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全站搜索:
学兵战友/

美 食 家

作者:李义芳(学兵) 发布时间:2023-04-24 点击数: 稿件来源:徐国伟 推荐 责任编辑:郑建军

1970年,我响应国家号召来到陕西旬阳县,参加三线铁路的修建。初期,重负荷的劳动,低劣而不足的伙食使我每日只有饥肠辘辘的感觉。 我的祖籍离太湖不远,母亲在饮食方面又极其讲究。加上我家只有兄妹两人,哥哥年岁比我大许多,所以家中好吃的均在我的掌握之中。久而久之便有了“小馋猫”之称。 到了三线后,我真像只小馋猫,凭着自己灵敏的嗅觉到处找吃的,居然有时还真能找到。有一次,我们出工的途中

    1970年,我响应国家号召来到陕西旬阳县,参加三线铁路的修建。初期,重负荷的劳动,低劣而不足的伙食使我每日只有饥肠辘辘的感觉。

    我的祖籍离太湖不远,母亲在饮食方面又极其讲究。加上我家只有兄妹两人,哥哥年岁比我大许多,所以家中好吃的均在我的掌握之中。久而久之便有了“小馋猫”之称。

    到了三线后,我真像只小馋猫,凭着自己灵敏的嗅觉到处找吃的,居然有时还真能找到。有一次,我们出工的途中发现了一种像核桃般大的果子,我用鼻子闻了一闻挥挥手坚定地说“是核桃”,话音未落就出现了哄抢的场面。结果是,没过多久我们连队包括我在内一共有十几个人的脸肿的像个小脸盆。后来才知道那是桐油果,根本不能吃。有了这次的事件后,小馋猫“美称”在连队也就人人皆知了。

    三线的生活是单调的。晚上熄灯后,因为饥饿,睡不着觉,就有人提议让我讲讲我吃过的美食。于是,西湖醋鱼、红烧肉、鸡蛋角、百叶结、江米团子,小汤团等等各种美食就新鲜出笼了。寂静的夜晚只听见满寝室的口水吞咽声,我自己也从中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好象我请大家吃了一顿江南大餐似的感觉。第二日,在全连大会上,我便成了资产阶级思想代表的典型,使我很久抬不起头来。

    初到三线时我们住的是帐篷,后来连队决定我们自己盖房子,并将这个任务交给了我们排。当墙盖到一人高的时候,就有一个人站在墙上接砖头,一个人朝上扔砖头。我的任务是在墙的下面,这时候我秉性难移,便扔一块砖报一个菜名,并做出种种造型,如同饭店的跑堂,行动敏捷而潇洒。“清蒸螃蟹”、“子鸡闷冬笋”、“红烧鲥鱼”…… 我手脚不停地向上扔砖头,口中如炒豆子般报着我爱吃的菜名。不知怎么,感到自己越干越有劲。我的对手不高兴了,有气无力地说:“扔那么快干嘛?馋的我都没劲了,你上来,我来报。”于是,我俩调换了位置。我心想看你能报什么菜?只听得“炸酱面”!一块砖扔了上来,因为我家很少吃面,即使想吃,我妈也不会做炸酱。我想一定很好吃,就接了过来。“醋溜土豆丝”,醋溜?酸的?可能好吃吧!我又接了过来。谁知接下来差点让我吐了出来,“糖醋鼻痂”、“凉调蛔虫”、“油炸脚指甲”、“红烧蟑螂”一个紧接一个被扔了上来。当时我的感觉是这些“美食”被对方强硬地塞进了我的口中,胃里一阵翻腾,不禁轰然倒地,引来战友的一阵大笑。

    三线的日子是艰苦的,但是,在那个特定的年代,即使再苦也不能说出来,就这样无奈地重复着单调的日子。
    一天,连长突然传我到连部去一趟。进门后,连长问我“会打排球吗?”我说“会啊!”实际当时我根本就不会,只会打乒乓球和篮球。但是我渴望着生活中能够添加一些新鲜的东西。也许因为我的个子高,即使不会打排球也像个运动员吧,所以连长自然就想起了我。原来,连长是通知我参加旬阳县排球队集训,继而参加1972年安康地区运动会的。第二天,我带着战友们羡慕的目光来到旬阳县体委报到。当天晚上,旬阳县体委给我们球队安排了丰盛的晚宴。那顿晚餐至今还在我的记忆之中。

    吃饭时,我完全失去了女孩子的矜持。因为,自从到三线后,每人每天的伙食不仅是定量的,而且这其中还包括大量的红薯。由于我对美食情有独钟,对红薯天生排斥,坚持不吃,可以说我每天都是在饥饿难耐的感受中度过的。那顿晚餐直吃的得我无法弯下腰来,胃也得到了自到三线美 食 家(图1)后从未有过的满足感。那晚,我失眠了,躺在县招待所的床上,一会儿头朝东,一会儿头朝西,一会儿下床走走,一会儿坐在床上发呆。第二天就出现了腹泻的现象,害得我训练的头天两条腿就软得如棉花。

    后来,因为训练阶段每日丰盛的饭菜,加上我自身刻苦的训练竟然成了队里的主攻手,被安排在了主力的位置。在安康地区运动会上,我们旬阳县女子排球队取得了安康地区十个县排名第二的好成绩,连长也接到了县上打来表扬我的电话。从那以后,只要县上需要体育方面的人员,县体委和连长准会想到我。我也因此比战友们少吃了很多的苦,多享受了许多的美味。

    时间虽然已经过去了三十多年,但我仍然是个“馋猫”。不仅如此,我还会烹饪许多美食,这也许是“小馋猫”绰号的延续吧!但是,随着时代的前进,我认为绰号也应该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那就自作主张改为“美食家”吧!

    呵呵!大家可别笑我,民以食为天嘛!



校对:谨愚

(责任编辑:郑建军)
上一篇:三线救人回忆
下一篇:四排工作纪事
友情链接/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