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全站搜索:
战友风采/

【致敬147】常扬先生:为学兵扬名立传的作家

作者:胡周崇 发布时间:2019-07-16 点击数: 稿件来源: 责任编辑:

【致敬147】常扬先生:为学兵扬名立传的作家 记得上个世纪末,大型电视纪实片《三线学兵连》在电视台播出。我和妻子、女儿天天晚上坐在电视机前,一集不拉的看完了这部片子。看完后,妻子流泪了。她感叹道:"唉!还都是些十六、七岁的孩子啊!" 由于这部电
【致敬147】常扬先生:为学兵扬名立传的作家(图1)

【致敬147】常扬先生:为学兵扬名立传的作家

 
  记得上个世纪末,大型电视纪实片《三线学兵连》在电视台播出。我和妻子、女儿天天晚上坐在电视机前,一集不拉的看完了这部片子。看完后,妻子流泪了。她感叹道:"唉!还都是些十六、七岁的孩子啊!"
  由于这部电视片的成功播出,使"三线学兵连"这一名字一下子在三秦大地叫响了。那轰动效应,是一般电视片所无法比拟的。而这部片子的编导和撰稿人,正是为三线学兵扬名立传的作家一一常扬先生。
  也正是因为拍这部电视片,我有幸结识了常扬先生。记得他第一次到我家,还在筹拍这部电视片。那天,他是和几位学兵战友一起来的。常扬个子痩高,长相英俊,头发有些卷曲,很有文人的气质,一看就象个作家。他手拿笔记本,很仔细地进行询问和记录,待人和气可亲。坐在身边,并未感觉坐在身边的是一位作家。临走时,他见我吸的香烟牌子差,就丢下了一盒保健烟,说:"还是吸这个好。"
  第二次见面,是在电视片正式开拍的时候。那天,他和《三线学兵连》摄制组来到了我们厂的生活区。先是在一棵柏树下拍了一组镜头。由我坐着,讲述当年受伤的经过。后又在我们厂的坡路上拍了一组镜头。由我一个人柱着手杖往坡上走。最后,我站在厂生活区门口的亭子里向远处眺望,又拍了一组镜头。那天,他身穿印有"三线学兵连摄制组"字样的汗衬,在一旁认真地指导着。这时看他,是一个严肃、认真的影视工作者。
  许是拍了电视片,意犹未尽,他又开始着手写长篇报告文学《让历史记住三线学兵》。这次,他又来我家了。他讲了他的写作计划,并借走了我的三本日记本。这三本日记都是我当年在安康师部医院住院时写的。一本是住院日记,一本是我写的散文,还有一本写的是诗(很可惜,这本他没有还,可能是弄丢了)。作品出版后,他给我寄了两本,上面有他的签名。通电话时,我谈了自己的读后感,感觉有的事他没有写完、写透。他说:"只好这样了。"我想想也是。看来,他不仅有很强的驾驭每个文字的能力,而且还有很强的掌控整篇文章的能力。
  后来,他创作颇丰,又写了长篇纪实文学《血色学兵连》。多年来,他一直这样不知疲倦地写学兵体裁的作品,为我们学兵扬名立传。他为什么和我们学兵感情这么深呢?后来,看了他发表在报纸上的一篇回忆文章,我才知道,他的弟弟也是三线学兵。
  注:常扬,国家一级作家,西安市文联专业作家,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西安市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
  90年代初开始调查研究三线学兵这段沉埋多年、鲜为人知的历史,调查走访三线学兵和与三线有关的人士达5000余人次,在《西安晚报》、《西安日报》等多种报刊发表有关三线学兵的报道数十篇。并以翔实的调查资料为基础,于1995年开始自任编剧和导演,带领一班人,历时三年拍竣9集电视纪录片《三线学兵连》,在陕西连续播出后造成了较大影响。
  2001年,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其长篇报告文学《让历史记住——三线学兵》;2009年8月,在全国性的大型文学刊物《中国作家》发表长篇纪实文学《血色学兵连》。为把“三线学兵连”的影响推遍陕西、推向全国,为揭开这段尘封的历史、使三线学兵的光辉形象得到人们的普遍尊重和认可,做出了殚精竭虑的努力和不可磨灭的贡献。






(责任编辑:)
友情链接/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