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全站搜索:
综合资料/

铁道兵历史资料影片《铁道兵之歌解说词》(19)

作者:马怀金 发布时间:2019-07-05 点击数: 稿件来源: 责任编辑:

作者马怀金战友简介: 1949年3月出生,1969年2月入伍,1970年7月入党,1974年1月在铁道兵第十九团提干,历任战士、排长、干事。 马怀金与袁厚春、石学海战友创作的报告文学《我为祖国造大梁》,1972年发表在《解放军文艺》复刊第一期,产生过军内外轰动。 19

铁道兵历史资料影片《铁道兵之歌解说词》(19)(图1)      作者马怀金战友简介:
      1949年3月出生,1969年2月入伍,1970年7月入党,1974年1月在铁道兵第十九团提干,历任战士、排长、干事。
  马怀金与袁厚春、石学海战友创作的报告文学《我为祖国造大梁》,1972年发表在《解放军文艺》复刊第一期,产生过军内外轰动。
  1978年调入铁道兵文化部,曾任干事、电影摄制组编辑,主要作品是参加了三部纪录片的摄制,均担任编辑并配解说词,即:反映48团军需股在青藏线上保证和改善部队生活的“高原军需股”(中央电视台播出);反映铁道兵部队抢修被洪水冲毁宝成铁路的纪录片“蜀道重开”;反映铁道兵部队修建引滦工程的“引滦入津”纪录片。铁道兵撤编后,在善后编辑制作了反映铁道兵35年历史的文献纪录片“铁道兵之歌”并配解说词(共100分钟,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
  1985年调入总政宣传部编研室(同时又是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委会办公室),先后任干事、副主任(副师、大校),军委下文批准作为专家任军委史料丛书审查小组成员。参与起草中央和军委等主要领导关于军史纪念活动的部分讲话、文章。参与军委批准立项由全军各大单位共同编纂的三大系列丛书的编纂工作,即:“当代中国。国防军事卷”18卷,已出版;“解放军高级将领传”30多卷,大部出版;“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60多卷,400多个分册,4亿多字,大部出版,其余正在编纂)。主要工作是参与制定编纂规划和编纂规范要求,组织指导全军各大单位编纂,组织专家审查定稿,交付解放军出版社出版。此外,2014年还为铁道兵纪念馆 的历史展览编写了解说词。2004年退休。
  马怀金战友是军委任命的军史资料丛书专家委员会10名顶级专家之一,由他负责编撰的军史丛书,相当于我军的《永乐大典》、《四库全书》,最全面、最权威。在目前已出版的3亿多文字的丛书中,约2亿字是他负责编撰的。
  马怀金战友也是目前掌握铁道兵历史资料最全面的专家之一。“兵改工”时,他撰写了从铁道兵成立到撤销35年光辉历史的历史资料影片《铁道兵之歌》,时长100分钟,并配以解说词,交由八一电影厂制作出品。因身体原因,目前只能每天整理发表部分内容,共约20篇左右,由翟基生战友每天转发群里。他的帖文,既是美文,也是珍贵史料,对铁道兵战友网站、公众号及热爱铁道兵的老战友们都是极其珍贵的。让我们共同期盼吧!

  原铁道兵文化部马怀金干事留言:

  亲爱的铁道兵战友们:
   今年7月5日是铁道兵成立71周年纪念日。近年来战友们对曾经点燃过自己青春之光的战斗集体——铁道兵,怀着一种特别真挚、特别火热的眷恋情感,这也强烈的感染了我,激励了我,激发了我为弘扬铁道兵的光辉历史和崇高精神尽自己棉薄之力的责任感。
  1982年铁道兵撤销以后,我调总政宣传部工作之前,曾于1983年至1985年在铁道兵善后机构工作,在此期间,根据善后领导的意图,我从中央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八一电影制片厂等单位搜集了大量关于铁道兵历史的电影资料,并参考《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铁道兵卷(当时正在编纂)等有关资料,编辑了一部反映铁道兵从成立到撤销35年光辉历史的历史资料影片《铁道兵之歌》,时长100分钟,并配以解说词,交由八一厂制作出品,发当时铁道兵善后机构所属单位和铁道兵指挥部所属师级部队放映。
  2013年罗光明战友推荐我为铁道兵纪念馆改写了关于铁道兵历史展览的解说词,翟基生战友去年就鼓励我将该片发到群里,但因篇幅太大,图片资料浩如烟海,以我之低能,实在无法搬入微信,甚觉遗憾。今年我犹豫再三,决心以铁道兵担负的重点任务为线索,大体采用时徑事纬的叙述方式,将影片中部分解说词分成若干专题,跳跃性的呈现给铁道的的战友们,这就是搞这个铁道兵历史资料影片《铁道兵之歌》解说词摘编的初衷,如果能让战友们从中大致了解铁道兵载入史册的光辉历史和可歌可泣的战斗风采,吾愿足矣。

 
 
     铁道兵历史资料影片《铁道兵之歌解说词》(19)
                       ——全面磨砺战无不胜的突击队   下
 
      人们一般都会认为,修路占田,这是国家征用,天经地义,甘蔗没有两头甜。而在铁道兵官兵的心里,群众的耕地是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每一寸都是珍贵的,能省则省。长期以来,“修幸福路,留爱民田”,已经成为他们共同的信念。为了少占农田,他们精打细算,有时会变更某些设计或改变施工方法;为了少占农田,施工现场和材料场等尽量用乱石岗、贫荒地;为了少占农田,回填不用好地,经常舍近求远,选择不宜耕种地块或利用废弃土;根据农时合理安排施工,以方便耕种,减少损失。他们还利用施工之便或清理现场的机会,移山填壑,为群众恢复农田或开辟新田。据统计,仅1972至1982年,各部队共为群众改土造田就达15万多亩。不仅如此,他们还广泛开展助民劳动,帮助人民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1971年至1982年间,共支援地方工农业生产劳动日600余万个,机械、车辆77万台,耕耘收割148万多亩,肥料77万多吨。在每条新建铁路沿线的“爱民田”里,那些沉甸甸的收成都凝结着铁道兵官兵的殷殷深情。
铁道兵历史资料影片《铁道兵之歌解说词》(19)(图2)
   造福于的部队,必定受到人民群众的爱戴,几十年来,人民群众对铁道兵高度信赖,把铁道兵部队看作驱赶贫困的造福者, 所以,铁道兵部队无论走到哪里,当地群众都会箪食壶浆,视若家人.只要部队需要,他们会倾其所有,腾出最好的房子,拿出最好粮食、蔬菜,提供最好的条件。有的房东老大娘比着挑水扫院战士的脚印,为他们做出合脚的新鞋;有的想把积攒的鸡蛋送给部队改善生活,又担心他们严守军纪不肯接受,便设法掏出瓜瓤再塞满鸡蛋将瓜“卖”给部队,“南瓜生蛋”的秘密虽被揭开,却成为久传不衰的佳话。这些虽然只是铁道兵历史长河中一朵朵小小的浪花,但也正是这些在人们心里长久定格的鲜活“小事”,却能折射出人民群众对子弟兵  最纯朴的爱,以及他们对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渴望与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从中可以让人触摸到一颗颗滚烫的心!
          这是一支敢为天下先,富有创新精神的部队。他们在鹰厦线修    建了第一条海上铁路“十里长堤”;在高寒禁区林海雪原修建了第一     条打开绿色宝库的森林铁路;在被称为“地质博物馆”的云贵高原,     修建了被联合国宣布为人类在20世纪创造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三项      伟大杰作之一的成昆铁路;在京原线上,贯通了当时全国最长的         7032米的驿马岭隧道;为向现代化迈进的北京修建了全国第一条高质量的地下铁道;在地处世界屋脊的青藏线上,筑起一条不见晶莹桥墩的“万丈盐桥”横贯浩瀚盐湖,他们所创造的“第一” 实在不胜枚举。究其原因固然很多,但从以下的数字中也许能找到一些答案:从1950年开始,先后开办8所院校,培养各类干部3万余名;以提高修路本领为重点开展军事训练,用各种方式培训、轮训干部3.2万余人,培养专业技术兵53.3万人;自1958年起先后设立科研部、处、院、所、室等科研机构,至1978年科技干部达到5400余人;革新、发明、创造,成果累累,仅1978年铁道兵科学技术大会上就有144项成果获得科技成果奖,其中有27项还获得了全国科学大会奖;各项施工广泛采用新技术,研制、配备了难以计数的新机械、新装备,施工手段随之增强,施工效率成倍提高。
铁道兵历史资料影片《铁道兵之歌解说词》(19)(图3)
        铁道兵作为一支铁道工程部队,常年担负繁重艰巨的施工任务,部队高度分散,点多、线长,有的跨数省数市;物资需要量大,供应渠道多;多数部队地处深山僻壤或边疆地区,交通不便,运输困难,有的地区只能靠人抬马驮。铁道兵从实际出发,坚持把国家供应与自己动手结合起来,改革体制,建立制度,广开渠道,努力保障。先后设立了沈阳、天津、上海、武汉、西安5个师级办事处;组建了株洲、鹰潭、沈阳、石家庄等9个团级仓库;建立和扩建了徐州、株洲、鹰潭、昆明、天津、襄樊等14个团级工厂,分别承担部队机械、车辆的维修和建材、机具制造,其中还有年产10万吨钢的邯郸午汲钢铁厂;同时,接管和组建了4所直属医院、2所疗养院,所有师属医院和团卫生队都具备野战医院防病、治病能力,从而不断提高了后勤保障能力,满足了部队需要。
       大搞农副业生产,减轻国家负担,改善部队生活,是铁道兵部队的优良传统,从建国初期大规模的抢修新线开始,一直伴随着铁道兵的成长与发展。1955年,铁道兵党委就发出号召,要求部队自己动手,开展农副业生产,以弥补供应不足。1956年,铁道兵奉命成立垦殖局,组织3万官兵,开赴黑龙江省密山、虎林、宝清、饶河等地,开垦“北大荒”。1969年组建铁道兵嫩江五七农场(1970年改称东北农场),1979年改称东北嫩江基地。嫩江基地拥有45万亩土地,是一个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机械化农场,耕、耙、播、压、收割等主要田间作业和场院作业均实现了机械化或半机械化,并且逐步总结了一套科学种田的成功经验,从而使粮食产量不断大幅度上升,收成最好的年度总产量达到1.6亿斤,人均产粮2万斤,人均产值3873元,到1983年累计完成总产值2亿元,盈利10768万元,上交利润2256万元,不仅改善了部队生活,也为国家作出了重要贡献。几十年来,铁道兵施工部队无论走到哪里,都利用繁忙的施工间隙,自己动手,坚持农副业生产,使粮、肉、菜自给率不断提高。从而形成了农场专业生产和连队业余生产相结合具有相当规模的农副业生产力量。从1957年至1983年的27年间,共生产粮食19.44亿斤,交售国家7亿多斤,生产大豆近2亿斤,蔬菜11.3亿斤,肉类1.1亿斤。不但减轻了国家负担,而且大大改善了部队生活。
 
                                                                                                                          2019.7.4.






(责任编辑:)
友情链接/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