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全站搜索:
难忘征文/

金沙江水向东流

作者:铁八团 魏光汉 发布时间:2023-06-30 点击数: 稿件来源:钟佩君推送 责任编辑:沙海驼铃

日前,《六位老人重走成昆铁路》的视频成为网红,许许多多的铁道兵战友纷纷留言,一夜之间刷屏网络,每则留言的背后都流淌着一个峥嵘岁月的故事。

日前,《六位老人重走成昆铁路》的视频成为网红,许许多多的铁道兵战友纷纷留言,一夜之间刷屏网络,每则留言的背后都流淌着一个峥嵘岁月的故事。我含着泪水看完视频和战友们的留言,心情难以平静,情不自禁地回到了我当年战斗过的地方——金沙江畔,这是我多少年来魂牵梦绕的圣地。

金沙江水向东流(图1)

五十五年前,我投笔从戎,从鱼米之乡的长江中游,来到深山老林的金沙江畔,当了一名铁道兵战士。众所周知,金沙江是长江的上游,波涛滚滚向东流。如今我的命运却反其道而行之,逆流而上,思想上不免有些惆怅。指导员文先云像老中医似的善于把脉,将我们新兵的思想脉搏把得很准,及时地开了几副良药:用“三荣”思想(当铁道兵光荣、劳动光荣、艰苦为荣)开导,用毛主席关于“三线建设要抓紧”、“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号召开眼,用红军抢渡金沙江的革命传统开锁,很快使我们新兵思想上的阴云烟消云散。我们连队当时承担一段很长的挡墙施工任务,需要大量的石料。我所在的二排奉命到金沙江的对岸(北岸)开辟石场。五顶帐篷(每班住一顶)和一间油毛毡当顶、芦苇席作墙的临时伙房,在北岸的山脚下拔地而起。晚上轮到我站岗,看到南岸灯火辉煌,映照在奔腾不息的江面上波光粼粼,与天上的星星遥相呼应。再看北岸,黑灯瞎火。但我并不害怕,因为有战友们的呼噜声作伴,有开辟石场的使命在肩,因而反到有些诗意与豪情。第二天,我们向顽石开战了。一礅礅沉睡多年的巨石被隆隆的炮声唤醒,一块块圆滑的大卵石被改头换面,它们宛若当年女娲炼成的五色石以补苍天,铁兵把他们改造成各种有用的石材,用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设施和高楼大厦。排长王德陆安排六班负责采石,七班负责运石,八班、九班和十班负责搬石上船。我们的十班长朱会龙是个身材魁梧的大个子,他与副排长王晓东搭档,抬起两三百斤重的石头,口亨“嘿哟嘿哟“的劳动号子,步调一致地蹬上跳板,率先将这块石头抬进船舱。他俩像领头羊似的将三个班的战士带入了火热的劳动场面中,大家三三两两地结组,大石块四人合抬,中石块两人共担,小石块单人抱上船,战士们在几个跳板上穿梭往来,一派生龙活虎的繁忙景象。我与同班新战士熊阳五结伴,他在家干农活,身板结实,我却是刚出校门的学生,为了照顾我,他让我在前行好看路,他在后跟好掌舵,并且总是将兜石块的钢筋篓悄悄地往后扳,减轻我肩上的负担。尽管如此,我还是累得慌,气踹嘘嘘,汗流浃背。我咬紧牙,不松劲,心发誓,坚持住,劳动关迟早要过的,雄关漫步从头越。俗话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经铁兵用血汗开采出来的石材,不光是铁路建设不可或缺的建材,也是磨练战士意志和筋骨的磨刀石。石材逐渐堆积如山,战士在磨练中茁壮成长。看来事物发展的辩证法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船装满了石材,就要向南岸启航了。驾船的艄公是当地久负盛名的摆渡人,名叫赤尔,是个彝族壮汉子。其父是当年护送红军抢渡金沙江的37名船工之一。他听父亲说,1935年5月初,老天下了几场大雨,江水很急,波涛汹涌,汉、彝、纳西等各族船工打破了“夜不渡江”的旧俗,夜以继日来回摆渡,经过九个昼夜的奋战,2万多红军全部成功渡江。

金沙江水向东流(图2)

金沙江水向东流(图3)

赤尔继承父业,成为金沙江上的摆渡人。他的摆渡技巧堪称一流,无论激流险滩还是风高浪急,都能从容应对,使船客稳坐渡船,如履平地。只见赤尔将撑杆轻点,船离北岸,双桨齐摇,匀速前行,不到半小时的功夫,船就稳稳地停靠在南岸。王排长是个有心人,待卸完当天最后一趟石材后,他请赤尔与全排战士共进晚餐,晚上,请赤尔给战士们讲述红军抢渡金沙江的革命故事,并且畅谈他自己的切身感受。赤尔讲述红军渡江的经过之后,深有感慨地说,红军渡江之所以成功,归纳起来有三渡:一曰抢渡,红军既与敌人争时间、抢速度,又与湍急的流水争时间、抢速度;二曰巧渡,红军在渡江前威逼昆明,迫使敌人调回部分兵力,使防守金沙江的兵力减少,为红军渡江创造了条件,这是毛主席高超的指挥艺术的生动体现;三曰共渡,红军与当地民众尤其是船工同心协力,共度天险,形成了铜墙铁壁。最后赤尔深情地说,金沙江水昼夜向东流,革命事业代代有传人。当年我的父辈奋不顾身支前、支红,如今红军的后代解放军铁道兵来到我们这里修铁路,我们理所当然地要开展支铁、支军活动。赤尔的一席话感人肺腑,博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兵民是胜利之本“,此话千真万确。赤尔与我们共同奋战了三个月,终于完成了采集石材的光荣任务。

金沙江水向东流(图4) 

人们常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在我们即将返回大本营的前夕,我收到了家里的一封紧急电报送来的噩耗:“母病故速归”。这如五雷轰顶,让我猝不及防。我离家之时母亲是生产队的妇女队长,是家里的当家人。才半年时间,她怎么就撒手人寰?父亲年老多病,小弟年幼,大弟上学,他们往后如何生活?一连串的问题在我脑子里翻腾。晚上,我独自一人坐在金沙江畔,真想与滚滚东流的江水一道回到故里,为母亲守孝,为父亲分忧。可是,我还是一名新兵,连队的战备施工任务繁重,我哪能回得去呢!在我思想激烈斗争的时候,朱班长和王排长先后找我谈心,同情我的处境,安慰我的心灵,鼓励我的斗志,帮我扬起了继续前进的风帆。于是,我和战友们一道,返回了南岸,投入了新的战斗。

金沙江水向东流(图5)



(原创首发,欢迎转载,转发请注明"转自铁道兵战友网",谢谢。)




(责任编辑:沙海驼铃)
友情链接/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