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全站搜索:
资料库/

回望改革丨铁道兵撤销,历史不会忘记

作者:原创: 王冬、袁馥蓉 发布时间:2019-03-18 点击数: 稿件来源: 责任编辑:

摘 要 铁道兵部队所做出的工作成绩,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兄弟部队和地方人民群众的称赞。铁道兵党委和全体指战员,可以问心无愧地向党报告,向祖国和人民报告:我们经受住了体制变革的考验,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 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诞生于解放战争的战略
  
  摘  要
  铁道兵部队所做出的工作成绩,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兄弟部队和地方人民群众的称赞。铁道兵党委和全体指战员,可以问心无愧地向党报告,向祖国和人民报告:我们经受住了体制变革的考验,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
  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诞生于解放战争的战略决胜阶段,是我军的一支工程技术兵种,肩负着修路、架桥、通信等工程保障任务。从1948年5月扩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团,1954年3月正式成立铁道兵领导机关,直至1983年2月撤销建制并入铁道部,共走过了35年的战斗历程。
  35年间,这支英雄部队始终坚持党的领导,遵循建军宗旨和根本制度,组织严密,纪律严明,作风过硬,无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都圆满完成了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赋予的各项任务,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广大指战员们继承和发扬我军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经受住了重重考验,那种为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无私无畏的献身精神,将永远载入共和国的史册。
 
回望改革丨铁道兵撤销,历史不会忘记(图1) 

 
八一军旗永不落
 
  1982年5月,铁道兵召开党委常委扩大会议,传达党中央、中央军委关于铁道兵并入铁道部的决定,研究部署相关事项。当时的铁道兵陷入了一种较为复杂的情感之中。
  从战时实施铁路保障,到平时参与国家铁路和国防工程建设,无论是硝烟弥漫的前线,还是热火朝天的工地,广大指战员总是以人民子弟兵的光荣自豪感不断激励自己去献身祖国和人民。
  在八一军旗的指引下,部队在克服一个又一个的艰难险阻中品味收获的甘甜。指战员们热爱军队,他们的身体里流淌着军人的血液。然而,现在却面临着告别军旗,摘下鲜红的领章和帽徽,脱下那身使他们舍生忘死也在所不辞的国防绿,内心深处的失落感和难以名状的沉重感是不难理解的。
  “故兵者,国之大事,存亡之道,命在于将”。作为铁道兵的最后一任司令员,陈再道同志一再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大局意识、全局观念。稳定部队,必先稳住自己。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至关重要,一定要在遵守纪律、履行使命、完成任务等方方面面给部属做出好样子来。
  他曾说:“如果说对部队的感情,我最深,这身军装穿了五十多年,从没想到过要脱下来。但是,正是由于我们对部队的这份感情,才更要坚决按照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决策去执行,在这么关键的时刻,要是把部队搞的乱七八糟,还能说对部队有感情吗?大家有什么意见可以通过正常的组织渠道反映,但决定一经形成,作为一名军人,就必须讲纪律,领导更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原则。”
  一军之中,兵随将转。上级把头带,下级就好办。在铁道兵的兵改工大会上,陈再道司令员饱含深情地说:“铁道兵撤销了,但我们的队伍还在,我们的事业还在!铁道兵的历史功绩定会载入史册!铁道兵的创业精神必将永放光芒!”
  此后,这支队伍继续肩负起党和国家的重托,再一次表现出顾全大局、遵守纪律、忘我牺牲的优良作风,官兵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铁道兵不愧为一支久经考验、党性觉悟高、综合素质强的英雄之师、威武之师。
  (铁道兵和铁道部并肩战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图为铁道部举行慰问铁道兵大会,热烈欢迎铁道兵并入铁道部。)
  他们既拥有功勋卓著的过去,更有着无论何时何地都与党中央、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锐意进取、一往无前的高尚品德,不断在共和国的史册上书写光荣、创造辉煌。
 
 “老虎团”组织夺旗比武擂台赛

 
  在面临部队转改的最后时刻,铁道兵正担负着十一条铁路及其他重点项目的施工任务。广大指战员自觉以国家利益为重,人人慷慨激昂,高喊为国争光、为民造福,为写好铁道兵光辉历史的最后一页不断奋斗的口号,在各自的工作岗位继续默默地奉献着。
  当时,铁道兵第8师正承担着引滦入津工程攻克引水隧洞的任务。部队开进工地时,正是撤销铁道兵“小道消息”满天飞的时候,不久以后,并入铁道部的正式决定便下达了。
  但是,部队上上下下立誓要打出铁道兵的威风,为军旗增添新的光辉。被誉为“老虎团”的第40团组织了一场全团范围的夺旗比武擂台赛。
  在比武会上,各营、连之间互不相让,纷纷立下了军令状。7连连长朱认祥肩扛“百米掘进第一连”的令旗,胸有成竹地说:“这旗我扛了!”一听这话,2连连长付承波喊道:“我们排行在你前面,这旗应该我们来扛!”
  话音刚落,就一把夺过了7连长手中的旗子。在赛旗只有一面的情况下,全团20多个连队的连长都在暗下决心:咱们隧洞里面见分晓!特别是台下7连的战士们,眼看自己连长手中的赛旗硬是被2连抢去,心中难以平静。
  连长朱认祥更是心中窝火,这个来自汉中的西北汉子,脾气性子倔强,从不轻言认输。回到连队后,他赶忙安慰并鼓励战士们说:“旗没扛回来不打紧,但7连的先锋必须保住,誓与2连一决高下。”
  此次任务中,7连担负施工的7号井位于两山一沟的稀泥塘中,推土机使不上劲,朱认祥只身跳入稀泥中,战士们见状争先恐后,用肩膀挑,用麻袋片抬,一锹一锹铲出了洞口。
  正当7连清理洞口时,2连早已进入了斜井施工。朱认祥立即重新调整力量部署,组织全连战士24小时轮流向井口掘进,迅速追赶2连。
  当掘进到一定深度时,泥沙俱下一并袭来,每向前1米就有两至三次塌方发生。然而,7连全体官兵毫不畏惧,奋力前进,以不夺赛旗不罢休的坚强毅力,夜以继日,迎难而上。
  当时,在他们中间还流传着一句顺口溜叫做:“7号井,大陡坡,地下水,流成河,洞顶碎石似落雨,挖方没有塌方多。”2连达到正洞位置一周后,7连也到达了正洞。
  在距离2连越来越近之时,7连全体指战员一鼓作气,有的战士受了伤仍然不下火线,每人每天加一班,连长每班必在,一天工作18小时以上,哪里有危险,他就冲在哪里;指导员陈学书高烧39度却怎么也不肯躺下休息。
  与此同时,他们积极改进施工方式,实行一次开挖成型,打眼出渣平行作业,极大地缩短了工程的周期。经过大家共同努力,7连当月掘进90.2米,比2连整整多出20米,2连不得不把赛旗拱手送回7连。
  这一纪录给引滦入津工程的17万大军带来了震撼和冲击,引滦工程总指挥部授予7连“引滦入津前期先进单位”。此后,7连陆续刷新了多项掘进纪录,超额完成了上级赋予的任务,铁道兵党委授予他们集体一等功。
  人民子弟兵在即将脱下军装的最后时刻,仍然谨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发扬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顽强拼搏,科学施工,创造了我国开凿输水隧洞的奇迹,也留下了对祖国、对人民的深情挚爱。
  
站好最后一班岗

 
  1982年4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通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撤销铁道兵建制,把铁道兵并入铁道部。”12月6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正式下达了关于铁道兵并入铁道部的决定。此时的铁道兵,沉浸在一种极为复杂的感情之中。
  30年来,铁道兵广大指战员无论是在炮火纷飞的战场,还是在沸腾火热的工地,总是以人民子弟兵的光荣自豪激励自己去献身祖国献身人民。现在,就要告别军旗,摘下鲜红的领章帽徽,脱下这身绿军装,心里还是有种难以驱除的失落感。
  但是另一方面,广大指战员又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重任。没有沉溺在伤感之中。在作为军人的最后岁月里,铁道兵部队广大指战员再一次表现出顾全大局,遵守纪律,忘我牺牲的优良作风。
  铁道兵各师1982年有不少干部战士确定复员转业,很多已经确定转业的干部,在离队前都能严格要求自己,正确处理个人问题,自觉服从组织安排,走,走得潇洒;留,留得安心;转,转得漂亮。解放军档案馆馆藏档案铁道兵第七师政治部《表彰转业干部好人好事》的档案记载,1982年9月19日,铁道兵第七师已确定转业163名干部,这些同志通过部队生活的长期锻炼,政治思想觉悟较高,组织纪律性强,能识大体、顾大局,正确处理好革命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他们在脱军装离开部队之前仍然工作积极,事业心强,坚持站好最后一班岗,为搞好部队两个文明建设,保持部队的稳定和统一,在完成施工生产各项工作中作出了很大成绩。他们珍惜在部队的有限时间,给部队留下了极好的印象。
  铁道第七师31团副总工程师王盖华, 1951年入伍,如今已经是60开外的老同志了,身体一直不太好,因公受过伤,评为三等甲级残废。在确定转业后,团里指定他负责格尔木火车站安装工作,他愉快地接受任务,每天坚持深入现场,了解情况,解决问题。
  31团装备股副营职助理员黎维蔼,1982年 6月份,在31团修理连连长、指导员都不在位的情况下,团里指定他去修理连帮助工作,他不讲价钱,不打折扣,第二天就去报到。
  (自1983年2月1日起,铁道兵指挥部、铁道兵善后工作领导小组正式展开工作,铁道兵党委和领导机关即行终止工作。图为铁道兵领导机关驻地。)
  虽然连队离机关家属院很近,为了抓好连队工作,他坚持与战士吃住在一起,经常深入车间,了解掌握生产情况,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晚上坚持查铺查哨,并能主动做好后进战士的思想转化工作,受到了全连同志们的好评。除了普通干部表现突出外,领导干部也以身作则,认真做好传帮带。师政治部干部科科长张汉权,1959年入伍,长年在外施工,身体不好,这次确定转业,仍然坚持把工作做到底。
  1982年6~7月,科里人员在位少,工作量又大,他以身作则,有时带病坚持工作,经常调查了解干部情况,解决实际问题。积极组织科里人员学习文件,掌握政策规定。
  铁道第七师34团政治处副主任何培高确定转业后,一直积极工作,坚守岗位。在主持处里工作期间,他做到了姿态不变,干劲不减,尽心尽力抓工作,并经常带领业务部门深入基层,考察干部,找干部谈心,了解部队思想情况,努力当好团首长的参谋助手。
 
 “没有新娘的婚礼”

 
  在面临脱军装的时候,部队正指负着11条铁路线及其他一些项目的繁重任务, 1983年7月27日,中央领导同志视察引滦入津工程。这时铁道兵宣布撤销已经一年多了,引滦入津工程也到了关键时刻,大家没有因为脱军装而分心,影响工程进度,全体指战员都在用自己的行动默默书写着铁道兵历史上最后精彩的一页。
  为了使天津人民早日喝上清凉甘甜的滦河水,许多指战员放弃节假日休息,连续战斗在工地上,有的战士推迟假期、婚期。工地上曾广为流传着一个“没有新娘的婚礼”的佳话。
  这是一个多雪的冬天。燕山银装素裹,引滦战士住的营帐变成了一只只巨大的白蘑菇。指导员陈庆辉踏着积雪从工地回来,按惯例,熄灯前他都要到各班走一趟。
  当他撩起三班帐篷的门帘,顿时被一幅景象惊住了:许冠群,那个颧骨高高,平日看来老实巴交的壮族小伙,正招呼着六七个壮族老乡在渴酒!不但有本连的,还有外连的。上晚班前喝酒,这是纪律绝不允许的。你看他桌上摆的——烟、糖、罐头、香槟酒全有了!你看他又寒酸的——牙缸、饭碗、杯子盖都当成了酒杯!
  “许冠群,半夜三更拉老乡喝酒,搞什么名堂?”陈庆辉疾言厉色。帐篷里顿时静下来。许冠群站起来,手里还端着半碗酒,面对指导员的批评,他不知该说什么好,忽然他把碗向前一伸:“指导员,你也喝一杯吧!”
  陈庆辉一挥手:“我不喝!我问你呢!”
  本连战士黄洪安站起来了,他和许冠群是一个公社的,他小声地说:“指导员,今天是冠群的婚礼,别批评他了……”
  “婚礼?”陈庆辉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难道还有一个人举行婚礼的吗?这时他才看清许冠群的确换了一身新军装。
  “是啰,是啰!”老实巴交的许冠群带着“新郎”的羞涩垂下头去。他二十七岁了,已经为引滦三次推迟婚期! 1981年12月,许冠群探亲回到广西隆安县文化山村,他和相爱了三年的阿园姑娘到公社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
  就在这时,部队接到了开赴引滦工地的命令,许冠群未能举行婚礼就返回部队。这中间,许冠群因引滦工程紧张又两次推迟了婚期。按壮族人的习俗,如果哥哥、姐姐不结婚,许冠群的大妹和阿园的弟弟也不能成亲,于是,双方老人又一次给他们订好了婚期,日子定在1983年1月28日。
  当阿园得知许冠群“不通水不能回家完婚”时,她写来了一封信:“……家里准备的东西都是双的,就是人不成双。如果你请不下假来,我给你发一个假电报吧……”
  “你要发假电报,我就和你‘吹’!”倔强的许冠群在信上写道。当然,真“吹”他是舍不得的,信上他又委婉地提出一个不改婚期,在两地举行婚礼的办法。
  半个月以后,阿园回了信,她是个多么通情达理的姑娘啊。“阿哥,接到你的信,我想得很多很多,既然我选择了要嫁给你这个当兵的,就选择了奉献和寂寞,我不后悔,因为军人的天职就是保家卫国,而作为军人的另一半,就要默默地守好家庭,结婚这样的日子人生只有一次,而你却不能回来……你说举行两地婚礼,我没有意见,双方老人的工作由我去做吧。”
  于是在良辰吉日的这一天,引滦工地上出现了一个奇特的场面,同志们簇拥着新郎,新郎向着南方举杯,向新娘献上一位铁道兵战士赤诚火热的心。远在千里之外的广西故乡的新娘在父母亲人和亲戚朋友簇拥下,在同一时刻面对当空皓月,朝北方深深地鞠躬,遥祝自己的心上人在引滦工地上为人民造福立功。
  叮叮当当,各种各样的酒杯碰在一起,有牙缸,有饭碗,有杯子盖……当晚,“婚礼”一结束,新郎便穿上工作服,踏着皑皑白雪,走上工地,走进千米深的“洞房”,夺取掘进的新成绩。
  在铁道兵并入铁道部的最后阶段,机关、部队始终保持稳定。各项工作和工程任务都没有受到影响。
  铁道兵从机关到部队,从党委常委一班人到新入伍的年轻战士,都在夜以继日勤奋工作。他们用行动表明,铁道兵不愧为是一支久经考验,觉悟高、素质好的英雄部队。
  铁道兵领导机关的稳定,铁道兵部队所做出的工作成绩,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兄弟部队和地方人民群众的称赞。铁道兵党委和全体指战员,可以问心无愧地向党报告,向祖国和人民报告:我们经受住了体制变革的考验,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
 
  作者:张文友  穆凯桥
  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馆
 
回望改革丨铁道兵撤销,历史不会忘记(图2) 

2016-01-20



链接地址——

https://mp.weixin.qq.com/s/fgnw4sJn0b_GflUO8JB1-g






 

 
(责任编辑:)
友情链接/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