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全站搜索:
难忘征文/

【难忘征文】一次难忘的党支部大会

作者:沈子友(四师) 发布时间:2018-06-27 点击数: 稿件来源: 责任编辑:

4月20日下午,刚打开微信,便有一个熟悉的语音响了起来: 老战友,告诉你一件事。前几天锦州战友聚会,庆祝参军50周年,咱们营的老教导员张大忠也来了。活动结束后战友们为他送行,我很有礼貌的向他敬酒,我说欢迎老首长亲临锦州参加庆典,在座的都是以前的

【难忘征文】一次难忘的党支部大会(图1)
 
       4月20日下午,刚打开微信,便有一个熟悉的语音响了起来:
        “老战友,告诉你一件事。前几天锦州战友聚会,庆祝参军50周年,咱们营的老教导员张大忠也来了。”活动结束后战友们为他送行,我很有礼貌的向他敬酒,我说欢迎老首长亲临锦州参加庆典,在座的都是以前的团政委、营长、连长、干事,只有我在部队进步慢,干了11年还是大头兵。其中3次填入党申请表,在营部的那一次支部大会上,表决我入党时,本来大家都同意了,因为你没举手,大家准备举手的又放下了,只有李成志和沈子友举手了,因为他们两人是我的入党介绍人。40多年了,我对这个事一直想不通。说到这里,张说你没有问题,我是对苟付教导员(兼营部党支部书记)有看法,你现在怎么样?我说了现在的情况,他说很好,保重身体。过后,他又站起来走到我跟前说,李双,我敬你一杯酒。我说谢谢老首长,有你这杯酒,过去的事就一风吹了,我再也不去想了。    
         “在离开锦州的火车上,他又给我打电话,欢迎我到济南去玩。
         “总之,这件事的结局很愉快。特地和你说一说,因为你是我的入党介绍人。”       
        说这番话的是战友李双,1968年自辽宁锦州市入伍,曾在铁六师给水营服役11年。提到他,我就会想起一句名言,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他在部队能站住脚,不是靠体力的打拼,而是靠艺术特长。长的秀气不说,文艺方面吹拉弹唱,样样精通。刚入伍,就被分到营部宣传队,曾有一次进京演出的机会,因当时正值文革时期,政审时因父亲历史问题,没有通过,被撤换了下来。他没有就此消沉,而是马上申请到炊事班锻炼。之后,他长期背着这一政治包袱,从营部到连队,各种重活累活都干过,不断地用自己的忠诚和勤奋来证实自己的无辜和追求。其间曾先后填过三次入党申请表,直到最后一次才被通过。退伍回锦州后,在铁路单位当了一名板道工。所幸的是,单位给了他一次考大学的机会,他以全班50名同学中第2名的成绩,考入了东北大学。毕业后被分到市房管局,从科员、科长干到房改办主任。主持房改办期间,锦州被评为省和全国房改方面的典型,最后以副县级退休。      
       那次支部大会,是1976年秋,营部从重庆搬到新疆巴仑台后召开的,由副教导员兼营部党支部书记苟华山主持,其中一项就是通过李双入党问题。当他本人谈完对党的认识和志愿,我和李成志作为入党介绍人介绍完他的情况后,进行最后表决时,参加会议的教导员张大忠没有举手,提出了一些有关组织程序方面的问题,与会的3O多名党员,有准备举手的没有举,有举了的又放下了,最后的结果是只有我与李成志两人举手。因此,李双的入党问题没有通过。当时他已是入伍八年的老兵,情绪上的打击可想而知。后来他又在部队干了三年,才最后入党并退伍回到锦州。    
        一次普通的支部大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记忆。特别是对李双,那次短暂的表决,更是刻骨铭心。为了打开这个心结,在事过30多年他退休以后,又专程到贵州安顺市,拜访时任地区人大副主任的当时支部大会主持人苟华山,向他提出了这个问题。苟当即对他说,不是你的问题,是我们领导之间的矛盾,让你背了黑锅。这次他又当面问张教导员,得到的回答,也是你没有问题,是我对苟的工作有意见。至此,才使他解开了这个40多年的心结。
       其实,这次锦州战友庆祝参军50周年活动,事先李双也向我发出过邀请,并告诉张教导员也来参加。虽因我出国未能参与,却为他们到时可能遇到的尬尴而担心。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他们毕竟是经受过部队多年的历练,深明大义,打开心扉,解开心结,冰释前嫌。作为曾经的入党介绍人之一,我对此感到欣慰。        
       当我的这篇文章,被铁道兵网转发后,在战友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战友们纷纷留言。其中我们连队的老指导员甘佑昌在留言中说:"李双是个好同志,一贯勤奋好学,诚实谦虚,热心部队事业,是服役最长的老战土。他的所谓的父亲的历史问题,组织上派我和另一个同志,到锦州作了详细的调查。当地结论是,派性作祟,公报私仇,栽脏陷害。他家庭其他成员也深受其害。文革后期已彻底平反。在那个政治上抹黑的年代,李双一直相信组织相信党,竞竞业业,努力工作,接受组织考验。退伍回家乡后,努力工作,刻苦学习,担当重任,积极投入家乡的改革和建设事业,成绩裴然,为改革开放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这些,都使我对他非常佩服。”  这可以说,是对李双问题又作一个很好的诠释。
       
2018.6.26
 
 
(责任编辑:)
友情链接/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