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全站搜索:
学兵战友/

千钧一发的危险时刻

作者:陈 南(铁道兵八团学生十三连) 发布时间:2023-05-15 点击数: 稿件来源:王云祥 选送 责任编辑:郑建军

后排中间为作者“呲…呲…呲……”掌子面前喷射的火花和蓝烟四起,一班一次的隧道爆破掘进,掌子面又开始点炮作业了。在一盏直流24伏可移动手灯的昏暗灯光下,带班的班排长、爆破员等几人,各自急促且有序地用一段点燃了的、从预先切好的一系列开口处喷着火星和蓝烟的引燃导火索,去点燃掌子面上,塞满炸药的炮眼里引出的爆破导火索。需要有序点燃的爆破导火索,有十几、二十几个不等,被点燃后都喷射出火花和蓝烟。一时间,掌子

千钧一发的危险时刻(图1)

后排中间为作者

“呲…呲…呲……”掌子面前喷射的火花和蓝烟四起,一班一次的隧道爆破掘进,掌子面又开始点炮作业了。在一盏直流24伏可移动手灯的昏暗灯光下,带班的班排长、爆破员等几人,各自急促且有序地用一段点燃了的、从预先切好的一系列开口处喷着火星和蓝烟的引燃导火索,去点燃掌子面上,塞满炸药的炮眼里引出的爆破导火索。需要有序点燃的爆破导火索,有十几、二十几个不等,被点燃后都喷射出火花和蓝烟。一时间,掌子面充满着导火索被点燃后,喷射火花的“呲 … 呲”声和不易散去的一片蓝色烟雾。火花四射,浓烟呛人,真是“千钧一发”的危险时刻。在确认全部炮眼的导火索都被点燃后,带班的班排长一声吆喝,一干人马赶紧撤退。

走在最后的是“电工”,就是在掌子面前手持移动灯、提供照明的人。他要一边卷收电线、一边回撤。撤到离掌子面二三十米远之后,将卷收好的电线和手灯,放在一个事先看好、爆破飞石炸不着的掩蔽之处。再快步赶过去和大家会合,然后静等爆炸的巨响传来。

这是我们学兵连打隧道作业时,常见的工作情景。实际上,爆破是隧道掘进中最危险的工序之一,其危险性不亚于塌方、落石、透水等事故,有统计资料表明,它导致的伤亡率是很高的。

战友们应该记得,我连的近邻学兵十连,就发生了这样一次爆炸提前炸响的事故,造成多位战友重伤。事后了解,原因是这样的:为追求掘进进度,当班的风枪手将炮眼打得深了点,导致当时要塞入炮眼用的炸药没有了。这时负责装填的人就把有剩余的起爆炸药管(即塞入了雷管和导火索的炸药管),作为纯炸药管塞入了炮眼中(这可是严重违反施工规范的)。要命的是,他还将该起爆药管的导火索剪短了,大概是为了方便炮眼炸药装填操作吧。可能,他认为这根导火索不用点燃同样可以爆炸。可到了点火的时刻,烟火缭绕加上照明不足(只有电工手里的一盏灯,其余的灯都收回到远离掌子面的地方了),能见度严重受限,忙中出错,那根被剪短的起爆药导火索也被点着了。这样,爆炸就提前发生了,导致当时撤离掌子面还不远的几人中,有两人一下就被炸倒下了。这时,十连战友们表现出了足够的英雄主义气魄。据说在当时带班的副连长带领下,他们推着轨道上的运渣小矿车做掩护,冲向还在持续发生爆炸的掌子面,冒着爆炸后产生的有毒浓烟, 将倒下的战友及时抢运出来,避免了更严重的事故。可听说,那位奋不顾身抢救战友的副连长,受到有毒浓烟的伤害,肺部留下了长期的伤患。年代久远,我也不知道那位副连长的姓名,但是他在关键时刻表现出来的英勇行为和崇高精神,是成千上万学兵们无私奉献的集中代表,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尊崇。

斗转星移,日月如梭,时代发展的多快呀!襄渝线上的隧道施工都是传统的钻爆法,我们亲身体会了它的艰难和危险,说它是典型的人海战术一点也不为过。时至今日,我们也看到,国内隧道施工的技术水平,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先进的盾构机或者隧道掘进机已经大量应用。基于盾构机或者隧道掘进机的隧道施工,其综合效率和安全程度,已经是传统钻爆法无法比拟的。硬岩隧道掘进机的掘进速度约为常规钻爆法的4-10倍,而且可以集开挖、支护、出渣于一体,可以实现隧道的一次成型。更加可喜的是,国产盾构机的制造水平,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着最高技术要求的、被誉为“国之重器”的大直径全断面硬岩隧道掘进机,已经由国内企业制造成功,投入使用。

千钧一发的危险时刻(图2) 

作者近照

记得有这样一次“闲聊”,那是几十年前一个夜晚,当时刚满17岁的我,与带领我们施工的铁道兵某部班长的一次“闲聊”——坐在刚掘进了几十米,塌方频繁的白岩寨隧道入口工地旁的半山坡上,面对被几只大瓦数灯泡照亮隧道出渣的倒渣地,抬头倒是可见陕南清晰透彻的夜空。班长告诉我:“国外有一种打隧道的机器,轰隆、轰隆开进去了,隧道就打好了,连混凝土都浇筑好了……”。当时的我,因为刚从隧道的塌方现场出来,亲眼目睹了直径有小脸盆粗的东北红松原木被压的“叭、叭”地竖向劈裂。施工的战友们利用耙钉,将双线的粗钢丝铰拧紧钉在劈裂原木的外周,以此保持原木立柱的支撑力。所以对班长的话,我是将信将疑,但内心深处,确实是这样的企盼:希望能够有这样的机器,可以克服类似白岩寨隧道大塌方这样的险阻,能够打通隧道,早日完成三线建设任务。

光阴似箭,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我国真有了这样的大国利器,这是中国综合国力提高的一个缩影。我们流血流汗、无私奉献,正是添砖加瓦于这一进程。“青春无悔”,我们都有一个无悔的青春。

 

(校对:张东)

(责任编辑:郑建军)
上一篇:难忘三线战友情
下一篇:三线人速写
友情链接/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