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全站搜索:
旅游随笔/

古镇武功游记

作者:原铁道兵二师六团学生三连 张永安 发布时间:2023-01-05 点击数: 稿件来源:王林山 责任编辑:蕾蕾

武功古镇的沙滩大集是延续数朝的民间习俗,据传已经延续几千年,故又称古沙滩会,每年农历十一月初七都会在漆水河滩如期进行,声势浩大,名扬陕、甘、宁、青、蒙等省区。镇政府发扬中华文化底蕴,借势古农耕传承,把古沙滩会演变成大型文化物资宣传、展示、交流会。用意不言自明,弘扬中华历史文化,一切为了发展经济,扩大地方全方位开放。我赶到武功古镇,除了要感受一下大集的气氛,主要还是旅游参观。 武功镇就是武功县老县城

武功古镇的沙滩大集是延续数朝的民间习俗,据传已经延续几千年,故又称古沙滩会,每年农历十一月初七都会在漆水河滩如期进行,声势浩大,名扬陕、甘、宁、青、蒙等省区。镇政府发扬中华文化底蕴,借势古农耕传承,把古沙滩会演变成大型文化物资宣传、展示、交流会。用意不言自明,弘扬中华历史文化,一切为了发展经济,扩大地方全方位开放。我赶到武功古镇,除了要感受一下大集的气氛,主要还是旅游参观。

古镇武功游记(图1)

武功镇就是武功县老县城,在1961年县城搬迁到普集后,形成现在的武功镇,武功镇为关中名镇,历史悠久,文物荟萃,曾孕育了许多华夏民族的英模。古代有炎黄子孙的圣母姜嫄和农业始祖后稷,汉代有名垂青史的苏武,唐代有一代明君李世民,宋代有龙图阁大学士游师雄,明代有全国闻名的状元康海等。在这古老而悠久的土地上,满载着厚重历史文化的武功镇,为了我们不再因无知而迷茫,这孕育了华夏民族灿烂文化和不朽文明的地方值得去研究开发。

撂开长腿急步穿过牌坊来到了镇子上。顾不上去逛人群熙攘的沙滩古会就先到教稼台,教稼台位于老城东门外漆水之滨,是全国唯一的一处古农业名胜古迹,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所,中国农业发祥圣地。教稼台为覆斗形,古朴典雅,别具一格,辟四门洞。传说是四千多年前,周人的祖先后稷教稼的地方。后稷所在的周族为黄帝姬姓一支,世居关中,执农不弃,成为著名的农业部族。教稼台前仰神农,有邰熠熠万世功。武功人以后稷而自豪,其故事家喻户晓。

武功城隍庙,坐落在武功镇东街中段。西辅稷山,南临漆水。武功城隍神是全国唯一被唐太宗李世民敕封为“辅德王”的神灵。因而武功城隍庙也被称为都城隍府,其地位居全国各地城隍庙之首。庙内建筑结构独具,宏伟高大,为一组完整的明代建筑群,牌楼通高12米、宽15米,为关中地区第一牌楼。中殿为单檐歇山顶,外沿斗拱五踩重昂,四角檐柱有明显的侧角和生起,整个装饰均为琉璃构件,五彩闪耀,富丽堂皇,歇山饰以琉璃“二龙戏珠”浮雕,珠球滚动,龙体飞跃,呼之欲出,为一般庙宇所罕见。仅从建筑学方面讲,它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高超的建筑技艺。对古人的美学理念,对采光通风的追求,对地震的防御,对梁柱负载的计算,以及对保温、消暑、防潮、排水等生态环境的再创造,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料,其本身就是一座建筑学上的实验室。凡到此游览的客人,无不赞叹古人的鬼斧神工。

充满现代气息的老巷子

报本寺原为唐高祖李渊别宅,唐太宗李世民于599年1月23日生于此宅。

相传李世民登基后,为报其母恩,舍宅为寺,名曰:“报本”。寺内建浮屠(即寺塔),故取名“报本寺塔”。另据《长安志》记载,报本寺建于唐文宗大和元年(827),后焚于战乱。北宋年间,重建楼阁式砖塔,高39.66米 ,七级八面,每层辟四门洞,真假相间,变化有序,整个塔势挺拔俊秀。每年春季总会飞来一群胡燕,嬉戏于塔顶周围,人称“胡燕朝塔”,为武功八景之一。出门转到后山,遥望半山有寺院,当地人称清凉山古寺
清凉寺,又名真如禅寺。坐落于武功镇老城北关外的康家山上。整个建筑群依西崖而建,面向东方,气势雄浑。据记载清凉寺始建于汉代,原为爱国英雄苏武家族的避暑胜地,后捐献给释家建佛寺。以后历代多次重修复建,新修的大雄宝殿,面盈七间,高两层,七彩琉璃瓦覆顶,门窗和立柱屋檐等彩绘一新。
继续上山到达杨虎城练兵炮台——将军台,也称太白军城将军台,其位于环拱武功古城的五岭之一香山之巅,系1922年陕西靖国武功行营之在所在,第三路军司令杨虎城驻节武功兵城之遗址,亦属新开发的武功古城“七星拱卫”景观和“十八看点”之一。瞻仰过练兵炮台,下得山来,又急行数里奔到镇西南方山上祭拜姜嫄圣母陵。
相传黄帝有25个儿子,第四个儿子少昊聪明仁爱,黄帝就把帝位传给少昊。少昊因他的儿子娇级不如侄儿颛顼贤能,就把帝位传给颛顼。颛顼选贤任能,就把帝位传给娇级的儿子帝喾。帝喾娶有邰氏女姜嫄为元妃,娶简狄为仲妃,娶常仪不为季妃,简狄生个儿子叫尧,常仪生个儿子叫挚,姜嫄随帝喾巡察各地,传授种稷的技术。有一次姜嫄踩了天帝留在地上的巨大脚印就怀了孕。当姜嫄生下这个儿子后,姜嫄对这个儿子非常厌恶,派人把儿子抛弃在窄窄的街巷中,可是马牛走到跟前都避着走过去,不践踏这孩子。姜嫄又派人把这孩子抛弃在山里树林中,又怕被人救护,再次把孩子抛弃在渠沟的冰上,忽然飞来许多鸟,用翅膀把这个孩子垫起来再盖上。姜嫄甚为惊奇,就把孩子抱起回来抚养起来。给孩子起名叫弃。帝喾年老传位给尧,尧封弟弟弃为后稷,专门管理农业。姜嫄经常跟随儿子弃到四方传授耕种,播种,管理,收获等种植技术,以后,姜嫄在绛县逝世。她的儿子弃尽哀尽礼地把她葬在绛县烟庄凤凰山存云岭。现岭上有姜嫄庙,嵯峨辉煌,凤岗叠翠,罗立如屏,柳庄也有姜嫄行祠,每年三月有古庙会,群众集会祭祠姜嫄圣母。在奔姜嫄圣母陵的途中,有同行驴友带路顺便去了居士庵、九阶台老县城和后稷祠清阁寺。

古镇武功游记(图2)

后稷祠位于武功境内西北稷山之巅上阁寺,是专门供奉后稷的祭殿。此处三面环山,登临远眺,武功旧城九街十八巷布局分明,人流如蚁,所有建筑嵯峨有致、各具特色。环视远处,山川河谷,八方道路,田野林荫一览无余。 

农业始祖后稷是古老的中国民间传说。以叙事方式来讲述故事,后稷从小就喜欢农艺,长大后遍尝百草,掌握了农业知识,就在教稼台讲学,指导人们种庄稼,传播农耕文化,成为远古时一位大农艺师,被尊称为农业始祖后稷。后稷创建了光辉灿烂的农耕文化,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淳朴的武功人民。  

苏武是历史上著名的坚持民族气节的英雄人物。武帝天汉元年(前100)他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多次逼降,他坚贞不屈。后被流放到北海牧羊,直至昭帝始元六年(前81),才返回汉朝,前后长达十九年。
苏武墓在武功镇北1.5公里龙门村,代有传闻,题书、碑、碣殊多。清乾隆巡抚毕沅题碑,同治年间,知县陈尔茀等题碣。40年代末尚有围墙、院落、门楣,后被毁,仅存墓冢。1979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遂立标识,确定保护范围,划定墓面积330平方米,设门楣建围墙。现已经建成纪念馆。每年清明有大型祭祀活动。出了苏武纪念馆,又直奔镇子南面小华山庙而去。

古镇武功游记(图3)

小华山位于武功镇南门外西侧关帝庙后侧,其南依湋河,东临漆水,远对太白高峰,山清水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古就是一块风水宝地。小华山曾异名“葆贞庵”,据县志记载,此处为宋代理学家张载讲学遗址,这里山水明丽,故名“绿野亭”。小华山地势崎岖,层峦耸翠,古柏森蔚,回栏折槛。又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圣母姜嫄墓“飞凤穴”位于其之巅而闻名于关中大地。

张载是北宋时期杰出的思想家,理学的创始人之一,被尊为“秦地的孔仲尼”。张载冷漠仕途,宋神宗时抱病离任,在家著书,学于小华山书亭。明弘治八年,户部尚书李瀚以御史巡案至此,过其地,仰其人,肃然起敬,乃与吏部尚书杨一清、县令宋学通改名“绿野书院”;因旧址狭小,乃移迁于今绿野中学校址,一时间学子莘莘,西安、凤翔等地诸生慕名而至,绿野书院名声大震,遂成为关中书院。

小华山整个建筑群初具规模,构造独特。前边太上老君殿为三间硬山式仿清建筑,屋面饰以灰陶构件,通置透花脊,各边饰以兽头,勾头及滴水。做工精细、图案生动、线条流畅。殿后是小华山崖根,修有三孔窑洞,塑有娘娘、药王、老君诸神像,窑壁绘有五彩图案及诸神的传奇故事。离开小华山庙,进入不远处的关帝财神庙。
关帝财神庙位于武功镇南关小华山之下,面东朝阳,武杨公路临门而过,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南北宽43米,东西狭长147米,占地九亩五分。关帝庙也称“老爷庙”,现存的是一组明清建筑群体。据地方志载,“绿野亭”原在关帝庙后稍南崖下,有古洞。由此推测,关帝庙始建最迟应在宋末元初。又据清光绪八年重修碑记载:“关帝庙神会由来久矣。本自前明中承马公捐资设立。……同治原载,修延至光绪八年,多次修建。”原为一组完整的明代建筑群体,依次为牌楼、山门、戏楼、钟鼓楼、献殿、正殿、寝殿、左右陪殿等。可见关帝庙规模之大,布局之格调、建筑之宏伟、做工之精细、画面之精美,确居关中西部之首,不失为一组集宗教文化、建筑风格、艺术展示于一身的民族宝贵遗产,也凝聚着辛勤的劳动人民的卓越智慧和心血,其魅力无穷,及待开发利用。不久的将来,它将与小华山、姜嫄墓连成一片,向游人开放 。
时间过得真快,撵狼般的跑了一天,已经下午四点,去沙滩会、水乡都没有时间了,赶快乘车返回。

 

2018年12月18日初稿

2022年12月30日二稿 

校对:张有安

(责任编辑:蕾蕾)
友情链接/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