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全站搜索:
战友风采/

上将吕正操——百岁老人传奇人生

作者:铁道兵干部部 黄进琪 发布时间:2021-11-04 点击数: 稿件来源:群外来搞 责任编辑:元子

上将吕正操——百岁老人传奇人生  2008年1月4日,是开国上将吕正操的103岁诞辰。在共和国57位开国上将中,吕正操将军是迄今为止惟一的百岁上将。  吕正操将军的寓所,座落在北京西三环路边花园路一个静谧的院落里。走进将军宽大畅亮的书房,最醒目的是张学良、董必武等人的亲笔题词;书架上那支逼真的步枪模型和一个“毛泽东号”的火车头模型,这些在若干年后将成为“文物”的书法作品和珍贵纪念品,都展示着这位世

上将吕正操——百岁老人传奇人生(图1)

上将吕正操——百岁老人传奇人生

  2008年1月4日,是开国上将吕正操的103岁诞辰。在共和国57位开国上将中,吕正操将军是迄今为止惟一的百岁上将。

  吕正操将军的寓所,座落在北京西三环路边花园路一个静谧的院落里。走进将军宽大畅亮的书房,最醒目的是张学良、董必武等人的亲笔题词;书架上那支逼真的步枪模型和一个“毛泽东号”的火车头模型,这些在若干年后将成为“文物”的书法作品和珍贵纪念品,都展示着这位世纪老人戎马生涯中所蕴藏的无数故事。

  满面春风,腰板硬朗,谈吐风趣,思路清楚,毫无龙钟之态。人们难以相信,眼前的老人就是103岁的将军吕正操。从老人看似平淡的谈吐中,我们读到了一个百岁上将的传奇人生。

  少年时,目睹日本鬼子的殘忍;小学时,改名为“正操”;17岁参加东北军;西安事变后率部起义,在冀中创建了第一支抗日武装。

  吕正操,1905年1月出生于辽宁省海城县唐王山后村一户贫苦农民家庭,祖上是河北清河县人。当时正值日俄战争,母亲生他时,为避免不测,把他藏在柴草垛里。战后,南满铁路归日本人占有。南满铁路就在后山村经过,和吕正操家的菜地紧挨着。少年时代,吕正操就亲眼目睹日本鬼子对家乡人民的压榨和蹂躏。

  村边铁路有条人行横道,日本人不准中国人走,中国人必须绕很远到平交道走大路。有一次,他看见学校老师过铁路人行道,被日本人用战刀砍得头破血流。他气得直哭,恨透了日本人,发誓长大后报仇雪恨。

  念小学时,老师曾给取个学名“正言”,他听后感到不对心思,边走边琢磨,这言语的“言”字,跟军事打仗没啥关系。走到家门口,坐在门坎上沉思起来:上学读书为的是求知识,长大要当兵,操练好了才能打日本。于是,他打定主意,自己改名为“正操”。

  1922年吕正操17岁时,他参加了东北军,编入张学良的东北军卫队旅。正是吕正操这个名字,在抗日战争时期,使日本军队闻风丧胆。

  由于吕正操精明强干,写得一手漂亮的小楷,被张学良推荐考入东北讲武堂深造。1925年12月张学良在锦州成立三、四方面军团司令部,把吕正操召到身边担任少校副官。1928年初,张学良派他到沈阳担任高级军政人员文娱活动场所同泽俱乐部干事。这期间,吕正操开始接受共产党的影响。同年,皇姑屯事件发生,张作霖被日军炸死,张学良主政东北,就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于次年春派吕正操到十六旅任中校参谋处长。1933年3月,决心收复热河、与日决战的张学良委派吕正操接任第六四七团团长。就在吕正操赶到热河前线的第二天,蒋介石逼迫张学良“下野”的号外就出来了。吕正操只得带六四七团移驻河北易县一带。次年春天,移驻北平,担任城防。此时的吕正操,与中共北方局五十三军工委成员刘澜波、孙志远等开始直接接触,在国内积极组织进步活动,在社会上支持青年学生,并在北平城防中严对日军的挑衅。

  1936年10月,张学良调吕正操到西安张公馆服务。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举世震惊的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通电全国,呼吁共同抗日。在此关系重大的事件中间,吕正操担任张公馆的内勤工作,和应邀来西安共商大计的中共代表接触。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送蒋介石去南京,吕正操回河北徐水掌握部队。就在吕正操到达徐水团部的当天,孙志远赶来通知他,他已被中共北方局同意接纳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37年10月14日,时任国民革命军五十三军一三0师六九一团团长的吕正操,率部在河北晋县小樵镇宣布起义,脱离国民党阵营,从此改称“人民自卫军”。人民自卫军最初编为三个总队,吕正操任司令员,李晓初任政治部主任,各级领导职务由共产党员和进步分子担任。冀中平原上树起了第一面共产党抗日武装力量的大旗。

  率部驰骋冀中平原,在反“扫荡”、反“蚕食”斗争中,用地雷战、地道战,打出了声誉和军威,创造了平原游击战争史上辉煌灿烂的一页

上将吕正操——百岁老人传奇人生(图2)

  1939年,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 沙飞摄

  “那是一个秋夜,天空晴朗,月明星稀,我们大家踏着皎洁的月光,走上了抗日征途。”时隔70年,将军仍清楚地记得那个历史性的夜晚。

  吕正操率部改编后,与冀中地方党组织会合,发展抗日武装,创建了冀中抗日根据地,吕正操任八路军第三纵队司令员兼冀中军区司令员。

  从此,吕正操就率部驰骋在冀中平原,铸造了平原抗战中的一段段传奇历史。他率冀中军民在反“扫荡”和反“蚕食”斗争中,创造了平原游击战争史上辉煌灿烂的一页,从百团大战到“五一”反扫荡,从桑园突围到地雷战、地道战,冀中子弟兵打出了声誉,打出了军威。新中国成立以后被搬上银幕和舞台的《地雷战》《地道战》《平原游击队》以及《平原作战》等影响巨大的文艺作品,都为这一时期的真实斗争作了艺术上的注解。在白洋淀地区,人民还组织起了水上游击队雁翎队。毛泽东曾表扬他们是“坚持平原游击战争的模范,坚持人民武装斗争的模范。”

  在残酷激烈的作战环境中,吕正操沉着、果决、满怀激情,表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成为冀中百姓心目中的传奇人物。最多时,他一天之内打过5仗,常常一马当先。

  冀中军区的吕司令,也是一个令日本侵略者胆战心惊的名字。将军回忆说,直到自己调到晋绥军区任司令员时,还看到过日本人的报道说,捉住了冀中军区的吕正操。

  在晋绥军区时,吕正操把“地雷战”普及到了一个出神入化的高度。担任美国合众国际社和英国《泰晤士报》、国家广播公司驻中国记者的美国著名新闻记者、作家哈里逊·福尔曼在《来自红色中国的报告》一书中写道:围困日本人的一个常用的方法,便是在据点附近安放成百上千个地雷。有一个村庄,由于这一方法运用得很成功,以致他们坚信自己摆脱了邻近据点的威胁……围困在据点里的日本人虽然迫切需要水,但是却不能出来取水。

  “福尔曼说,其重要性并不在于这些原始武器的效果优良,而是在于它清楚地反映出人民的作战精神。”百岁的将军,拥有惊人的记忆力。

  在晋绥军区时,将军曾接待中外记者代表团的采访。“我们不是开新闻发布会,而是用攻克汾阳的战斗来接受采访。”

  吕将军说,在这场战斗中,八路军、民兵和普通老百姓肩并肩浴血奋战,一切关于“八路军不打仗,没有伤兵,没有俘虏,人民害怕八路军,恨八路军”的谎言在中外记者眼前不攻自破。

  抗战开始前后,吕正操在冀中战斗生活了10年,他领导的队伍和当地老百姓相濡以沫,鱼水情深。冀中的父老兄弟姊妹视他亲如家人,他也一直把那里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至今听到冀中的乡音,吕老仍感到格外亲切。

  战后几十年,吕正操时常怀念着冀中人民,前些年他还特意回到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和老房东一起促膝谈心,漫步在滹沱河畔,寻找当年的战场。他说:“抗日战争时期,冀中800万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英勇斗争,前赴后继,壮烈牺牲,最后赢得了胜利。我不过是和冀中人民战斗在一起的普通一兵,在党的哺育下,做了自己该做的一份工作。我常常想起失去的战友和壮烈牺牲的冀中群众,对他们表达无限的敬意和悼念。”他对那里的人民,对那里的村庄、河流、田野,甚至一草一木,都是深深地眷恋着。

  抗战胜利后,吕正操又挺进东北,任东北民主联军副总司令兼西满军区司令员,东北铁路总局局长,新中国成立后任铁道部副部长、部长,铁道兵政委,为中国的铁路交通事业呕心沥血,做出了重大贡献。

  抗日名将与千古功臣有莫逆之交。吕正操是张学良的老乡、同学、部属和知己,两人共事长达10余年,情同兄弟。

上将吕正操——百岁老人传奇人生(图3)

  1991年张学良吕正操在纽约会谈

  吕正操和张学良是同乡,都是辽宁海城人。张学良是东北讲武堂第1期毕业生。1923年,张学良推荐吕正操考入东北讲武堂第5期时,他已是讲武堂监督。吕正操通过正规而严格的训练,不仅在军事学识、文化知识方面得到很大提高,身体也锻炼得十分健壮。

  从讲武堂毕业后,吕正操在张学良身边,曾任他的少校副官、秘书、参谋处长、团长等职。因此,吕正操是张学良的老乡、同学、部属和知己,两人共事长达10余年,情同兄弟。

  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吕正操,走上抗日之路后,已被蒋介石软禁起来的张学良,常常思念部下吕正操,他曾让弟弟张学思转告吕正操:“这条路走对了。”这其中蕴含着张将军壮志未酬的心愿,更是对自己部属表示欣慰和鼓励。

  1991年3月10日,张学良偕夫人赴美国探亲。其时,吕正操正在北京301医院住院。3月11日晚,张闾蘅(张学良五弟张学森之女)和杨虎城将军之子、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杨拯民到医院看望吕正操,告诉张学良夫妇赴美探亲的消息。

  3月24日,七届人大四次会议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张学良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杰出人物,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现在,他和夫人到了美国,得知他身体健朗,我们很高兴。如果他愿意回大陆看一看,我们非常欢迎。

  吕正操一行5人于5月23日飞向大洋彼岸,先到旧金山拜会了赵四小姐。5月29日上午,一行人在纽约张学良住地贝祖贻的太太家见到了张学良。吕正操刚走出电梯,便见张将军站在公寓门口等候。张学良一眼就认出了吕正操,老远就伸出手来,吕正操急忙走上两步。半个多世纪没有见面了,两位老人双手紧握,四目相对,因心情都很激动,许久说不出话来。沉思片刻后,互致问候。

  吕正操送上生日贺礼:一整套张最爱听的《中国京剧大全》录音带、李维康、耿其昌夫妇新录制的京剧带;碧螺春新茶;著名画家袁熙坤所作张学良肖像画;以及国学大师启功的手书贺幛,书录的是张学良将军的一首小诗:

  不怕死,不爱钱,

  丈夫绝不受人怜。

  顶天立地男儿汉,

  磊落光明度余年。

  落座后,两位老将军精神矍铄,思维敏捷,谈笑风生,畅叙久别重逢之情。张学良幽默地说:“我可迷信了,我信上帝。”吕正操随口接上:“我也迷信,信人民。”张学良笑着说:“你是地老鼠”。这里指的是当年吕正操在冀中和军民一起运用“地道战”、“地雷战”等形式,抗击日本侵略者,开展游击战的事。吕正操说:“地老鼠也是人民创造的嘛!我能干什么,还不都是人民的功劳,蒋介石、宋美龄都信上帝,800万军队被我们打垮了,最后跑到了台湾。”张学良随口插话:“得民心者昌”。这次见面,两位将军谈得十分痛快、舒畅。

  相隔没有几天,吕正操又与张学良会见过两次。一次,吕正操郑重地把周恩来夫人邓颖超致张学良的亲笔信转交给了张学良。同时,转达了中央对他的问候。邓颖超受邓小平的委托,在信中诚恳地欢迎张学良在方便的时候,在自愿的情况下回家乡看看。

  另一次,会见安排在中国驻美大使馆。这次长谈,最重要的是关于国家统一和反对台独的问题。这是他们共同关注的事情。早在张学良赴美之前赠送给吕正操的诗词中,张学良就写过“确保台湾入版图”的句子。可见,张学良早就意识到了台独的危险,并表示了自己反对台独、坚持祖国统一的坚定立场和决心。

  在此之后,张闾蘅频繁来往于海峡两岸,为张学良和吕正操传递信息。由此,他们之间书信、口信、诗作唱和,往来不断。

  后来,张学良病危的消息一经传出,吕正操预感不妙,早早准备了吊唁的电报。在张学良过世后,吕正操在唁电中写道:“张学良将军生则功盖祖国,逝则重于泰山,无愧于祖国人民称之为千古功臣、民族英雄的伟大称号。”

  吕正操深知张学良是想回国办理后事的,他的子女也都希望这样。他一生志在国家和平统一,振兴中华民族。

  张学良走了,留下一个永远的遗憾。

  原载(2008年第5期《铁军纵横》)


  上将吕正操——百岁老人传奇人生(图4)作者黄进琪简介:1943年5月出生于江苏无锡,1963年入伍,曾任职于铁道兵干部部,后调到总政老干部服务局任副政治委员(副师职,大校)。在职时曾荣立三等功4次,退休后被聘任为《中国老年报》《门球周刊》编辑、记者,《书画天地》《东方老年周刊》特约记者,现为北京新四军研究会宣委会委员,《铁军》特约记者,《中外名流》编委。他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老年报》《铁军纵横》《中国老年》《中外名流》《中华英才》《军休之友》《老年教育》等全国几十家报刊发表人物专访、通讯、消息、特写、随笔和摄影作品数千篇(幅),荣获一、二、三等征文奖、优秀作品奖数十次,摄影作品纪念奖、三等奖多次,出版有《仰望铁军》《仰望崇高》《仰望星空》三部文集,其中《仰望星空》由著名词家石祥作序。




(责任编辑:元子)
友情链接/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