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全站搜索:
国内建设/

风火山上尖刀连

作者:刘行国 发布时间:2014-12-22 点击数: 稿件来源: 责任编辑:

风火上尖刀连 --- 铁十师五十团十三连的英雄事迹 伟大的祖国啊,无数崇山峻岭都曾有过无数的火车穿越,假如有一天,让风驰电掣的列车在钢铁巨龙上也能从我巨大的怀抱中呼啸而过,那该是多么的神奇、多么的壮观!风火山遐想着,憧憬着。美国的现代火车旅行家
   
 编者:
风火山上原五十团十三连,曾经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风火山上尖刀连”,这是铁道兵党委授予十三连的光荣称号。他们用自己的忠诚和勇敢、用血汗和牺牲,在极度高寒缺氧、风沙冰冻的恶劣环境中,完成了整个青藏铁路修建的一系列科学研究的实验项目,为这条天路的建设,立下了赫赫战功,扬名军内外。不久前播放的《永远的铁道兵》便有一段是专门记载这段峥嵘历史的。我们甚至可以说,没有当初的十三连,就没有今天整个青藏线的顺利建成。因而,十三连是值得历史大书特书的。作者刘行国,就是这个伟大群体中的一员。作为曾经的尖刀连的战士,他依然保持了那种睥睨困难、斗志昂扬的兵的本性。本月十三日,在作者的家乡湖北仙桃举行了他们纪念入伍45周年的庆典,他作为组织者之一,再次让我们看到了他吃苦奉献、激情四溢的风采。文如其人,本文写的充满激情,给人一种豪迈的震荡,令人激动。让我们谢谢并祝福刘行国战友!

                           风火山上尖刀连

 --- 铁十师五十团十三连的英雄事迹        

       伟大的祖国啊,无数崇山峻岭都曾有过无数的火车穿越,假如有一天,让风驰电掣的列车在钢铁巨龙上也能从我巨大的怀抱中呼啸而过,那该是多么的神奇、多么的壮观!风火山遐想着,憧憬着。美国的现代火车旅行家保罗•泰鲁在《游历中国》一书中写道:“有昆仑山脉在,中国的铁路永远也到不了拉萨。” “不!”风火山说,“英雄的铁道兵早就热血沸腾了,他们跃跃欲试,我的遐想一定会被证明的。”
       风火山,藏名隆青吉布山,位于昆仑山脉与唐古拉山山脉之间、可可西里无人区东南。海拔5010米,终年积雪,年平均气温零下7度,最低气温零下41度,极端气温零下48度。气候变化剧烈,气温酷寒,昼夜温差大,生境潮湿,极度缺氧。大气压仅为平原的50%,空气含氧量比人类生存最低极限还要低,人迹罕至,被喻为“生命禁区”。风火山的地质结构是万年不融化的永冻层、含土冰层、饱冰土层、富冰冻土、裂隙冰、融冻泥岩等世界一系列尚没攻克的病害性科学技术难题,令人望而生畏。
       天子第一号工程风火山隧道的地质结构狰狞究其何在?青藏铁路的全面开工就基于地质气候的原始资料,否则一切都是空谈。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只有实地进行勘探,采集实质性的地质结构参数,才能掌握风火山的地质结构。只有经过反复的试验,才能为工程设计提供准确的技术资料,有针对性地攻克一个个技术难关。任何一项科学技术的成功都要经过无数次的试验。从失败中探索,在成功中归纳。试验也好,探索也罢,总之,必须要一个作风过硬的连队作为开路先锋上风火山,配合中国科学院和西北铁路研究院等六家科研单位去完成人类生存试验、铁路施工试验这两项特殊的历史使命。
       开路先锋只有作风过硬的连队才能担当,铁五十团司令部可是接到了十五个施工连队的请战书了。
 开路先锋只有作风过硬的连队才能担当。调遣那个连队上风火山呢?铁十师五十团团长尘金安和参谋长就这一事关重大的决策在反复思索着。就是十三连,“还是十三连作风过得硬,就让十三连上!”两位首长异口同声的叫出声来。这样的不谋而合绝不是巧合,在五十团,谁不知晓十三连的鼎鼎大名。只要是攻坚的任务,准是十三连的,战争年代,攻城拔寨是尖刀,围点打援是先锋。三线建设,逢山开路如猛虎,遇水架桥如天兵。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无坚不摧,无往不胜。他们所向无敌,久经沙场考验、英勇善战、敢啃硬骨头,功勋卓著,素有“五十团的尖兵连”之说。就是十三连上风火山!团长和参谋长不谋而合。参谋长电话下达命令后,随之问道,你准备派那个连队上风火山?“十三连”三营长不假思索的答道。 
       命令:
       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十师五十团十三连全体指战员,务必于1975年5月3日在风火山集结,配合中国科学院、西北铁路研究院、兰州大气所、青海气象局、上海和青海高山病防治研究所等单位,完成在风火山地域进行人类生存试验和铁路施工的科学实验。
军号吹响了!      
        命令下达了,军号吹响了!
       英雄十三连的150多名指战员在接到命令之后,人人热血沸腾,个个摩拳擦掌,他们背上行装扛起枪,向你——风火山,招手了,大踏步地走来了。 “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 嘹亮的歌声一遍又一遍地响彻在这莽莽昆仑的旷野上。
       进入风火山地域后,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难题就是:搭建宿营的帐篷。指战员们上山后,本来就是坐着就小喘气,慢走就要大喘气了。若是加大运动量,就会随时有生命的危险。可不搭帐篷,夜间露宿在零下41度酷寒的风火山上就会冻死。与其冻死还不如用生命一搏。那就只能冒着生命的危险搭帐篷了。二月的风火山,风力一般都在7-9级,且气候会瞬间变化。战士们好不容易搭好了帐篷,正想进帐篷后坐下来喘喘气,歇一歇,但忽地听到一阵巨大的呼啸声,一眼望去,只见帐篷一下子就被十二级的巨风刮走了半里多路。怎么办?还得再搭帐篷啊!指战员们想出了新办法,他们咬着牙,喘着大气,将帐篷的基础深挖一米,把三个棉帐篷重叠在一起埋在地平面之下。这样一来,当时全连18个帐篷一下子少到了六个,每个帐篷内二十五六个人只好挤在一起。
       风火山的夜空漆黑一片,狼群满山遍野,数千双狼眼盯着全连六个帐篷。狂风呼叫,鬼哭狼嚎,让人毛骨悚然、好不害怕。为了安全,战士们就不能轻易走出帐篷解手。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他们只好把尿桶放在帐篷内。由于帐篷内需要保暖,所以就不能通风,因此空气含氧量就更低了。尿骚气和粪臭气在帐篷中弥漫,那可真是不堪忍受。睡着吧喘气不止,实在难以入眠,战士们只好半躺着盼着天明。口渴了多想喝口开水啊,可全连只有唯一的一个高压锅,即便不停地烧着,也管不了全连的开水。没有开水喝,战士们只能靠喝点50多度的夹生水来解解渴。
       上山时任排长,后又任指导员的仙桃籍战友袁国富同志,从接受命令上山到全面完成任务最后下山,始终和战士们战斗在一起。他一干就是两年,是怎么也逃不掉身患高原病的。开始从有严重的高原反应,到后来确诊为慢性高原病综合征(蒙赫氏病),面对病痛的折磨和威胁,他却无所畏惧,总是说自己没病,再适应适应就好了。因为他深知自己是战士的主心骨,是战士的亲人,怎么也不能倒下,不能下山,必须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地战斗在第一线。在两鬓斑白的今天,他一直承受着左心室肥大、右心室位移、早搏和房室传导阻滞高原心脏病的折磨。可每当回首战斗在风火山的那段峥嵘岁月时,他依然还是那样的豪情满怀,壮志丝毫不减当年。
       中科院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海拔每上升1000米,人体的劳动能力就降低半个等级。在海拔4000米的高原徒手行走,就等于在海平面负重40千克行走。当在海拔4000米负载10 千克行走时,就等于在平原背着40千克的物体以时速15千米在跑步。
       动态试验是要取得在低于人类生命极限状态下人的承载的指数,完成通过对隧道施工地的试验,总结出在缺氧条件下,隧道开挖、衬砌、混凝土施工、隧道防水及排水、通风排烟、防寒保温等难题的试验,供全面开工施工参考。战士们或是肩抬着100千克的钢轨。或是50千克水泥,喘着粗气,一步,二步……地前行,终于到了。战士们仰天大喘,踉踉跄跄,难以站稳,但他们没有倒下,一直顽强地站着。是的,全连是有满满一个帐篷的氧气包,可动态施工不可能背着氧气包施工啊!袁排长深深地知道,倒下了就会有生命的危险,可他们唯一能做到的是一边扶着快要倒下的战士,一边竭力鼓舞着战士的斗志。
       为了“天路”今后的全面开工,战士们又奔向了施工试验的战场。一次泥岩凿眼爆破的施工中,刚入伍的甘肃新战士见老班长抡大锤累了,就说:“班长,让我来试试吧!”他抡起8磅的大锤、一锤、两锤、三锤…才打了10来下,就再也没有力气往下打了。只见那大锤东偏一下西偏一下地砸在钢钎上,张着大口边打边喘着粗气,打的一锤比一锤慢。老班长感觉不对劲,刚抬头,只见那大锤在扬起后,就要下落砸在另一个新战士的头上。说时迟那时快,他忽地一跃而起,双手抱住新战友向右一滚,把新战友掩护在自己的身体下,只一瞬间,老班长的大腿外侧被大锤砸得血肉模糊。但他却咬着牙站起来说,“没事,不碍事,接着……”可没等他把话说完,就歪倒在融冻泥岩的冰岩上了。同志们要他下去休息,可他却执意不从,硬撑着坐起来说:“这点轻伤都受不了还当什么铁道兵?没什么的,包扎一下就行了,接着干。”                       
       在一次饱冰土层基础浇筑的施工试验中,一块若行军锅大小的饱冰土块,突然从高坡滚进刚浇筑好了的混泥土中。“必须马上搬出来!”袁排长说着。“我下去!”没等大家再说什么,指导员就跳进混凝土中。一米三深啊,酷冷且不说,本来就缺氧,混凝土压迫着胸部,呼吸极度艰难,他张着大口,喘着粗气朝着饱冰土块位置缓慢地移着。10厘米、20厘米……“就在这!”他刚说完,排长、老班长和两个战士就跳进了混凝土中。“快把吊具拿来!”排长说着接过吊具说,“四个钩对好!”并支撑吊具的中心。老班长和两个战士将吊具的钩插进了饱冰土块下方。指导员右手向上伸着大拇指喊着:“抬起来,两个人抬一边,旁边的人扶着他们。”
       饱冰土块终于移出了混凝土。身先士卒的指导员、排长、老班长、可爱的战士们却无力地站在混凝土中,张着大口不停地喘着。“拉着他们的手,他们很危险。”这时,连长赶来大声喊着,“九班,快上,两个拉一个。”“八班的战友,我们来支援你们了!”九班的战友喊着,“你们再坚持一下,挺住啊!”好不容易,陷在混凝土中的身躯慢慢离开了混泥土。他们双腿冰冷,气息奄奄地半躺在战友们的怀里,“快拿氧气包来!快给他们吸”指导员哪顾得上自己,张着大口喘着粗气喊着。
       一幅多么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场面啊!亲爱的战友啊,你们与死神搏斗,把生死置之度外,生死相依。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是你们如此的无私无畏,气壮山河,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视死如归的英雄战歌。
       自打上了风火山两年多,战士们是多么渴望吃上一顿熟馒头、能吃上一碗熟米饭、哪怕是能吃几口新鲜蔬菜也行啊,可就是没得吃,顿顿饭就只有萝卜和胡萝卜叶子做成的压缩菜。毫无胃口啊,可还得吃。奢侈一回吧,就洗一次热水澡也行啊,但还是不可能。他们只能是凭着一腔热血,笑对死神,忘我地战斗在生命的禁区。他们把风火山当作人生巨大的舞台,把强辐射的阳光当作演绎人生舞台的灯光,把霎时铺天盖地的漫天大雪当作舞台背景,舞起那瞬间飞来的冰雹雪球,在十二级狂风卷起的飞沙走石中洗礼着自己的灵魂。两年啊,他们无论是对高寒缺氧的生存试验,还是对路基和桥梁涵洞的施工及保护,无论是对永冻层的保护试验,还是对给排水和房屋修建的施工,无不以惊人的毅力和耐力创造了惊人的奇迹。尤其是在480米路基的施工试验中,他们更是付出了难以想象的代价。他们两年苦卓绝的付出,才换取了科研院所各项试验任务的圆满完成。
       1976年12月,英雄连队下山了。他们不辱使命、满载而归。科研单位通过近二年的时间,分别对指战员们进行了定期和不定期的身体检测,对工程试验进行了各项质量的检测……,从而获得到了珍贵的科研技术资料,这为25年之后青藏铁路的再次上马开工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和冻土施工的经验,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完全有理由这样说,没有当年十三连全体指战员的拼搏奉献,就没有青藏铁路的胜利建成,就不可能创造出这一人间奇迹。
       伟人毛泽东曾说过:“人是要有点精神的。”十三连就是一个有着一不怕苦,而不怕死,永不言败崇高精神的先进集体。正是凭着这种精神,他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创造,表现出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铸就了不可磨灭的丰碑。他们的贡献纵然是成山的黄金也换不到的,更是无价的。他们无愧为军中骄子,无愧为铁道兵兵部党委授予的“风火山尖刀连”这一光荣称号。
       踏青风邀明月洞穿世界最高隧,乘白云抚蓝天搏击雪域缚苍龙。
       风火山你看,保罗•泰鲁来了,他羡慕地笑了。你的遐想还是遐想吗?在这举世瞩目被誉为幸福吉祥的天路上,那风驰电掣的列车,从西宁向你飞速驶来。她跨越横空出世的莽莽昆仑,穿过长江源头的沱沱河,翻过白雪皑皑的唐古拉山,绕过妩媚迷人的藏北草原,直抵神奇秀丽的拉萨河畔。
       遐想已被证明,憧憬已为现实。
 
【 作者系原铁十师五十团十三连战友风火山上尖刀连,本文为十三连指导员袁国富口述,刘行国撰写。 】




(责任编辑:)
友情链接/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