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全站搜索:
综合资料/

《铁道兵》史话(7)

作者:高光文 发布时间:2018-04-21 点击数: 稿件来源: 责任编辑:

《铁道兵》史话连载结束了。 关于作者高光文,这位为宣传铁道兵做出贡献的老前辈,我们知之甚少。河北资深新闻工作者、铁道兵战友赵富山在公众号留言:高光文先生前几年已病故。类似不幸的消息,我们会越来越多地获悉。 我们的宣传队伍,有许许多多像高光文
    《铁道兵》史话连载结束了。
     关于作者高光文,这位为宣传铁道兵做出贡献的老前辈,我们知之甚少。河北资深新闻工作者、铁道兵战友赵富山在公众号留言:高光文先生前几年已病故。类似不幸的消息,我们会越来越多地获悉。
    我们的宣传队伍,有许许多多像高光文先生那样的新闻干部,“各领风骚三五年”,之后就走进历史,渐渐地被人淡忘了。但他们对铁道兵的感情与奉献,却以文字、图书这个载体,将铁道兵的文化、功绩、精神广为传播,留存世间,让一代代“铁道兵”学习、成长、进步,让社会铭记铁道兵不朽的英名。这是我们要永远感激的。
    我从网上复制了仅有的2篇与高光文有关的文章。一篇是《解放军报》记者采写、高光文口述的文章《在朝鲜战场办报》,另一篇是“向楠在线的博文”《老兵情怀》。前者讲述《铁道兵》报的前身《人民铁军》报的采编人员在炮火硝烟的抗美援朝战场出版报纸的动人故事。后者是对高光文晚年编印的回忆录《难忘往事》的评述。作者写道:“作为多年从事部队新闻宣传的老兵,他有着一种强烈的使命感,要用手中的笔,在铁道兵的历史丰碑上,刻下一笔又一笔印迹。面对(铁道兵)这样一个英雄群体,你不能用手中的笔颂扬他们,你一定会有一种负罪感。”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青年时代写作《铁道兵》史话,晚年编纂以铁道兵内容为主的《难忘往事》,一脉相承,一日从军铁道兵,终身难忘铁道兵。这就是《铁道兵》的作者高光文。
    向高光文先生致敬!
 
《铁道兵》史话(7)(图1)
高光文:在朝鲜战场办报
 刘英凯 解放军报记者 卜金宝
 
     人物小传:高光文,石家庄警备区第二干休所离休干部,辽宁省西丰县人,1930年生,1948年入伍,离休前任铁道兵工程学院政治教研室主任。
     1950年冬至1954年春,我担任铁道兵团机关报《人民铁军》编辑,这个报纸是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办的。除当编辑外,我多次受命或主动采写了铁道兵反轰炸、反封锁、反绞杀战的英雄事迹。
     那时,斗争十分艰苦。由于敌人握有制空权,敌机对我地面部队的袭击骚扰十分猖狂。我们一入朝就被敌机给了几个下马威。记得有一次,我们一行3人在黄昏时分到现场采访,正当我们横穿一个山沟与另一个连队的几位炊事班同志相遇时,两架“油挑子”(F84战斗机)从左前方突然顺着山沟俯冲下来,对着我们一阵猛烈扫射,我们当即伏在地上,只听见子弹打在地面上的噗噗声一直响个不停。抬头看时,一二十米上空坐在机舱里的敌机驾驶员的头脸都看得清清楚楚。事后我们才知道,遭遇这次空袭的炊事班同志有3人当场牺牲。
 
《铁道兵》史话(7)(图2)
 
    战时出国办报,不但条件艰苦,而且充满了凶险。在我先期入朝后不久,留在北京的报社人员和印刷设备也入了朝。由于敌机袭扰,加上卡车司机对路况不熟和夜间行车,在一个名叫松木岭的山道拐弯处,汽车突然滑出路面,连车带人加上笨重的机器,一下子从40多米高的山上翻了下去,编辑张健不幸牺牲。本来,他有严重的胃病,完全可以不上前线,但他坚决要求到战火中经受考验,谁知却出师未捷身先死(讲到这里,高光文已是泣不成声)。这些年来,每每想起他,我常常夜不能寐。
    平时,我们白天在山坡上摊开纸写稿看稿,夜间坐在朝鲜老乡的土炕上,就着昏暗的烛光,伏在低矮的弹药箱上写作。有好长一段时间,为了躲避敌机空袭,编辑部和印刷厂都搬进了一座山洞里。我们披着棉袄改稿、校对,工人们紧张地拣字排版,有的同志则脱光膀子汗流浃背地摇着手动印刷机。
    有一次,从部队传来某部副班长袁孝文为维护机车安全,拖着被定时炸弹炸断的双腿,爬行300米安放预警器,壮烈牺牲的消息。领导决定《人民铁军》报立即报道此事,以表彰烈士,鼓舞部队。我当即果断撤下已经排好的版面,一面请另一位同志通过电话与部队联系并记录下英雄事迹和党委的表彰决定,一面以最快速度赶写了一篇社论,经审查通过后立即发排。整整一个版的文章,从起草、编排、校对到付印,不到5个小时就完成了。
 
《铁道兵》史话(7)(图3)
 
    就这样,我在朝鲜战场上,先后发表了《救护》、《战地铁工班》、《朝鲜铁道史上光辉的一页》等几十篇新闻报道。其中,有的是在朝鲜老乡的茅草屋里、借着微弱的灯光写的,有的是在连队,伏在旧弹药箱上写的,有的是在烈士的身边,含着泪写成的。
    1954年1月1日,《人民铁军》报改为《铁道兵》,报头由毛泽东主席亲自题写。1982年12月6日,根据国家和军队体制改革的要求,国务院、中央军委作出铁道兵并入铁道部的决定,《铁道兵》报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 来源:2007-01-18解放军报第11版)
 
《铁道兵》史话(7)(图4)
老兵情怀(向楠在线的博客)
 
     当我偶然间看到一本名为《难忘往事》的书时,忍不住一口气读完了。透过文字,我仿佛看到了枪林弹雨的战场,感受到了军人的铁血激情。
     该书的作者高光文是一名铁道兵的老战士。他在战火硝烟的年代以铁路员工身份参加了四野的铁道纵队,担任宣传干事,从此跟着部队南征北战,在35年的漫长岁月中,亲历了铁道兵从成立到最后建制集体撤销的全过程,对铁道与军营都怀有一腔炽热情怀。作为多年从事部队新闻宣传的老兵,他有着一种强烈的使命感,要用手中的笔,在铁道兵的历史丰碑上,刻下一笔又一笔印迹。“面对这样一个英雄群体,你不能用手中的笔颂扬他们,你一定会有一种负罪感。”因此,他在跟随部队征战的过程,记录下了铁道兵战士的光荣与牺牲,并在晚年将这些伴随他一生的文字汇集成册。书中很多文章,都是作者“在朝鲜老乡的茅草屋里,借着微弱的烛光,趴在旧弹药箱上,含着眼泪写成的。”
    全书共收集了26篇文章,分为“通讯、报道”、“回忆”、“铁路漫谈”、“游记”四个部分。
 
《铁道兵》史话(7)(图5)
 
     在朝鲜山洞里出版《人民铁军》报
     在《会师吕家寨》一文中,作者用充满豪迈的笔,生动记述了在解放战争战场上,两支打道钉部队为抢修津浦路连镇至吕家寨路段的铁轨而展开竞赛的全过程。竞赛开始前,“每个人都把胸脯挺得高高的,手里的道钉锤握得紧紧的,像在战斗开始之前那样冷静而又稍微有些急躁地等待着”,战士们在等待评判员的哨声。而当哨子吹响时,“队伍立刻像海浪一般涌上了路基……”,“只听得铁锤打着道钉的声音,像爆豆似地响成一片,只几分钟功夫,几根钉子便笔直地钻进了枕木里去”。而竞赛结束时,“当这两支英雄的部队会师在吕家寨站时,太阳从东方升起来,放射着辉煌的光芒,照射着两面血红的大旗。在胜利的欢呼声里,打完了最后一颗道钉,英雄们排着整齐的队列,高唱着战歌,前进了。”
 
《铁道兵》史话(7)(图6)
 
    在朝鲜的山洞里出版《人民铁军》报
    这样的细节,书中随处可见。读者仿佛亲临了现场,看到在每一寸铁轨的延伸中,那些英勇无畏的铁道兵战士的身影。
    《在朝鲜铁路史上留下光辉一页》一文中,作者更是极尽笔墨,描绘了铁道兵战士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在一千多个昼夜里,冒着敌机八十六次大规模轰炸和洪水的侵袭,守卫连接南北交通的清川江桥,终于以停战后六小时最后修通大桥的壮举迎接停战的胜利。
     高光文如今已年过八旬,此书是他对自己戎马一生的纪念,亦是对铁道兵这支英雄部队的深情怀念。
 
(责任编辑:)
友情链接/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