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全站搜索:
学兵战友/

巴山汉水的故事

作者:翁怀斌(铁道兵八团学生十三连) 发布时间:2023-05-09 点击数: 稿件来源:王林山 推荐 责任编辑:郑建军

滔滔汉江水,昼夜不舍涌入长江奔流到海,巍巍巴山幼林成才,绿冠蔽日满目青翠……你,可曾记得50多年前,一批青涩年少不黯世事的中学生,演绎的那些至今令人难以忘怀的故事。 一、我的“侠义”情结 儿时的梦想就是当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参加三线建设也算是圆了梦,只是没有领章帽徽。当年正逢“文革”期间,进驻学校的工宣队师傅找我谈话,希望我父母能够写一封全力支持我报名上三线的信件。那时的我,为人豪

滔滔汉江水,昼夜不舍涌入长江奔流到海,巍巍巴山幼林成才,绿冠蔽日满目青翠……你,可曾记得50多年前,一批青涩年少不黯世事的中学生,演绎的那些至今令人难以忘怀的故事。

 巴山汉水的故事(图1)

一、我的“侠义”情结

 

        儿时的梦想就是当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参加三线建设也算是圆了梦,只是没有领章帽徽。当年正逢“文革”期间,进驻学校的工宣队师傅找我谈话,希望我父母能够写一封全力支持我报名上三线的信件。那时的我,为人豪爽,颇有“侠义”心肠,也爱抱打不平,身边常聚集着几个要好的同学。学校和工宣队觉得我有号召力,把我作为了动员的重点。父母的信在学校广播中连续播放了几天,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搬进大竹园新建成的简易营房,连队在炊事班旁搭了一个炉灶,用大锅烧热水供大家使用。一天,班里的一位同学去打水,不知什么原因,烧水的同学不让打。我得知情况后,拎起起水桶快步赶过去,掀起锅盖扔到地上,打满了一桶热水,还与烧水的同学起了冲突。事后的结果,大家都能想得到,我挨了批评!

    因为这次打架和我突发阑尾炎,全班同学陪我流泪的事情,都在同学中造成了不小的影响,连队下决心解散了原由20中学生组成的十二班。

巴山汉水的故事(图2)

左为作者

二、病痛并坚持着

在学校时我的身体一直都是比较棒的,常年坚持跑步,玩过哑铃单双杠,身上也有‘疙瘩肉’,只是胃不太好。在家生活有父母照顾,饮食也合胃口,所以不常犯病。连队的伙食自然无法和家里相比,稍不注意我的胃病就会发作——滞胀、疼痛、吐酸水成了家常便饭。为此,同班的一位同学还编了几句顺口溜----‘吃馒头闹闹,喝稀饭燥燥,不吃不喝胀胀’!连队的卫生员带我去营部卫生所看了几次也没有效果,只能吃消炎药缓解。后来卫生所军医建议我做个‘埋线疗法’,就是在胸口埋根羊腸线。据说这是当时比较先进的治疗方法。真是没想到,做了这个小手术,我却成了真正的伤病员。埋线的伤口红肿发炎,痛得我都直不起腰。无奈病休了几天仍不见好转。大伙都在出力干活,我不想总是这样,再三要求连队给我分配点力所能及的活。连长安排我协助养猪的同学剁猪草。这活确实不用出大力。坐在小凳子上,地上垫块木板,扬起菜刀,把猪草剁成半寸长的小段。刚干没几天,就出了点小情况:剁猪草时,双手配合、不好,砍下去的刀伤了左手中指。真是雪上加霜、祸不单行!至此,手上就留下了永久的‘纪念’。

巴山汉水的故事(图3)

右一为作 

三、洞中施工同甘苦

         虽然我的胃病没有痊愈,但也不想总被照顾。在打白崖寨隧道时,我用加大剂量的方法来控制胃病,和大家一起进洞施工。打风枪、扒石渣,也和全班战友一起不愿落后。用水泥浇筑隧洞是比较累人的活。拿起铁锹,两人面对面站两边,弯腰屈腿,双手飞快翻动水泥沙子石子。‘干三遍、湿三遍’,搅拌好后又一锹一锹送到拱顶。不一会儿,满身大汗气喘吁吁,几个轮回下来就要重新换人。

 天打完炮眼清完石渣,开始填充炸药。带队的解放军战士问我敢不敢点火放炮?我拍了拍胸脯大声说道:“敢!这有啥可怕的”。那位战士笑了笑,“到时手别发抖”。他给我讲了点导火索的要领:“在上面切个斜口,点火时两个斜口错开,炸药后面拖着的导火索就能顺利点燃。”看似简单,我点了几次都没点着。说实话,平生第一次干这活,心里还是有点紧张。其他炮眼的导火索都已点完,人员也开始撤离,当兵的见状,抢过导火索点燃炮眼,拉起我就赶快往洞外跑,紧接着洞里就响起了隆隆的爆炸声。

巴山汉水的故事(图4)

右一为作者 

四、炊事班的‘小插曲’

         1971年夏天,我被调到炊事班。炊事员的工作没有施工繁重,生活比较有规律,我的胃病也犯的少了。眼看元旦快到了,新的一年又要开始。班排的同学们平日施工都很辛苦,炊事班商量,过节时炸油条,犒劳大家,给大伙鼓鼓劲。我们按照惯用的油条配方‘一盐二碱三白矾’的比例操作,面起发的不是很到位,试了几次均不成功。和班长商量后,我几次到较熟悉的部队二连炊事班去求教。取得了‘真经’,再次试炸大功告成。记得那天晚上后半夜就开始炸油条,我一夜未合眼,到清晨时眼皮有点打架。连部通讯员来打饭,进门大喊了一声,我一个激灵,睁大眼睛一看,锅中的几根油条炸成了炭褐色。这下再也没有了瞌睡,认真的操作,炸出了黄亮酥脆的油条,味道确实不错!

    还有一天清早,把头天晚上发的苞米面倒在案板上准备做发糕,班长却从里面翻出两个肉乎乎的小老鼠。真是,‘一个老鼠坏了一锅汤,两个老鼠坏了一堆面’,大家都不知道咋办好!蒸不了发糕,全连的早餐就成了问题。班长沉思了一会儿说:“蒸!做好我先吃。这事谁也不准外传!”今天我说了出来,时间已过去了五十多年,应该还是遵从了班长的要求,不算失信!

 


校对:郭建英

(责任编辑:郑建军)
上一篇:一 撮 盐
下一篇:忆“好汉坡”
友情链接/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