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全站搜索:
旅游随笔/

行吟阁遐思

作者:铁八团 郑焕清 发布时间:2020-11-19 点击数: 稿件来源: 责任编辑: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初冬时节,薄雨轻飞,我来到东湖听涛轩北面湖心小岛,凭吊屈子行吟阁。这座仿古式阁楼为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建,并以行吟泽畔之意命名。楼高三层,四角飞檐,顶覆翠瓦,端庄俏丽。登上阁楼,万顷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行吟阁遐思(图1)
 
  初冬时节,薄雨轻飞,我来到东湖听涛轩北面湖心小岛,凭吊屈子行吟阁。这座仿古式阁楼为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建,并以行吟泽畔之意命名。楼高三层,四角飞檐,顶覆翠瓦,端庄俏丽。登上阁楼,万顷东湖烟雨迷濛,水天一色。远处磨山、珞珈山影影绰绰,宛若漂浮在水雾之中。近处鸟语林、百花林绿纱轻拂,雨雾如烟,林台共氤氲。行吟阁前屈子塑像庄重大气,清癯飘逸,仿佛正在江畔行吟。眼前景象飘忽迷离,令人遐思绵绵。
 
  遥想当年屈原放逐,去故乡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公元前286年,屈原被逐离郢都(江陵),沿汉水东下进入长江直抵夏口(武汉),在此盘桓多时。登临龟山西望郢都愁肠百结,徘徊泽畔四顾茫然忧思万缕。屈子披头散发,形容枯槁,面色憔悴,在萧瑟寒风中行走于东湖边的羊肠小道。时而仰天长叹,时而俯首低吟。神逰于九天之上,思翔及八荒之外。上求天地至理,下索兴亡治道,叹民生艰辛,忧楚国危亡……
 
行吟阁遐思(图2)
 
  屈子行吟,吟出《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辞賦,开中国诗歌豪放浪漫之先河,领古今辞賦雄奇瑰丽之风骚,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巅峰上的标志性代表人物之一。思及两千多年前屈原那瘦削的身躯,在困厄潦苦中吟吐出与日月同辉的光茫,瞻仰眼前塑像,不禁令人肃然起敬。
 
  屈子行吟,吟吐满腹离愁,一腔忧愤。《离骚》者,离忧也。公元前328年,楚怀王熊槐继位,重用屈原等务实派,国力強盛。形成秦、楚、齐三强鼎立,“纵合则楚王,横成则秦帝”的态势。强秦虎视天下,以连横之术破合纵之势。张仪出使楚国,许诺楚若绝齐,秦将割让六百里商於之地于楚。怀王听信谗言,贪图小利,拒绝屈原等联齐抗秦的忠告,与齐绝交。结果被张仪诳骗,只得到六里地。怀王大怒,出兵攻秦。然而两战皆败,楚国从此一蹶不振。后又不听屈原劝阻,亲去武关赴秦王结盟之约,被秦伏兵所拘,关押咸阳,终至客死他乡。楚顷襄王继位,屈原遭谗言陷害,渐被冷落,直至放逐郢都。
 
  屈子江畔吟忧,忧楚国危亡:世态混浊,谗谀蔽听,楚王不省,美政不施,楚国危在旦夕。我心忧伤,泪流满面。 
 
  屈子忧民生多艰:天地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楚国危亡,人民受苦受难。民众生活这么艰难,我涕泪纵横,长久哀伤。
 
  屈子忧艾萧太盛:鸾鸟凤凰远走高飞,燕雀乌鹊占居庙堂,艾萧张狂,兰菊无芳。先贤美德遗失,世风混浊阴暗。心已久无快乐,忧愁与我相伴。
 
  屈子忧忠信遭弃:欲承尧舜施美政,人谓我沽名钓誉,仿效先贤谏忠言,王疑我怀有二心。渔父劝我世人皆浊,何不随波逐流,世人皆醉,何不饮酒作乐。我怎能以洁白之身而蒙世俗尘埃。沧浪之水,清浊自取。我决意追随殷商贤臣彭咸投江自沉。放眼东方霞光万丈,回首郢都黯然神伤,仆夫悲伤恋家,马也踌躇不前。鸟飞返故乡,狐死必首丘。我不会背离楚国,灵魂会留在家乡。
 
行吟阁遐思(图3)
 
  屈子行吟,是其最为痛苦的时期。滞留江夏还心存希冀,指望楚王回心转意,诏其重返郢都共修美政。然而一再失望使他去意已决,南下长沙,经常德溯沅江西去辰溪。至公元前277年,郢都被秦将白起所破,楚王迁都陈都(河南淮阳)。屈原彻底绝望,带着无限忧伤自沉汨罗,追随先贤而去。
 
  屈子行吟,心忧天下。一个忧字立起一杆精神坐标。中华文化,大写的忧字纵古贯今。从屈原心不怡之久兮,忧与愁相接,到范仲淹进亦忧,退亦忧,先天下之忧而忧;从被誉为汉语绝顶之诗《诗经.王凤.黍离》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到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再到黄宗羲天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忧字成为数千年仁人智士的不易情愫。身居陋室,心忧天下,格物致知,修齐治平,是读书人的入世逻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为学为官的价值至境。屈子行吟,忧国忧民,上下求索,超凡脱俗,在中华民族精神坐标上烙下了一个高标刻度。
 
  一个忧字挺起华夏士子风骨。屈子行吟,彪炳史册。但也有“露才扬已,强非其人”(班固语)的责难,即便赋吊屈原,为其鸣不平的青年才俊贾谊,也认为凤凰翔于千仞之上,寻德辉者辅之。凭先生之才,何处无芳草,不必固囿于楚而自沉。这是对屈原缺乏真正理解。放逐徘徊九年不背楚,是绝对忠,自沉汨罗以死相谏,是绝对勇,这种忠勇是屈子风骨,也是先秦士子流风。被孔子称为“殷有三仁”之一的比干,怀抱“谏不用则死”之志,至摘星楼強谏纣王,三日不去,终被其剖视“七窍”玲珑之心。在后世的圆通士宦和精致利己者看来,这样的忠勇近乎愚,但正是这样的士子气节,才有数千年来无数仁人志士为民族为国家前仆后继,英勇赴难,才有中华民族的长盛不衰。忠信重于生命,仁义高过泰山,虽九死而不悔,屈子风骨流芳千古。
 
  一个忧字焕发生生不息的进取力量。中华民族饱受劫难,历经数千年文明不衰,强烈的忧患意识是不竭的力量源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乃古今家国兴衰铁律。成不忘败,安不忘危,未雨绸缪,才能在风雨中砥砺前行。屈子之忧,激发无数后来者向前向善向上的力量。
 
  一个忧字滋补着强国奋进的时代精神。千古兴亡事,沧桑几轮回。今天的中华大地已不再是内忧外患、积贫积弱,国家治理也远远超出屈子当年的美政期待。然而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强国奋进的道路仍有荆棘险滩,忧患意识须臾不可或缺。屈子忧国忧民情怀仍然可以为新时代的奋斗提供精神养份。一个忧字,屈子用生命、情感、忠诚、智慧浇注起一座烁古耀今的精神丰碑。
 
行吟阁遐思(图4)
 
  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行吟阁西去200多公里的古城郢都,已经无数次换了人间,章华台的细腰宫、紫贝宫早已沦为尘埃。昔日楚王风流均被滚滚长江浪打水淘去。屈子行吟的光茫却在历史的风雨洗礼中更加闪亮。行吟阁台阶上纷至而来的身影,传递着数千年不绝的景仰,屈原塑像前张张肃然的面孔,那是百代后的年轻知音。屈子不幸,哀莫哀兮生别离,屈子有幸,乐莫乐兮新相知。江畔行吟己是传说历史,屈子精神却在历史的时光隧道深处灼灼闪亮。屈子行吟,千秋景仰。

校对:张有安


 
(责任编辑:)
友情链接/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