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全站搜索:
大事纪要/

神舟飞船系列一号至十二号发射记录

作者:铁十四师 倪爱民 发布时间:2021-06-22 点击数: 稿件来源: 责任编辑:

自1999年11月20日至2021年6月17日,我国先后发射了神舟一号~神舟十二号飞船。先后有七批航天员十七人次在太空进行了多次实验,并于2021年6月17日成功入驻了属于我国自主建造的空间站。 下面是笔者对相关记录整理后的综合描述。 一、每艘飞船的主要任务 神舟
 
  神舟飞船系列一号至十二号发射记录(图1)
 
  
  自1999年11月20日至2021年6月17日,我国先后发射了神舟一号~神舟十二号飞船。先后有七批航天员十七人次在太空进行了多次实验,并于2021年6月17日成功入驻了属于我国自主建造的空间站。
  
  下面是笔者对相关记录整理后的综合描述。
  
  一、每艘飞船的主要任务
  
  神舟一号主要任务是进行返回舱返回着陆实验;
  
  神舟二、三、四号主要任务是模拟载人实验;
  
  神舟五号主要任务是载人实验;
  
  神舟六号主要任务是多人空间实验;
  
  神舟七号主要是航天员出舱进行太空行走实验;
  
  神舟八号主要任务是与天宫一号进行无人交会对接实验;
  
  神舟九号主要任务是进行航天员驾驶飞船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实验;
  
  神舟十号主要任务是进行自动交会对接与手控交会对接双实验;
  
  神十一号主要任务是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后,航天员进驻天宫二号空间站进行长达33天的科学实验。
  
  神舟十二号主要任务是空间站首次载人飞行关键技术验证。
  
  二、飞船发射基本情况
  
  神舟一号,1999年11月20日在酒泉发射,经过21小时后返回地面。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获得新突破。
  
  神舟二号,2001年1月10日发射。它是我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其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一致。返回舱飞行7天后,于1月16日19时22分返回降落在内蒙地区。
  
  神舟三号,2002年3月25日发射。搭载了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以及形体假人,能够定量模拟航天员呼吸和血液循环的重要生理活动参数。在太空运行7天后,于4月1日16时51分在内蒙中部降落。
  
  神舟四号,2002年12月30日在酒泉发射。于2003年1月5日19时16分在内蒙着陆。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一致。
  
  神舟五号(载1人),是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于2003年10月15日9时在酒泉发射。次日6点23分返回内蒙。杨利伟是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中国航天员,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神舟六号(载2人),2005年10月12日发射升空,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10月17日,飞船返回舱在内蒙顺利着陆。神舟六号飞船进行了首次多人多天有人参与的空间实验。
  
  神舟七号(载3人),2008年9月25日发射,9月28日于内蒙着陆返回。是我国第三次载人航天飞行。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9月27日,翟志刚进行了19分35秒的出舱活动,完成了中国人首次太空行走。这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
  
  神舟八号,2011年11月1日发射,11月17日返回舱降落于内蒙。神八是一艘无人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组成,是首次进行航天交会对接飞行,与天宫一号进行了两次空间无人自动交会对接,掌握了自动交会对接技术。
  
  神舟九号(载3人),2012年6月16日发射,6月29日返回内蒙。神九执行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6月24日航天员成功驾驶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对接,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完整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神舟十号(载3人),2013年6月11日发射,6月26日在内蒙着陆返回。这是第五次载人飞行,期间与天宫一号进行了一次自动交会对接和一次手控交会对接。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开展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并向全国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
  
  神舟十一号(载2人),2016年10月17日10时30分酒泉发射,11月18日返回。10月19日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入驻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进行了为期33天的太空生活。
  
  神舟十二号(载3人),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在酒泉发射。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2021年6月17日15时54分,飞船入轨后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于 天 和 核心 舱 前向端口,与此前已对接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一起构成三舱(船)组合体。整个交会对接过程历时约6.5小时。这是天和核心舱发射入轨后,首次与载人飞船进行的交会对接。2021年6月17日18时48分,航天员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留驻时间为三个月。其主要目的是在轨验证航天员长期驻留、物资补给、舱外操作、在轨维修等空间站建造和运营关键技术,并开展多领域的空间应用实验;评估空间站任务的功能和性能,考核其匹配性和协调性,为后续积累经验。
  
                                                                                                                   2021.06.21

校对:李汪源


 
(责任编辑:)
友情链接/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