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全站搜索:
军旅回忆/

三 线 拾 零

作者:铁道兵2师8团学生13连 李剑明 发布时间:2022-11-30 点击数: 稿件来源:孙雅丽 责任编辑:蕾蕾

为了祖国战备铁路建设,我们从才上了两年的中学课堂,奔赴到陕南大山中的三线建设工地。如今,岁月流淌五十多载,青春不在,但往事并非如烟,有些记忆还深深隽刻在脑海里。泣 哭记得1970年8月20日,我们20中学六九级二班15名男同学被送到了交大附中,在用课桌拼成‘’床‘’的教室中睡了一夜,第二天一大早收拾行李就出发了。原以为就此直奔西万路,向陕南进发了,谁知汽车又把我们拉回到南门里的东木头市,说区政府

为了祖国战备铁路建设,我们从才上了两年的中学课堂,奔赴到陕南大山中的三线建设工地。如今,岁月流淌五十多载,青春不在,但往事并非如烟,有些记忆还深深隽刻在脑海里。

泣  哭

记得1970年8月20日,我们20中学六九级二班15名男同学被送到了交大附中,在用课桌拼成‘’床‘’的教室中睡了一夜,第二天一大早收拾行李就出发了。原以为就此直奔西万路,向陕南进发了,谁知汽车又把我们拉回到南门里的东木头市,说区政府要举行欢送仪式。这地方是我们学校的所在地,我家也就在附近。在欢送的人群中,我突然看到了父母及兄弟,她们也看见了我,正在抹眼泪,此时,我的眼泪止不住的流了出来。就是在这哭泣中,车队启动了,老远,老远,我看见父母还在抹泪。

两年八个月后的73年5月,我们完成了三线建设任务退場了。当我从西安火车站站出来,扛着被褥,提着箱子走进自己家的院子,远远就看见了母亲,俩人都一愣神,眼泪又一次夺眶而出,我更是泣不成声,难以平复。也就是一年多未见(母亲曾在我去三线约一年之后,坐着拉水泥的货车,千里坎坷去大道河驻地探视我)母亲竟老了许多,其实那时她还不到40岁。

比两次哭泣流泪的印记更深刻的是一次嚎啕大哭。军车载着我们奔波三天,终于到了目的地——安康县流水店大竹园。我们班13人(15人中的2人被分配到勤杂班和炊事班)被安排在了嵩坪河对面一户村民的阁楼上。垫上稻草铺开被褥拉起蚊帐,就算安家了。吃饭要去河对面的连队食堂,来回约有三公里的路程。一天深夜,我被一阵阵呻吟声惊醒,一位同学突然腹部疼痛,无法支持,谁也不知道什么地方可以就医,大家都束手无策,毫无办法,只能陪着他流泪,哭着哭着声音逐渐大了起来。想想自己,当初因体弱,父母老师都不赞成我报名,但是我就是执拗的坚持要去。真正到了三线,没有红旗招展,軍歌嘹亮的营房,没有整齐化一,纪律严明的士兵生活,干活的强度超出了年龄的承受力……再有我们走后,留下的同学大都分到了令人羡慕的大工厂。一时懊恼,悔恨,伤心涌上心头,我也失声大哭起来,越哭越伤心,不能自己。全班同学都嚎啕起来,集体大哭。楼下的村民也被吵醒了:这些学娃子!咋地啦?

第二天,12班全员大哭的消息就传变了全连,一时议论纷纷。这件事也成了连队进行政治教育的反面教材。不久,连队就把12班的人员拆散分到其他班。我被分到了七班。

不可理解和值得庆幸的是,那位急性阑尾炎腹痛的同学,随后没有医治竟痊愈了,以后也没听说还复发过。

偷    食

到了三线,最大的感受就是吃不饱,饿!

刚开始还不是这样,主食是不定量的。记忆中,在去的路途上,安排的伙食还是很不错,尤其铁道兵宁陕兵站的那顿饭,黑木耳炒肉大米饭管够!这顿饭,至今口中还有余香,既使我们在家也是很少能够吃到这样的饭菜。为此,我在给家中的信中还炫耀了一番。

大竹园安营扎寨后的第一个月,连队的饭菜肉油虽然不多,主食还是可以随便吃的。这时有了一些浪费的现象,吃不完的馒头,米饭随便丢弃。据说,一个月全连就吃超了3000多斤粮食,160多人,人均20多斤。从此后口粮就定量了,吃不饱的曰子开始了。有时,外出干活带的午饭就是一个约半斤的大馍,还没走到目的地就早已进了肚子。若遇到村民住户,还能用粮票换点红薯吃,不过要瞒着连队,要不然就只有饿着肚子,等待回到驻地的那顿晚饭了。到流水店背粮,是大伙最爱干的差事,来回20多公里的山路,也不觉得崎岖遥远难行,因为到了镇上,可以“大快朵颐”,一毛钱一碗的清汤面先来它五碗。有的同学能吃进十碗八碗的。大“餐”之后,顿时觉得神清气爽十分愉悦!

每天都在饥饿中度过,能饱饱的吃上一顿,成了我们最大的奢望。开饭时,希望自己能分个大点的馍,多给点粥或南瓜菜也会窃喜半天。

一天晚上八九点,同学们都准备睡觉了。我饥饿难耐,拿着喝水的缸子,悄步出了宿舍,溜达到了连队伙房,想找点残羹剩菜。灰暗的油灯下,炊事班的一位同学正在忙着,我嘴里和他拉着闲话,眼睛却在四处搜寻……我看见,案板上的盆子里有烧好的猪肉,旁边的木桶里还有煮肉的汤。趁他不注意,我背着手在桶里舀了半缸子肉汤,又伸开五指在盆里抓了一把肉,出门后,把肉塞进嘴里,扬起头,把肉汤也一饮而尽。口腹好久没有如此享受了,半夜里却作起了“妖”:肚子鼓得像篮球一样,上下气理不通,一阵紧一阵的胀痛。请来连队卫生员扎了几针,又跑了一趟茅厕,才算解除了“危机”。

受     奖

70年代是政治挂帅的年代,文化大革命正进行得如火如荼,三线建设的工地,红色浪潮也是一浪高过一浪。进洞“一不怕死”;吃饭“斗私批修”;今天大干“红x月”;“明天为xx献礼”后天又“喜迎xx召开”。年轻人的激情一次次被点燃。虽然环境恶劣,生活艰辛,每个同学还是铆足了劲,在施工中努力表现自己,生怕落在了别人后面。连队里也涌现出许多敢干能拼的人和事。有一次能肩扛两袋水泥在山路上健步如飞的“力士”;有在掌子面多个小时打风枪到身体虚脱的“枪手”;还有24小时不出洞坚持在施工第一线的“硬汉”。为此,许多人荣立功勋受到表彰。

三 线 拾 零(图1)

那是在蓼叶沟隧道施工浇灌混凝土的阶段。浇筑洞体,先要在支架上面铺上水泥板,再人工搅拌混凝土,一锹一锹抛上去。水泥板是预制好后,用汽车拉到公路边,再沿着崎岖的山路,背驮肩扛转运到洞中。六七十斤重的水泥板,虽不是很重,但坚硬不贴身,压的颈椎骨又疼又肿。

施工的洞口前面有一块不大的平坝地,山坡上面的公路边有一棵大树。我观察地形后想到了一个主意:在平垻地上砸根钢钎下去,上面固定一根钢筋,然后绑捆到上面的大树上,利用水泥板上两端的挂钩,从上往下把水泥板滑下来。试验后,效果不错,既减轻了劳动强度,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尤其在晚上,水泥板下滑时钢筋磨出的一串串火花,犹似流星坠地,煞是好看!这个办法得到了大家的赞许,也因此连队给予我嘉奖。这是我在三线期间领受的唯一一次奖励,比起那些立功的同学自愧不如,但是我努力了,只是没有那些更努力的同学多一些更多的努力。

磨  练

三线岁月中,生活的艰辛,环境的恶劣,还只是小考,要用我们并不强壮的身板,扛起襄渝铁路建设的重担,那才是真正的考验。当年施工的难度强度,是现在的年轻人无法想象的。拼力流汗,还常常伴有负伤流血,甚至还会有生命的危险。

在廖叶沟遂洞施工时,我们班的任务是清理放炮后的石碴。有次把石碴推出洞外時,横在矿车上的一大块岩石,在隧洞拐弯处碰到洞壁移了位,挤压到了我推矿车手上,右手拇指指甲盖被从后面掀起,鲜血涌了出来,撕心裂肺的疼痛,伴随着阵阵头晕恶心。我也不知怎样在漆黑的夜晚沿着山路,走走停停,赶到营部卫生所去包扎。此后,大约休息一周时间,指头上裹着纱布,又去参加施工了。

还有一次的历险,是在月池沟隧洞。一次炮响后,我们进去准备干活,堆积如山的石碴堆轰的一声,从顶上滑下一块桌面大的石块,扯断了电线,洞内漆黑一片。感觉那块大石头,直接滑到了我身前。身后,一辆矿车挡着无法躲闪 。幸亏我手里拿了根钢钎,只感觉巨石压着钢钎顶到胸口上跳了几跳。大伙儿着急的吼着我的名字,以为我被压在了下面。结果虚惊一场,只是钢纤挤压在胸口上留下了几个血印。

在那个与天奋斗其乐无穷的年代,比起那些负伤,致残,以致把生命都留在巴山汉水之间的同学,几次历险,实在是微不足道。圣人也说过,劳其筋骨苦其心志。辛劳,磨难,苦厄,香甜都是生活的内涵,都是人生的应有之意。

 三 线 拾 零(图2)

作者:铁道兵2师8团学生13连 李剑明

校对:张有安


(责任编辑:蕾蕾)
友情链接/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