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全站搜索:
学兵战友/

走进陶渊明故里

作者:学生三连 吉农 发布时间:2023-01-05 点击数: 稿件来源:兵网文创中心 推荐 郑吉辉 责任编辑:丁芳

早春二月,下着绵绵细雨,由好友带着,穿过一段蜿蜒平缓的坡路,来到了田园诗人陶渊明的故里。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后改名潜。他的故居座落在江西庐山西麓的一个小村庄,院落不大,一色的江南民居风格,走进院门就看见一座六角的小亭,在亭子上方匾额写着“归来亭”三个字,旁边有一条长廊,廊壁镶嵌着一块块石刻,全是书法家们抄写的陶渊明诗和历代文人墨客缅怀陶公的诗句。

走进陶渊明故里(图1)  

  早春二月,下着绵绵细雨,由好友带着,穿过一段蜿蜒平缓的坡路,来到了田园诗人陶渊明的故里。

  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后改名潜。他的故居座落在江西庐山西麓的一个小村庄,院落不大,一色的江南民居风格,走进院门就看见一座六角的小亭,在亭子上方匾额写着“归来亭”三个字,旁边有一条长廊,廊壁镶嵌着一块块石刻,全是书法家们抄写的陶渊明诗和历代文人墨客缅怀陶公的诗句。踩着鹅卵石铺设的甬道往里面去,又是一个绿树连片的院子,枝条上挂着几颗小小的水珠,几组房舍格外简洁,朴素的台阶,朴素的门窗,朴素的瓦,朴素的墙。不知是南方气候湿润还是春雨淅淅的缘故,砖墙上留下一道道湿漉漉的痕迹,山墙外有一不足10平方水池,后人题为“洗墨池”。站在这里自然感受的是陶公辞官归故,隐居躬耕,悠闲自得,幽静淡泊的心境。

走进陶渊明故里(图2)

  侧面是陶渊明纪念馆,门前一对楹联:“浩歌传三径,傲菊自千秋”这是对陶渊明一生的真实写照。他喜爱柳与菊,在他的住处就开辟了“柳巷”和“菊圃”。大多数人都能够吟诵:“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感觉他就是一位淡然处世的隐逸者,其实不然,古来流传很广的话叫做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而陶渊明却真隐隐于心,透过宁谧的田园诗句,依然看到了他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抱负。鲁迅先生评价说,“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

走进陶渊明故里(图3)

  陶渊明自小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树立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完全迥异的志趣。年轻时胸怀大志求功名踏上仕途,期望自己能够一展旷世奇才,然而处在那样一个纷乱的年代,加上狂放不羁的性情,他几仕几隐,看破了红尘,放弃了名利,最后回归到了他内心深处依然向往着的田园生活。听着工作人员的解说,许多画面呈现在眼前,我仿佛看见陶公携妻烈日下荷锄疲惫的身影,看见他柳下自饮醉卧石上的神态,看见他仰望南山临风伫立的衣衫,看见他描绘和向往世外桃源的浪漫情怀。

  庭院的侧面山上是陶公的坟冢,墓前是一座石牌坊,牌坊顶端镌刻着“清风高节”四个大字,是敬仰也是感叹,牌坊的对面的是一个荷塘,四周是刚刚露出嫩绿的柳树,细细密密的雨丝洒在荷塘里,水面泛起一片网纹,有几支枯焦的莲梗零落其中。从这儿拾级而上,共有六十三个台阶,以示陶渊明享年63岁。陶公的墓地很简陋,虽说没有汉白玉的围栏,没有精致的墓碑,但仍不失尊严傲骨,使前来凭吊的后人多了几分敬慕和感慨。

  离开陶渊明故里,我和朋友谈论了好久,陶渊明性格的双重性集结于一身必然带给他无限的苦闷与彷徨,要么步入仕途赴官道,要么卸甲隐逸从文道。历史上许许多多的文人为官,终归两者皆无成就。文人性格和官僚性格是格格不入的,文人的性格处世清高,蔑视权贵,浪漫疏狂,对浑浊社会不谙世故,充满孤傲的理想主义色彩,在官场中必然遭受奸人的排挤、诋毁,而官僚的性格却是嫉贤妒能,玩弄权术,沽名钓誉,趋炎附势,阿谀奉承,实际上这也是官场中信奉的一条潜规则,而这两种处世哲学怎么能融入一路呢?屈原在官场坚守了文人性格,耿直不屈,最终怀恨投江,李白在官场坚守了文人性格,放浪形骸,最终流放夜郎,陶渊明在官场同样坚守了文人性格,不为五斗米折腰,自然也逃脱不了同样的命运。同归殊途的陶渊明无奈地选择了归隐,这何尝不是一种明智的抉择呢。

走进陶渊明故里(图4)

  陶渊明在他的后半生,耕田浇园,柴门临风,植柳赏菊,饮酒赋诗,他吟诵的《归园田居》,将自己的生活场景描绘的和思想情感的抒发,用手中的笔墨表现出来“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不正是陶渊明所追求和向往的世外桃源吗?

作者:原铁道兵二师六团三营学生三连 吉农

  校对:张润洲


(责任编辑:丁芳)
友情链接/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