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全站搜索:
友情来稿/

徒步金沙道,体悟铁兵魂

作者:孙士斌谢 帆 发布时间:2021-07-23 点击数: 稿件来源: 责任编辑:

【代编者按】政湖战友好!现把今年第2篇重走成昆路的友情来稿文章发来。是由我校研究生孙士斌和谢帆两位同学合写的《徒步金沙道,体悟铁兵魂师生徒步考察金沙隧道与锦川铁路石拱桥》,该文的特点是夹叙夹议,一方面记述实地考察的所见所闻,一方面阐发自己的
       【代编者按】政湖战友好!现把今年第2篇重走成昆路的友情来稿文章发来。是由我校研究生孙士斌和谢帆两位同学合写的《徒步金沙道,体悟铁兵魂——师生徒步考察金沙隧道与锦川铁路石拱桥》,该文的特点是夹叙夹议,一方面记述实地考察的所见所闻,一方面阐发自己的感情,颇有自己对铁道兵精神的理解和心得体会。值得一读。现发来,请指正!
 
  谢谢!
方鹿上
 
  徒步金沙道,体悟铁兵魂
 
  ——师生徒步考察金沙隧道与锦川铁路石拱桥
 
  孙士斌(四川师范大学哲学学院2020级研究生)
  谢  帆(四川师范大学哲学学院2019级研究生)
 
  2021年6月24日早上八点,我们先从宾馆出发乘车前往德昌县烈士陵园凭吊铁道兵烈士们。而后我们便伴着滴答的小雨前往蔡方鹿老师当年曾经施工的地方——金沙隧道。由于雨天道路泥泞,行车不便,我们的车就停靠在了金沙村的一个路口处,我们二十一名师生走在布满水坑的泥路上,穿过几片小树丛就来到了金沙隧道前的铁路路基上。我们踩着枕木,在铁轨上一边行走,一边听蔡老师讲述这里过去发生过的事情。
 
徒步金沙道,体悟铁兵魂(图1)
  师生一行前往金沙隧道
 
  我们步行到金沙隧道的南出口,中间路过切掉半边山的边坡。蔡老师当年主要从事爆破工作,把这半边边坡的山头炸掉。隧道的另一端则是北边的进口,朝着成都。北边的隧道口是1连施工,蔡老师是在2连施工。1969年的春天,金沙隧道发生了大塌方,4连在里面施工,伤亡了一些战士。全营为牺牲的烈士开了追悼会后,加紧抢险制止塌方。隧道施工,塌方事故是经常发生的,但是这次塌方,像这样塌成了通天洞是少有的。听蔡老师讲述:“抢险的时候,我在掌子面,也就是施工面,上面塌方处突然掉下来个大石头,离我一尺远,如果把我砸到,我就完蛋了。”虽然我们是站在隧道外面听蔡老师讲述这令人胆战心惊的往事,但我还是不由得感到背脊发凉,一阵阵后怕。“隧道抢险制止塌方,我们要先清理塌下来的土石方和碎石,但是它上面一直在塌陷,一直往下掉泥土石块,我们用横梁、立柱想堵住塌方,但是堵不住。后来领导和技术人员就商量从源头上用混凝土来固定住塌方口,不让石土继续往下塌。并把这个艰巨任务交给了我们8班。当时我是8班的副班长,我1968年入伍,1969年就当副班长了。班长被派出去支农,我代理班长。我们8班有十多个战士,要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

徒步金沙道,体悟铁兵魂(图2)
  师生行走在金沙隧道里
 
  “我们爬上山,只见塌方的凹陷处有一个篮球场这么大,一直往下陷,我们要用水泥、河沙,再加上小石块搅拌成混凝土,把塌方处封上。制作混凝土就是大概一分水泥,三四分沙子再加小石头搅拌在一起。沙子和水泥都要扛上山,石头可以就地取材,塌方处有很多碎石。”蔡老师越说越激动,往日的记忆也愈发清晰,蔡老师给我们指了旁边的山坡说,看起来很陡,也没有路,蔡老师却说他们当时爬上的山的坡度比指给我们看的这个山坡还要陡。我们实在难以想象,这需要什么样的决心毅力与勇气才能完成这次抢险任务。
  “要把山脚下安宁河边的这些抢险用的物资运到塌方的山体斜面上去,才能止住塌方。我们把五十公斤一包的水泥和搅拌混凝土用的河沙装在麻袋里背上肩,山坡就得有七十度, 也没有路,很陡。把上百斤的东西背到半山腰的塌方口,实在是很艰巨的任务。我们干了三四天,昼夜施工,把水泥、河沙都背到塌方的地点,搅拌成混凝土,灌注到塌方口,使下塌的山体凝固下来,不再往隧道里掉石土了。于是隧道掌子面的施工人员抓住机会,用钢材、木材堵住下塌的石土,最终战胜了大塌方,使工程进度继续向前推进。”
  “因为修铁路不能没有水,没有水就不能搅拌水泥,所以修铁路都是挨着河边的。之前中央电视台导演采访我,问我们往山上搬运了多少吨水泥。我们当时只忙着搬也没时间精力去考虑这个,现在算算看,一包水泥五十公斤,一吨就是二十包,我们一天大概扛到七八趟吧,这样昼夜干了三四天,一个人三四天就扛了一吨多啊,而且这段路程将近100米,还不是平地而是陡坡,从山脚下到半山腰。我们2连驻地大概离这边要走三四里地,要走个差不多20多分钟,为了节省时间,我们连的炊事班就把吃饭的食物,还有开水挑到了山脚下、工地旁边。当我们把物资运到塌方处之后,就用混凝土把塌方的地方补上,把它固定起来,混凝土凝固得较快,24小时就可以凝固。一般的水泥就是100号,还有200号、400号、800号水泥。800号水泥很快就凝固了,它主要是用来修桥,因为修大桥需要很快凝固。还有就是用于打拱。而我们用于制止塌方的100号水泥基本上一昼夜就凝固了,凝固了就不往下塌了,隧道里的部队就可以清理碎石了。清理干净之后就可以用立柱、横梁还有钢架子把隧道打拱固定,然后就可以继续施工了。”
 
徒步金沙道,体悟铁兵魂(图3)
蔡方鹿教授为我们讲述当年的施工情况
 
  蔡老师还给我们说,“隧道施工打拱,打混凝土我们要打上65公分,65公分是足够的。而现在公路施工他们有的只打20公分,所以时有垮塌的。所以说当年我们铁道兵施工是很注意工程质量的。我以前主要是负责爆破任务的。为了安全,以前炸药库是独立的,离部队驻地大概有两三公里外。我每天要去领炸药,要登记。炸药、雷管、导火索分别保存在不同的地点,不能放在一起,放在一起有危险。我分别领来,然后把它们组装起来,导火索插上雷管,并根据施工需要,掌握炸药的使用量。安放到需要爆破的隧道掌子面或洞外路基施工开挖的爆破点,然后再人工点炮。我这个工作是最危险的工作,也是最重要的工作。炸药装少了就炸不下来,装多了就会引起塌方,造成人员伤亡。”听蔡老师讲,当时金沙村叫金沙大队,有三个小队,分别是一队二队三队。社员们他们不直接帮铁道兵修路,他们只是种庄稼。也种蔬菜提供给铁道兵,这也是对成昆铁路的大力支持。铁道兵在施工之余,牺牲休息时间帮社员们种地做农活,包括插秧、割水稻等。在金沙隧道前面还有个腊鹅二号隧道,只有90米长,再往前就是一个中桥,然后就是路基了。“现在看这里很冷清,没啥人,但当时这里大概不到十公里的路段,就有一千多人施工,包括铁道兵1个营和1个民工中队。以前设备技术差就靠人海战术。以前这里热火朝天是很热闹的。”
  听蔡老师讲完,不知不觉天上的雨更大了,我们开始往回走,走向金沙村去采访当地的三位老村民。一阵阵的火车鸣笛声,预示着列车即将驶来,我们站在铁轨两旁的小路上等着列车驶过。看着飞驰的列车,我不禁感叹,现在我们有如此便利的生活真是不知道要用多少革命先辈的青春和鲜血来换。成昆铁路的建成通车,在这几十年间为太多的偏远地区人民带来了便利,同时处在作为后勤保障的战略地理位置也保卫着祖国的安全。铁道兵的精神就像这一条条枕木深深地扎根在了这一条条铁路上,它承载着理想的列车,驶向昌盛的、光明的祖国未来。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中国中坚力量,是时候接过接力棒,担起富强祖国的重大责任,接上这条永不停息的铁轨,为中国这条如飞龙般的大国列车清除障碍,排除万难,不停地向前驶去。
 
徒步金沙道,体悟铁兵魂(图4)
  师生考察锦川石拱桥,右十二是本文作者孙士斌,左四是谢帆
 
  24日中午,采访完金沙村老村民后,我们抵达了锦川铁路石拱桥。它是成昆线上11座石拱桥中仅有的两座空腹桥之一,全长67.31米,跨度48米。单是这长度和跨度,在当时都属于很难完成的工程,更不要提它的施工环境了。石拱桥两侧连接的是悬崖峭壁,两山对峙。大桥下湍急的水流流过,在一块块巨石上激起水花。蔡老师在一旁介绍到,“这座桥是我铁道兵46团施工完成的,因为当时技术条件限制,大桥下面很不方便打桥墩,别小看它,在1969年大桥完工时,它是亚洲第二大跨度的铁路石拱桥”。我站在远处望去,这桥仿佛嵌入了两个山体一般,跨河而立,与大山融为了一体。笔者查了查资料,在当时,“西南铁路建设工地指挥部干硬性混凝土拱桥战斗组”花费心血设计出了叠合拱架法,对主拱圈上环的承载能力和工字型钢拱架的共同工作能力进行了复杂的计算,从而完成了锦川桥的架设。这也被业内人士称为“分环分段砌筑”法,并写入了教科书。这不仅使我对铁道兵们当时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和钻研业务,精通技术的科学精神感到钦佩,更被当时铁道兵们的施工智慧所深深折服。



 
(责任编辑:)
友情链接/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