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全站搜索:
综合资料/

《铁道兵之歌》解说词1一3

作者:马怀金 发布时间:2019-06-23 点击数: 稿件来源: 责任编辑:

作者马怀金战友简介 :1949年3月出生,1969年2月入伍,1970年7月入党,1974年1月在铁道兵第十九团提干,历任战士、排长、干事。 马怀金与袁厚春、石学海战友创作的报告文学《我为祖国造大梁》,1972年发表在《解放军文艺》复刊第一期,产生过军内外轰动。197
  《铁道兵之歌》解说词1一3(图1)作者马怀金战友简介:1949年3月出生,1969年2月入伍,1970年7月入党,1974年1月在铁道兵第十九团提干,历任战士、排长、干事。
  马怀金与袁厚春、石学海战友创作的报告文学《我为祖国造大梁》,1972年发表在《解放军文艺》复刊第一期,产生过军内外轰动。1978年调入铁道兵文化部,曾任干事、电影摄制组编辑,主要作品是参加了三部纪录片的摄制,均担任编辑并配解说词,即:反映48团军需股在青藏线上保证和改善部队生活的“高原军需股”(中央电视台播出);反映铁道兵部队抢修被洪水冲毁宝成铁路的纪录片“蜀道重开”;反映铁道兵部队修建引滦工程的“引滦入津”纪录片。铁道兵撤编后,在善后编辑制作了反映铁道兵35年历史的文献纪录片“铁道兵之歌”并配解说词(共100分钟,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
  1985年调入总政宣传部编研室(同时又是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委会办公室),先后任干事、副主任(副师、大校),军委下文批准作为专家任军委史料丛书审查小组成员。参与起草中央和军委等主要领导关于军史纪念活动的部分讲话、文章。参与军委批准立项由全军各大单位共同编纂的三大系列丛书的编纂工作,即:“当代中国。国防军事卷”18卷,已出版;“解放军高级将领传”30多卷,大部出版;“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60多卷,400多个分册,4亿多字,大部出版,其余正在编纂)。主要工作是参与制定编纂规划和编纂规范要求,组织指导全军各大单位编纂,组织专家审查定稿,交付解放军出版社出版。此外,2014年还为铁道兵纪念馆 的历史展览编写了解说词。2004年退休。
  马怀金战友是军委任命的军史资料丛书专家委员会10名顶级专家之一,由他负责编撰的军史丛书,相当于我军的《永乐大典》、《四库全书》,最全面、最权威。在目前已出版的3亿多文字的丛书中,约2亿字是他负责编撰的。
  马怀金战友也是目前掌握铁道兵历史资料最全面的专家之一。“兵改工”时,他撰写了从铁道兵成立到撤销35年光辉历史的历史资料影片《铁道兵之歌》,时长100分钟,并配以解说词,交由八一电影厂制作出品。因身体原因,目前只能每天整理发表部分内容,共约20篇左右,由翟基生战友每天转发群里。他的帖文,既是美文,也是珍贵史料,对铁道兵战友网站、公众号及热爱铁道兵的老战友们都是极其珍贵的。让我们共同期盼吧!

  原铁道兵文化部马怀金干事留言:

  亲爱的铁道兵战友们:
  今年7月5日是铁道兵成立71周年纪念日。近年来战友们对曾经点燃过自己青春之光的战斗集体——铁道兵,怀着一种特别真挚、特别火热的眷恋情感,这也强烈的感染了我,激励了我,激发了我为弘扬铁道兵的光辉历史和崇高精神尽自己棉薄之力的责任感。
  1982年铁道兵撤销以后,我调总政宣传部工作之前,曾于1983年至1985年在铁道兵善后机构工作,在此期间,根据善后领导的意图,我从中央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八一电影制片厂等单位搜集了大量关于铁道兵历史的电影资料,并参考《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铁道兵卷(当时正在编纂)等有关资料,编辑了一部反映铁道兵从成立到撤销35年光辉历史的历史资料影片《铁道兵之歌》,时长100分钟,并配以解说词,交由八一厂制作出品,发当时铁道兵善后机构所属单位和铁道兵指挥部所属师级部队放映。
  2013年罗光明战友推荐我为铁道兵纪念馆改写了关于铁道兵历史展览的解说词,翟基生战友去年就鼓励我将该片发到群里,但因篇幅太大,图片资料浩如烟海,以我之低能,实在无法搬入微信,甚觉遗憾。今年我犹豫再三,决心以铁道兵担负的重点任务为线索,大体采用时徑事纬的叙述方式,将影片中部分解说词分成若干专题,跳跃性的呈现给铁道的的战友们,这就是搞这个铁道兵历史资料影片《铁道兵之歌》解说词摘编的初衷,如果能让战友们从中大致了解铁道兵载入史册的光辉历史和可歌可泣的战斗风采,吾愿足矣!

  以下分述各个专题:

《铁道兵之歌》解说词1一3(图2)铁道兵历史资料影片《铁道兵之歌》解说词之一
——高度浓缩的铁道兵35年历史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史上,曾经有这样一支部队,这是一支以铁道命名的部队,这是一支担负特殊使命的部队,她诞生于中国命运和前途的大决战中,她为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铺筑了通往胜利之路,她为共和国的锦绣山河精心编织了四通八达的铁路网,她用35年的浴血奋战,为鲜艳的八一军旗增添了瑰丽的风采 ,她在中国铁路建设史上描绘出一幅永不褪色的辉煌画卷,这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中曾经拥有的一支能征惯战的钢铁劲旅——铁道兵。
  铁道兵35年来战功卓著,业绩辉煌。在战争环境中,抢修铁路3600多公里,抢建铁路690多公里、公路430公里,保障我军赢得了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在和平建设中,铁道兵响应祖国的召唤,哪里需要哪里去,一顶帐篷,四海为家,成为一支名副其实“铁路建设突击队”,他们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风餐露宿,沐雨栉风,从东北兴安岭到海南五指山,从东海之滨到青藏高原,从长城内外到天山南北,让一条条通向繁荣和幸福的钢铁大道在神州大地崛起、延伸。从1954年到1983年底,先后担负和参加了黎湛、鹰厦、宝兰、贵昆、成昆、嫩林、襄渝、京原、京通、青藏、南疆、通霍、兖石等52条铁路干支线和北京地铁的修建任务,共新建铁路12590多公里,约占全国同期新建铁路的三分之一。他们用辛勤的汗水凝聚成晶莹的铺路石,用鲜血浇灌成一排排坚强的枕木,用筋骨锻造成勇往直前的钢轨,为祖国锦绣山河“编织”起巨大的铁路网,让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挺起了高大的脊梁!
  铁道兵部队自诞生以来,在前进的道路上,每一步都沐浴着党的光辉,为人民建树的所有英雄业绩,都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关怀、精心培养的结果。几十年来,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以及许许多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或亲切接见,或题词指示,或赞扬鼓励,指引、呵护着这支部队茁壮成长,不断走向辉煌!

《铁道兵之歌》解说词1一3(图3)铁道兵历史资料影片《铁道兵之歌》解说词之二
——为解放战争铺筑通往胜利之路

 
  铁道兵的前身是1948年1月由东北民主联军护路部队改称的东北人民解放军护路军。1948年7月,为保障人民解放军野战部队在辽沈战役中的迅速运动和军需供给,中央军委东北分会决定以东北人民解放军护路军为基础合并牡丹江军区部分部队,并吸收部分地方铁路员工,正式组建东北人民解放军铁道纵队,也称铁路修复工程局,黄逸峰任局长,下辖4个支队,总员额1.8万人。从此,在人民解放军的序列里第一次出现了这样一支新型的特种兵部队,标志着中国革命将跨上时代的列车,向着胜利,一往无前!
  铁道纵队从诞生之日起,就显示出强大的战斗力,根据东北野战军的战略意图,冒着战火硝烟,沿着锦州、长春、沈阳三个方向,前进抢修战争中遭受破坏的战区铁路,保障了辽沈战役的铁路运输,并迅速把哈尔滨、长春、沈阳、锦州等东北主要城市之间的铁路连成一片,可使列车直达关内。东北军区副政治委员陈云在修复哈长线陶赖昭松花江大桥的通车典礼上说,这座大桥的修复,“为东北人民修通了一条胜利之路”。
  辽沈战役胜利后,铁道纵队随东北野战军迅速入关,随即担负起“野战军打到哪里,就把铁路修到哪里”的光荣使命,先后担负北宁、津浦、平汉、陇海、粤汉、湘桂等铁路抢修工程,北起松花江,南到珠江口,东起黄海之滨,西到陇东山谷,共抢修铁路1629公里,桥梁976座,保障了大兵团作战的部队调动、粮弹供给和重型装备的运送 ,保障了平津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战役战斗的胜利。1949年4月,中央军委确定铁道纵队隶属军委铁道部领导。同年5月16日,中央军委正式发布命令,将铁道纵队扩编为铁道兵团,军委铁道部部长滕代远兼任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铁道兵团的建立,标志着铁道部队的抢修任务由一个战略区转向了全国范围。
  全国大陆解放以后,铁道兵团又一鼓作气投入的到北宁、京汉、粤汉、陇海、北同蒲等铁路的永久复旧和部分铁路的改建、续建工程,以支援国家战后经济的迅速恢复。至1950年8月,全国铁路复旧工程基本完成,从此全国铁路畅通无阻。解放军总司令朱德称赞说:“敌人估计我们非十年八年不能修通,我们一年就把它修起来了。” “过去在抢修中,铁道兵团的指战员和战斗一样,积极、勇敢、拼命的干,以顽强战斗的精神完成了任务,铁道兵团对解放战争与经济建设事业的贡献很大。”
  为健全铁道兵团的组织领导,走向正规化的建设,成为现代国家兵种之一,1950年9月18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确定铁道兵团为军委建制。

《铁道兵之歌》解说词1一3(图4)铁道兵历史资料影片《铁道兵之歌》解说词之三
——抗美援朝战争中创建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

  从战争走向和平,新中国开始了一个辉煌的里程。但是,穷凶极恶的美帝国主义不甘心自己的失败,妄图把新生的共和国扼杀在摇篮之中,1950年,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悍然发动侵朝战争,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刚刚获得解放的中国人民,为了祖国的长治久安,应朝鲜政府的请求,挥正义之师,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随着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节节胜利,战场不断扩大,后方补给线迅速延长,遭受严重破坏的北朝鲜铁路远远不能适应大兵团作战对日益增多的军需物资运输的需要,由于供应不足,趴冰卧雪英勇奋战的前方官兵有时只能吃一把炒面吃一口雪。为迅速改变后方运输的被动局面,铁道兵团奉中央军委命令率所属3个师2个团于1950年11月陆续入朝遂行铁路保障任务,后以其所属的直属桥梁团为基础组建了第四师,1951年1月铁道兵团划归中国人民志愿军建制。
  入朝之初,铁路保障的重点是前进抢修。时值严冬,天寒地冻,抢修部队先是克服地理不熟、资料不全、材料奇缺等困难,不畏艰险,连续奋战,相继修复了遭受严重破坏的沸流江、大同江、大宁江、清川江等江桥,使平德线、平元线、平北线、京元线、京义线迅速向前延伸。
  第四次战役前后,敌人采用前后夹击战术,加剧了对前沿铁路和后方运输线的破坏,重点是大桥和场站,投掷大量定时弹、子母弹、杀伤弹和重磅炸弹,并辅以不间断的低空炮击和俯冲扫射,疯狂破坏、阻止我军的抢修和运输。铁道兵抢修部队不断摸索规律,以分段保障的战法应对:随机变化重点,集中兵力,随炸随修;加强防空火力,逼迫敌机减少低空轰炸;巧作伪装,迷惑敌机;统一便桥设计标准,预先做好排架和木龙,缩短抢修时间,使运输效率成倍提高。仅敌机轰炸频繁的1951年5月就接运重车5155辆,前线的物资供应明显改善。
  困难接踵而至。1951年7月,突然连降暴雨,平时少水甚至无水的江河,霎时山洪纵横,数十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咆哮而至,冲毁桥梁94座,冲走了大量抢修器材,铁路建筑物、通信线路、便道、公路悉被破坏,其破坏程度超过同期敌机轰炸的近3倍,抢修难度可想而知。敌人曾幸灾乐祸的断言,遭此巨劫,志愿军将“无法再度过一个冬季”。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困难和考验,激发了铁道兵的无穷智慧和力量,在50多个惊心动魄的日子里,他们头顶穿梭轰炸的敌机,置身滔滔激流,奋勇搏斗,修复正桥59座,终于让钢铁长虹重新飞架在条条江河之上,在整个汛期依然前运物资3600多车。
《铁道兵之歌》解说词1一3(图5)  1951年8月以后,敌人为彻底摧毁我铁路运输线,断绝前线供应,突然改变战术,将重点轰炸桥梁、车站,改变为集中轰炸重要的铁路交汇点,实行更加疯狂的所谓“绞杀战”。易炸难修的京义线新安州至西浦、满浦线价川至西浦、价川至新安州的“三角地区”,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这一地区靠近朝鲜西海岸,是朝鲜北部铁路运输线的咽喉地带。敌机一群接着一群,不分昼夜疯狂轰炸,炸弹、定时弹像冰雹一样倾泻。从9月到年底,仅在“三角区”就投掷6.35万枚炸弹,破坏线路3000余处,京义线“317”公里地段平均1.4平方米落弹一枚。狭路相逢勇者胜。残酷的战争赋予了铁道兵钢铁的性格、钢铁的意志、钢铁的力量,他们头顶呼啸的敌机,身旁伴着随时爆响的定时弹,英勇顽强,日夜奋战。炸断,修复;再炸断,再修复。尽管敌人机关算尽,不断变换战法,今天分别 “炸两头”,明天集中“炸一头”,并亮出了所有的新式武器,始终没能阻止我军用列车源源不断开往前线。当时的美军第5航空队司令爱佛莱斯特不得不承认“‘绞杀战’已经失败”。美国空军发言人连发慨叹:“坦白地讲,我们认为他们是世界上最坚决的建筑铁路的人。”美军第8军军长范弗里特也无可奈何地说:“虽然联军的空军和海军尽了一切努力,企图阻断共产党的供应,然而共产党仍然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顽强毅力把物资运到前线,创造了人间的奇迹。”是的,铁道兵就是用这种国际主义、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锻铸的大智大勇,创建了一条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这是千千万万铁道兵将士的血肉之躯和顽强意志在血与火中的升华!
  铁道兵团在随后的反登陆紧急战备、复旧和新建铁路以及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中,都创造出了骄人的成绩。在近3年的抗美援朝战争期间,联合国军出动各类飞机58967架次,向铁路沿线投掷炸弹19万多枚,重约9.5万吨,相当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投向英国本土炸弹总吨数的1.5倍。铁道兵团以1481名同志壮烈牺牲、2989位同志光荣负伤的代价,共抢修、抢建、复旧正桥2294座次,隧道122座次,线路14691处次,抢修通信线路20994条公里,新建铁路212公里,使朝鲜铁路通车里程由铁道兵部队入朝时的107公里延长到1382公里,为朝鲜人民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得到了中朝两国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赞扬。









(责任编辑:)
友情链接/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