧道,全长3968米,要穿过五个大断层和煤层、暗河、溶洞等复杂地段。1965年9月隧道出口,平行导洞每昼夜最大涌水量达5.4万吨,给施工带来很大困难。指战员知难而进,采用排堵结合的综合整治办法,终于征服了汹涌的地下水。隧道单口月成洞从117米,跃到单口月成洞400米,创全国最高记录,受到了西南指挥部铁道兵部队和国家的嘉奖。当时,顾秀率领的师机关工作组就在23团梅花山隧道蹲点两个月。顾秀在现场和隧道掌子面逐一检查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就召集当班干部进行研究解决。顾秀还和营长、教导员轮流在洞子里三班制值班。经过一年半的艰苦努力,提前完成了全线最长的梅花山隧道,为提前通车创造了条件。21团在两岸悬崖峭壁上建起了一座长526米、高50米的特大桥梁,党中央、国务院为此发函祝贺。
1965年6月,5师在完成了贵昆铁路任务后,又奉命接受成昆线米(易)三(堆子)段和渡口支线的修建任务。1965年9月,5师成立指挥所,由当时已升任为副师长的顾秀负责指挥所工作。顾秀率领由师机关人员组成的指挥所开赴成昆线,在四川省米易县政府驻扎下来,负责各项准备工作,迎接大部队的前来。
1965年10月,部队陆续进驻成昆线。成昆铁路要穿越万水千山,任务艰巨,困难重重。5师指战员以“天高我敢攀,地厚我敢钻,险山恶水听调遣,英雄面前无难关”的豪迈气概,披荆斩棘,餐风饮露,架起了一条条通讯、电力线路和便道。为了加快隧道施工,在部队开展了竞赛活动。全长1032米的湾滩隧道,洞内断层密集,岩层破碎,地下水一昼夜涌出600立方米。面对这个难点工程,担负主力的23团指战员吃尽千般苦,经过5个月的奋战,终于贯通。当年全师完成隧道成洞20020米,桥涵土石方22921立方、挡土墙土石方226113立方,路基土石方291.32立方,创下了铁道兵15个师中史无前例的最高记录,受到了上级的表彰。1968年4月9日《解放军报》第一版,报道了21团1连在施工中的优秀事迹。
成昆铁路修建场景图片

成昆铁路修建场景图片

1967年2月,铁道兵党委奉中央军委命令,要5师派干部到渡口市参加“三支两军”和攀枝花钢铁基地建设。7月,顾秀被派到渡口市负责“三支两军”工作。作为一个主要负责人,顾秀感到担子很重。为了把攀枝花钢铁基地生产搞上去,顾秀夜以继日地开展了工作。他千方百计地抓好社会安定团结,全力以赴地“抓革命促生产”;大胆解放干部,充分发挥地方干部的作用,让他们挺起腰杆抓建设;合理安排积极发挥各系统技术干部作用,并落实好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注重发挥老工人的作用;召开各种会议,动员各界力量参加攀钢建设。在顾秀的努力下,攀钢建设朝着1970年7月1日前出铁的目标顺利前进。9月,顾秀升任铁道兵第5师师长。1968年3月,顾秀兼任渡口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
1969年12月29日,周总理召集李先念等中央和部门领导70多人听取西南铁路建设情况汇报,顾秀与时任铁道兵第一指挥部司令员何辉燕向总理汇报成昆线等工程情况后,周总理对他俩说:“成昆铁路1970年7月前全线通车。”临走时,总理握着顾秀的手一再说:“你们辛苦了,任重道远。”
周总理的亲切接见和殷切嘱托,深深铭刻在顾秀的心坎上。5师在渡口市的八年时间里牢记总理重托,全力以赴投入到成昆线和攀枝花钢铁基地的建设中去,先后完成了米三段、渡口支线和攀枝花工业区专用线建设。在1970年7月1日那天,成昆铁路全线开通,攀枝花钢铁厂如期出铁,实现了向党的生日献礼的目标。
顾秀在完成上述两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过程中,曾三次进京向周恩来总理汇报工作;当成昆线如期通车,攀钢如期出铁后,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和赞扬。

北疆筑路

1974年,经毛主席批准,周总理批示,中央军委命令铁道兵5师进入新疆修建南疆铁路。时任四川省渡口市(后改为攀枝花市)市委第一书记、革委会主任的顾秀,于同年3月30日回到师里后,马不停蹄赶赴南疆。从吐鲁番车站至布尔硷近100公里的工程要求年底前通车,任务艰巨时间紧迫。顾秀二话不说,率领师机关工作组,赶到现场进行调查摸底。
南疆线起步就要穿过100多公里的戈壁滩。铁路施工正值夏天,热风扑来,俨若熏烤,地表温度高达摄氏六七十度。战士们顶烈日,冒酷暑,经过不到一年时间的奋战,在戈壁滩上铺筑了100多公里的钢铁大道,实现了南疆线首战告捷。
在修建一座长达6152米的地下长廊——奎先隧道的工程中,23团指战员经过41个月的日夜奋战,在海拔2300米的高寒地带上,凿穿了沉睡千年的冰山,终于完成了这座全线最长、海拔最高的隧道立体工程,打通了南疆线的咽喉,为全线通车奠定基础。这座隧道也是我国迄今为止建成的四座最长的隧道之一。

壮心不已

1976年,顾秀升任铁道兵第二指挥部副司令员,继续率领部队在500米高的戈壁滩上削山填路,在流沙河上建桥筑路,直至调任铁道兵驻上海办事处党委书记。
60多年来,顾秀为了革命的胜利,为了祖国交通大动脉的搏动,为了祖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他从祖国的黄海之滨走到大兴安岭,走到朝鲜的东海岸;从海南的天涯海角,走到祖国西部边陲。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大江南北铁轨在他的足下延伸,延伸……
顾秀同志进入耄耋之年后,整理搜集大量资料,以回忆录的形式“回望”自己的历程,最终定稿出书《历程回望》(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共分七个部分,其中有关攀枝花开发建设的珍贵记忆就占四成;如《力排重难、实现誓言》、《裂谷一爆惊环宇》、《忆周总理关怀攀枝花钢铁基地建设》等,既是个人的体验,更是珍贵的史料。

3人物自述编辑

顾秀同志在铁道兵纪念碑揭碑仪式上讲话

顾秀同志在铁道兵纪念碑揭碑仪式上讲话[2]

1923年1月,我出生于江苏省启东市合作镇竖海村,1935年1月迁居如东县王荃乡(今兵房镇)。在那暗无天日的年代里,军阀混战,兵荒马乱,匪盗横行,民不聊生。
为了反抗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为了寻求光明和解放,在我18岁的1941年,我毅然投奔革命的怀抱,参加了新四军。从此以后,我在苏北地区与日本鬼子、伪军和国民党、还乡团等反动派进行了长期艰苦的游击战和阵地战,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与敌人进行了数十次的殊死战斗。
1949年全国解放后,我随部队开赴东北大兴安岭林区,修建森林铁路。1952年底,奉命入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1954年,我编入铁道兵,投身于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先后参加了东北牙林支线修建工程、海南岛环线铁路修复工程、广东坪(石)连(阳)铁路、贵昆铁路等项目建设。
1967年9月,我升任铁道兵五师师长,奉命修建成昆铁路和渡口支线铁路。在这个交通闭塞、地震频繁、江河纵横、地势险恶的“筑路禁区”,率领全师官兵与兄弟部队一起战天斗地,克服种种困难,终于按照党中央战略部署在1970年7月1日按时完成渡口支线与成昆铁路干线的接轨,如期通车。
1970年至1974年,我在担任铁道兵五师师长的同时,兼任中共四川省攀枝花市委第一书记,四届全国人大代表,领导西部三线地区的攀枝花钢铁基地建设。在此期间,认真贯彻党中央、毛主席对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建设的战略部署和一系列重要指示。在“文化大革命”这个“非常时期”内,果断地应付各种事变,团结攀枝花各级新老干部,广泛发动包括从全国各地调来的数万名职工在内的广大群众,同心协力,大搞攀枝花钢铁基地建设,终于在1970年7月1日,按照党中央和毛主席、周总理的战略部署,如期出铁。
成昆铁路建设纪念碑

成昆铁路建设纪念碑

 在完成成昆铁路“七一”如期通车和攀钢“七一”如期出铁这两项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过程中,我曾三次进京向国务院周恩来总理汇报工作,聆听他亲切的指示和接受他亲自交待的任务。在这两项任务完成以后,党中央和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扬。
1976年,我升任铁道兵第二指挥部副司令员,继续率领部队在那大漠无垠、条件十分艰苦的戈壁滩上修建南疆铁路。
自我参加革命到离休的44年时间里,我从一个不经世事的农村青年成长为一名光荣坚定的革命战士和社会主义建设者,这完全是党培养的结果,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这个大熔炉锤炼的结果。
在这段革命岁月里,我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参加了作为交通大动脉的铁路建设。我从祖国的黄海之滨走到东北的大兴安岭,走到朝鲜的东海岸,走到海南岛的天涯海角,走到丝绸之路的祖国西部边陲。
我永远不可能忘记那些战斗的日日夜夜。我永远不会忘记苏北战场上弥漫的硝烟,永远不会忘记朝鲜战场上纷飞的战火,永远不会忘记大兴安岭原始森林深处的冰天雪地,永远不会忘记南国海岛的惊涛骇浪,永远不会忘记攀枝花铁矿大爆破时的震天巨响,永远不会忘记新疆戈壁沙滩上的狂风和烈焰。
过去我曾萌生了一个想把对自己几十年来的军旅生涯和生活历程做个系统回顾,并形成文字的想法。其目的是为了更客观地认识自己的过去,更客观地面对未来;为的是与我的战友和朋友们进行交流,进一步增进相互了解;为的是给家人、友人、熟人、后人留点感悟人生和事业奋斗的史料;或许还有点别的价值。我的这一想法得到了一些战友、朋友和家人的热情鼓励和支持。这是我实现萌生愿望的基础。作为人民军队的一名领导干部,我永远不会忘记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是怎样成长起来的?今后我将更好地生活,继续有益于社会、人民和党的事业。[3] 

友情链接/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