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全站搜索:
旅游随笔/

流动的风景

作者:秦世江(铁四师) 发布时间:2024-01-08 点击数: 稿件来源:郑吉辉 推荐 责任编辑:郑建军 王运琥

你注意了没有?在我们山阳有一亮丽的流动风景,那就是奔驰在市内外公交公司的公共汽车。让人赏心悦目,美不胜收。退休后,我在市内承担了几年接送孙子孙女上下学的任务,后来又参加社区红色宣讲团、冬香志愿者服务团队、焦作日报老年记者,加之老家在市郊区乡下土门掌村,出行主要靠乘公交汽车。一路、二路、三路、五路、九路、十路、十一路、二十六路、三十九路等等,可以说,公交公司的许多路车我都乘坐过。一到主要街道的公交站

你注意了没有?在我们山阳有一亮丽的流动风景,那就是奔驰在市内外公交公司的公共汽车。让人赏心悦目,美不胜收。

退休后,我在市内承担了几年接送孙子孙女上下学的任务,后来又参加社区红色宣讲团、冬香志愿者服务团队、焦作日报老年记者,加之老家在市郊区乡下土门掌村,出行主要靠乘公交汽车。一路、二路、三路、五路、九路、十路、十一路、二十六路、三十九路等等,可以说,公交公司的许多路车我都乘坐过。

一到主要街道的公交站,电子屏幕站牌上,就会显示出公交车的流动情况,几路车,到哪去,距所站位置还有几站路,标识的一清二楚,非主街道站牌,可查看公交网,也一目了然。

无论晴天还是雨天,无论是跑市内还是市外,每辆车都是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有几次我特意乘坐到终点站一看究竟,我发现司机师傅们,无论是男司机或者是女司机,无论年长的还是年轻的,他们一到停车场,就从驾驶室下来,拿着拖把或抹布,车里车外,上上下下打扫卫生,忙个不停。冬天,有的公交车司机还特意缝些棉垫放在坐椅上,使乘客坐上车不致于感觉很凉,扶手上也都贴着海绵,让乘客扶着很舒服。

许多公交车里,都贴有微型宣传标语,如社会主义价值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尊老爱幼,文明自律乘车等。党的二十大后,许多车内都换成学习宣传二十大精神的内容,让乘客在旅行途中,还学习增长了党的知识,陶冶了情操。车窗外风景如画,人在车里坐,车在画中行,很爽很惬意,一举多得。

“乘客你好,欢迎你乘坐我们的公交车。车开了,请坐稳扶好,下一站......”,亲切的话语,温馨的提示,让人感到特别亲切。真有点宾至如归的感觉。乘公交车是一种享受。

一次在十七中站牌乘十路公交车,一老太太搬着孙子的童车上车,女司机看她吃力的样子,急忙起身帮助老太太抬上童年,直到老太太把童车放好坐稳才开车。昨天在三十九路车上,一老人推着小坐车下车很吃力,那位较胖的女司机立即过来帮忙搬下车。这样的情景我见过多次,很暖人心。有次老伴让我给住在山阳春天小区的二女儿送几个她种的白皮黄瓜,事先告诉女儿让我送了几根,后来女儿给我老伴回信息说没那么多,我回到家里老伴就问我把黄瓜弄哪去了?我知道她种那几秧黄瓜很上心,肥料上的花生皮芝麻饼,治虫用的白酒兑白醋,有时不怕太阳晒蚊子咬去捉虫。我如实告诉老伴,在公交车上,见司机对上下车乘客特别好,我“奖励”给司机两根白皮黄瓜,老伴听了表示理解。因为她也常乘公交车出行,常夸奖公交车司机好。我常乘三路、二十六路公交车的王师傅孙师傅,我见他们对乘客好,车开得好,我就会把在乡下自己种的、随身携带的诸如柿子、红枣、红薯、青菜及几穗青玉米等,顺手给他们一点,以表谢意。尽管他们谢辞,但执拗的我,还是坚持要放到他们的面前。虽然东西很少,我认为瓜籽不饱是仁心。其实,乡下人很纯朴,许多人见了好司机,就像见了自己的亲人,给点自家的土特产以表心意。

这里有几层意思,一是见他们辛苦,公交车前车下是社会担当;二是感到他们很负责任,方向盘上是乘客几十条生命;三是公交车司机的工作需要普通百姓的赞扬与肯定。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百姓的夸奖。夸奖鼓励是动力的源泉。

有时也会想起儿时我从家里步行到焦西,找在煤矿上工作的父亲,步行三四个小时才能到达,累的够呛。那时的交通确实不行。

1968年当兵离家到市里集中走时,我们一个乡几十个新兵小伙子全是骑马,家属们全是坐各自生产队的马车,浩浩荡荡的队伍走几个小时。几年后我返乡探亲,上下一个门的市内公交车,不仅小而且还少,上下车拥挤的很,争吵声埋怨声声声入耳。我有时挤不上车,就在车站前广场上租辆自行车骑行回家。现在乘公交车几十分钟就到了。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家乡的变化,真乃天翻地覆,今非昔比啊。我深感,以前出行是受罪,现在出行是享受。不仅享受的是公交车的优质服务,更是享受家乡的文明建设,享受社会主义的优越。

不仅司机优秀,乘客也很讲礼貌讲文明,一次我乘十八路车从工商行站到中原路口站,由于正值上下班高峰期,车子上人很多。在司机尊老爱幼提醒的声音中,坐在我前面的年轻女子三次起立让老人坐,令我感动。有年春节前,三个农民工要在百货楼站转车,车上乘客用手托起他们的大包小包传递到车门口,还给他们让开一条通道让他们下车,他们连声说谢谢你们了,令人动容。

我真想建一个公交公司今昔对比发展变化的纪念馆,但工薪阶层的经济实力不允许。我真想为这穿梭在市内外的公交车唱上一支赞美的歌,但我没有百灵鸟天赋的歌喉。我只能拿起笨拙的笔,写下心中的感想,表达一下对这道流动风景的特殊感动与感情,作个历史的见证人。这是有私家车及不乘坐公交车人所感受不到的。


(校对:张东)


(责任编辑:郑建军 王运琥)
上一篇:冬至(外一首)
下一篇:暂无
友情链接/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