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全站搜索:
国内建设/

纪念“七一”暨青藏铁路通车十二周年青藏铁路“三上两下”记

作者:10师49团 杨志孝 发布时间:2018-07-03 点击数: 稿件来源: 责任编辑:

纪念七、一暨青藏铁路通车十二周年 青藏铁路三上两下记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最大、地形最复杂的高原,平均海拔4500多米,有世界屋脊之称。以高寒缺氧、紫外线强、常年积雪、气候异常而著称于世。它冰山雪峰相连,荒原大漠山隔雪阻,原始的人背畜驮,栈道
纪念“七、一”暨青藏铁路通车十二周年

青藏铁路“三上两下”记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最大、地形最复杂的高原,平均海拔4500多米,有“世界屋脊”之称。以高寒缺氧、紫外线强、常年积雪、气候异常而著称于世。它冰山雪峰相连,荒原大漠山隔雪阻,原始的“人背畜驮,栈道溜索独木桥”的运输方式千年未变。闭塞落后的交通,阻隔着西藏与内地的联系,严重制约着西藏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解放初期,进藏解放军先后修建了青藏、川藏和新藏公路,虽然改变了西藏没有公路的历史。因其通过数座五千多米的雪山,道路等级低、路况差,通行能力低,运量有限且成本高,远远不能适应西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为了加强西藏与内地的联系,增强民族团结,巩固祖国边防。1958年9月,全长814公里的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在“大跃进”的高潮中,分别在西宁和关角山隧道开工建设;格尔木至拉萨段的勘测工作也全面展开。到1960年11月,西宁至海晏 97公里铺通(1963年12月铺轨到克土,1972年铺轨到哈尔盖)。
       1961年3月因三年“自然灾害”青藏铁路逼迫停工。 
       1974年3月,按照毛主席的指示,恢复青藏铁路建设,原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十师和第七师六万多官兵在哈尔盖至格尔木近700公里人迹罕见的茫茫荒原上,开始了挑战生命极限的青藏铁路建设大会战。1979年9月青藏铁路一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段建成并开始临时运输。1984年7月30日交付使用。
       限于当时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等筑路技术难题无法解决,以及对选择修建甘藏、川藏还是青藏线存在不同意见,1978年8月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第二次“下马”。 
       1994年7月,铁道部组织设计人员,从青、川、甘三个方向进行大规模勘测,对进藏铁路进行了历时六年的大面积选线对比,决定恢复线路短、投资少、地质条件相对较好的青藏铁路二期工程、格尔木至拉萨段。
        二十三年后的2001年6月29日,勘查近半个世纪,经历“两上两下”的青藏铁路建设,作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正式启动。格尔木至拉萨段在格尔木南山口车站和拉萨柳吾隧道工地同时开工。此后十万建设大军展开了长达五年的大会战。经过几代人的辛勤努力,2005年10月15日青藏铁路全线铺通。2006年7月1日全线建成通车,结束了西藏没有铁路不通火车的历史,“出国容易进藏难”的历史将一去不复返。
       青藏铁路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唐古拉山垭口5072米)、线路最长(1956公里)、穿越冻土里程最长(632公里)、经过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区达960公里的高原铁路,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一座丰碑,是青藏高原各族人民心目中的“天路”。他在政治上加强了西藏地区人民与内地人民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增强民族团结,提高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在经济上促进青藏地区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提高青藏地区人民生活水平;在国防上有利于保卫国土安全和边疆长治久安。彻底改变了雪域高原闭塞落后的交通运输条件,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造福沿线各族人民。

纪念“七一”暨青藏铁路通车十二周年青藏铁路“三上两下”记(图1)

2018年7月1日





校对:沈子友











(责任编辑:)
友情链接/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