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全站搜索:
战友风采/

姚尚明——为弘扬铁道兵传统文化做出了可贵贡献

作者:徐天兵 发布时间:2022-11-01 点击数: 稿件来源:徐国伟推送 责任编辑:春伢子

作为一支已集体转业的特殊兵种,铁道兵已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当今社会的舞台上,仍活跃着一批铁道兵老人,他们用手中的笔,热情讴歌铁军精神,传承红色文化。原铁道兵二团政治处副主任姚尚明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姚尚明亲历了铁道兵的峥嵘岁月,对铁道兵的重大事件如数家珍,无数鲜活的人物和事迹历历在目。1999年,一件偶然的事情,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

 放歌铁道兵  ——记老兵姚尚明(图1)      

      作为一支已集体转业的特殊兵种,铁道兵已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当今社会的舞台上,仍活跃着一批铁道兵老人,他们用手中的笔,热情讴歌铁军精神,传承红色文化。原铁道兵二团政治处副主任姚尚明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姚尚明亲历了铁道兵的峥嵘岁月,对铁道兵的重大事件如数家珍,无数鲜活的人物和事迹历历在目。1999年,一件偶然的事情,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

  当时已退居二线的姚尚明,受命参与铁十一局二处简史的编审工作。在审阅初稿时,姚尚明对其中崔志鹏立二等功一事有些疑问:崔志鹏是姚尚明熟悉的老领导,还是他的入党介绍人,但他对崔志鹏立二等功没有一点印象,唯一办法是找崔志鹏核实。崔志鹏已转业20多年,和二处谁也没有联系。姚尚明打了几十道电话终于在宝应找到了他。他告诉姚尚明:他没有立二等功,并说要来二处看看老“部队”。2001年5月,崔志鹏带着妻子、女儿和孙子一家四口,来到十堰。战友相见,说不完的话,叙不完的情。要回去的前一天晚上,嘱咐姚尚明给他写了一二十名战友的通讯录地址和电话号码。接过这份看似平平常常的“材料”时,他仔细地、庄重地端详了一遍又一遍,最后像珍贵的礼物似的,小心翼翼地揣进怀中……

  这一幕永远定格在姚尚明的脑海里。“有一本《铁道兵二团战友通讯录》,让天南海北的铁二团战友能方便联络该有多好”!他突然萌发了这个念头,以至于一夜无眠,几天吃饭不香。

  编通讯录,基础的工作是收集资料。铁道兵二团从1948年11月组建到1984年1月1日改工并入铁道部,35年中,约有三四万战友在这个光荣的团队工作、生活、成斗过,为他的建立、成长和发展献出了青春。到1999年,还在二公司并且在铁二团工作过的战友仅剩几百人了。其余皆一茬一茬转业、复员、调动在祖国各地,彼此天各一方,信息不通。要把这么多战友的通讯录资料收集起来,是一件浩繁而巨大的工程,困难是可以预见的。然而,当姚尚明把这个想法向过去的一些首长和战友汇报时,获得了广泛而热烈的响应和支持。

  三年时间,姚尚明向各地战友写了800多封信,100多份传真,50多个电子邮件,电脑输入120多万字,打了无数个电话,熬了许多个通宵。不仅如此,他还发动全家来做这项工作。妻子张士梅是退休工人,每天除了做家务以外,还帮助邮寄信件、接转电话。有时战友来了,在家里吃饭招待也主要是她的任务。女儿姚敏勤利用业余时间,帮助打了近40万字书稿和校对了部分资料。儿子姚捷勤利用假期,教给他电脑知识,帮助开通网络传真,建了电子邮箱,使他初步掌握电脑操作的技能,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2003年初,经过姚尚明及全家和各地战友的共同努力,一本范围覆盖30省(市、区)500个县、一万多战友的《铁道兵二团战友通讯名录》,献给了昔日的首长和战友。从此,分布在天南海北的铁道兵二团战友,成为联系、聚会最热络的一个群体。许多人依托通信录找到了失散几十年的战友,也有战友依托通信录信息继而取得了应有的待遇。战友们夸赞姚尚明具有浓浓的铁道兵情怀。广东、北京、宜昌等多地战友给姚尚明寄来“战友之家”的匾牌、锦旗和热情洋溢的感谢信。而这些,也进一步激发了姚尚明为传承铁道兵文化而努力的壮志雄心。

  在编辑《铁二团战友通讯录》时,有两件事对姚尚明触动很深:一是湖南平江县的一位战友来信,说他们县援越抗美的老兵向县有关部门的领导诉说一些困难和问题,希望得到支持和帮助。但这位年轻的领导一脸不屑地说:“什么援越抗美?啥时援越抗美……”话一出口,令老兵们哭笑不得。二是四川渠县鲜渡法庭庭长郑兴和2005年2月退休。郑兴和原是二团七连卫生员,援越抗美荣立一等功。按国家有关规定,可享受增加退休金的待遇。他的女儿郑礼君拿着中国后勤部队一支队批准郑兴和等人立一等功的文件复印件,找到县委组织部的一位同志,请求按国家政策落实父亲退休后的待遇时,该同志将这个文件细细地看了两遍,问:“中国后勤部队是什么性质的部队?一支队是什么级别?它有没有权批一等功呢?”郑礼君无言以对。

  1979年11月20日,《人民日报》以《越南抗法、抗美斗争时期的中越关系》为题发表评论员文章,首次公开宣布:在越南抗美斗争时期,“中国向越南派出的防空、工程、铁道、后勤保障等支援部队先后总计达32万余人,最高年份达17万余人”。这使许多读者第一次了解到中国曾派出支援部队赴越南执行援越抗美任务的史实。铁二团入越参战也不再是秘密。至于铁二团在越南的具体情况如何,因为国内没有宣传过,很多人自然不了解。姚尚明经过多天的思考,决心把铁二团指战员在援越抗美战争中的英雄业绩挖掘出来。

  然而,有决心和现实可能之间差距太大。他没有亲历那场战争。虽然早年的报道学习班和编纂铁二处简史接触过一些援越抗美的资料,但这些资料与进行长篇纪实写作的需要之间存在明显的差距。带着问题,他用书信或电话征求各地老首长和老战友的意见,大家反响强烈,也增强了他创作的信心。三年多时间,姚尚明给各地老战友写信近300封,打电话成千上万。他还一个人身背行囊,先后到10多省市收集资料,采访战友300多人次。战友们的英勇事迹和殷切期待令他十分感动,多少次泪水模糊了双眼。尽管困难一个接一个,但他义无反顾,执着前行。经过三年多的艰辛创作,《西线烽火》一书顺利出炉并成功出版发行。

放歌铁道兵  ——记老兵姚尚明(图2)  

  《西线烽火》引来的热烈反响让姚尚明倍感欣慰。有一就有二,于是,反映铁二团对越自卫还击战历史的《南疆硝烟》被提上了日程。

  采访收集到第一手资料和历史照片是创作的重要前提。但是如何还原历史照片则需要有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在创作《南疆硝烟》时,姚尚明四上北京找到了自卫还击期间铁道兵老记者付培敏当年在战场拍下的278张老照片。这些照片拍的都是自卫还击云南方向的部队,主要是铁道兵二团的。但没有对时间、地点、人物、干什么的说明。怎么办?对越自卫还击战,姚尚明是亲历者,当年他是铁二团二营教导员,参与了抢修、遮断的全过程。他和营长率领二营七、九、十连冲在最前面,很多战场实况都印在他的脑海。他首先自己辨认,把这些照片放在电脑里,每天翻来覆去地看,通宵达旦地看,用鼠标一会放大,一会缩小,把照片的各个部位看个通透,然后,把看明白的,按照装卸物资、境外侦察、测量、抢修、遮断、凯旋、庆功会等系列进行分类。至于照片上的人员是谁,少部分他认识,大多不认识,怎么办?第一步,他用微信发给他认为有可能认识的战友辨认,第二步,他采访中带着电脑,让四面八方的战友辨认。

  有一张照片,是在刚修好的河口大桥上,政委孙广才、组织股长吕立元陪同三位大领导从越南老街走向中国河口,正处大桥中间位置。走在中间位置的两位领导,一位穿军装,没戴帽子;一位穿便服,基本谢顶了。右边前方位置,还有一位穿衬衣的军队同志。这是大桥抢修好刚通车,上级领导视察大桥。这位领导是什么职务?不知道。直觉告诉他,职位越高,这张照片的价值越大些。为了搞清这两人的身份,他先后将照片寄给江苏建湖县原组织股长吕立元、昆明原十连指导员赵留德、湖南长沙原铁一师宣传科长黎良智,请他们及周边的战友辨认。吕立元反馈的结果是:前指领导。但哪级前指?什么名字?记不得了,因为过桥时间很短。后两人反馈皆不认识。他初步分析穿便衣的这位领导很可能是昆明铁路局或开远铁路分局的领导,于是联系了玉溪工会老战友龙继荣,龙继荣请假开车和他一起于2017年8月18日下午两点到达开远铁路分局原址,开始寻找当年分局的老领导。

  铁路分局早撤了。他俩先来到开远车务段生活公寓找到值班员莫琳。姚尚明把来的目的讲给她听,照片拿给她看,不认识。通过莫琳又找到分局原老干部张成山家。张成山原是铁二团一名老兵,已病故多年。姚尚明说明来意,拿出照片请他90岁的遗孀和女儿张玉萍辨认,也不认识。张玉萍又提供分局老干部肖和禄,让肖和禄看照片也不认识。肖和禄又提供昆明铁路局的三位领导名字,姚尚明返回昆明用三天时间,钻了十几条大街小巷,找到了这三位领导,结果都表示不认识。

  在地方铁路局寻找无果,他又把寻找方向重点放在昆明军区、14军、13军和149师前指领导的身上。于是,他自己又先后跑了武汉、重庆等多地,还委托刘建荣、周世敏等战友去军区档案馆寻找,结果都失望而归。由于个人精力、财力有限,加上在纪念自卫还击40周年前夕作品一定要面世,时间十分紧张,后面很多事还等待他处理。于是,这张照片的说明,根据当事人吕立元股长的意见,只能概括地写上“政委孙广才陪同前指领导视察大桥”。至于这领导姓名、职务?只能留待今后继续研究了。

  姚尚明到各地采访,往往是在甲地采访结束,立即赶往下一站,他在火车上构思,下车住进宾馆立即写作,然后再采访,接着赶往下一站,如此循环往复。他到祖国东西南北采访战友,收集资料,很少游览名川大山,也从不逛商场超市,一门心思就是把战友们的事迹写出来。他四上北京、三下云南、北至黑龙江林甸,南达边境河口,先后到达20省、市、区,采访总行程大约5万多公里,共收集60多万字文字资料,700多张历史照片。期间,因为赶路,火车票没有买到座位,多次站着乘车几个小时。为节省资金,一般都住在价位便宜的小旅馆,旅途中面包方便面填饱肚子就行,一路风尘,紧紧张张。

  2018年8月27日,他到达广东潮阳,当时暴雨如注,水漫泽国,交通中断,下一站去福州车票只好退掉。他在金马酒店四楼住了四天无法下楼,吃饭没有着落。战友彭国胜得到消息,每天打着雨伞淌着大腿深的洪水送来盒饭,才解决了他的吃饭难题。

  采访姚老兵,笔者听到最多的是他反复感谢许许多多老领导、老战友的支持和帮助。他如数家珍地说出他们的名字,说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和帮助,绝不可能产生这些作品。最后,姚老兵告诉笔者,他目前很忙,二公司在西安办公大楼要建一个文化展厅,让他当顾问,他乐此不疲,不但将自己的书籍、历史文件资料、照片、光碟、施工图、飞机残骸纪念品等捐赠外,还积极提出建议并协助有关部门联系各地老兵捐赠物品。他说自己还在创作,要分别把铁道兵二团战斗历程图片和荣立二等功以上单位和个人的事迹汇编成册,形成宣传铁道兵二团红色文化的作品系列,向我军建军百年华诞献礼。虽然难度很大,但姚老兵坦然面对。“现在的疫情使我外出采访多有不便,一批老领导、老战友相继离世,寻找历史资料越来越难。但身为铁道兵,为铁道兵放歌,责无旁贷,只要活着,就要拼搏!”年逾古稀的姚老兵语气坚定,中气十足。

放歌铁道兵  ——记老兵姚尚明(图3)  

  继2002年编辑《铁道兵二团战友通讯名录》以后,姚尚明相继撰写了《西线烽火》《南疆硝烟》《中原筑路》《他们从军旗下走来》上、下册以及《活着,真好》画册等,平均每三、四年就有一部新作品问世。这些反映铁道兵二团援越抗美、对越自卫还击战、修建襄渝铁路和各地战友先进事迹的作品,不但为史志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而且为弘扬铁道兵传统文化做出了可贵贡献。

  让我们向姚老兵致敬,并期待他的新作品早日问世。

  


放歌铁道兵  ——记老兵姚尚明(图4)

      作者简介:徐天兵,男,1996年毕业于湖北大学政治系,长期从事中央企业文化宣传工作,高级政工师、高级企业文化师。其新闻作品曾登陆光明日报、工人日报等国家级新闻媒体,是行业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资深作者。


(责任编辑:春伢子)
友情链接/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