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全站搜索:
军旅回忆/

连队“八大员”的风采

作者:八团学生十四连军代表 赵珍 发布时间:2022-11-30 点击数: 稿件来源:孙雅丽 责任编辑:蕾蕾

1971年5月至年底,我在学生十四连担任军代表期间,每天工作生活中接触最多的是“勤杂班”。她们每个人各有特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勤杂班人员分为:宣传员(即文书),通信员,卫生员,材料员,统计员,缝纫员,安全员,加上炊事员,统称“八大员”。她们恪守其职,各负其责,按照连队部署,积极配合连队干部,全心全意为连队同学们服务,做出她们应尽的贡献。记忆里当时有这些同学在勤杂班呆过,权郁,祝海珍,胡立珊,

连队“八大员”的风采(图1)

1971年5月至年底,我在学生十四连担任军代表期间,每天工作生活中接触最多的是“勤杂班”。她们每个人各有特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勤杂班人员分为:宣传员(即文书),通信员,卫生员,材料员,统计员,缝纫员,安全员,加上炊事员,统称“八大员”。她们恪守其职,各负其责,按照连队部署,积极配合连队干部,全心全意为连队同学们服务,做出她们应尽的贡献。记忆里当时有这些同学在勤杂班呆过,权郁,祝海珍,胡立珊,吴翠芳,汪美秀,陈战英等。

我今天就着重说说勤杂班的“八大员”。她们聪明能干,勤勉耐劳,是连部干部不可缺少的左膀右臂。

连队“八大员”的风采(图2)

当年勤杂班部分同学

文书:权郁,文采过人,性格平和,少言寡语,文彬彬。她的工作是负责连队的文案和宣传鼓动工作,整理撰写连队每月及年终的工作总结,为立功获奖的同学整理撰写报功材料,为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写演讲报告,为连长写各种会议的发言稿。经常深入施工现场,在与班排战友共同劳动中收集好人好事及时上报连部并予以报导。配合团部中心工作及大会战定期出黑版报,墙报。管理档案,把每月获连,营,团嘉奖人的喜报以及入团入党同学的各种材料及时装入档案。多次参加团通讯员培训班,用那支妙笔生花的笔和连队报道组成员(墨晓萍,刘什等)一起给各类报刊投稿,反映连队的先进事迹和好人好事,各类文章多次见著于报。特别是配合师部报导组完成了长篇通讯报导《她们在茁壮成长一一记女子学生十四连》,刊发在《安康日报》头版头条,为连队的宣传工作做出了成绩,是一个合格的宣传员。

通信员:祝海珍,玲珑剔透,人称“飞毛腿”。遇到连里有紧急事情任务通知等,上传下达跑的飞快。她矮小精悍,做事干脆利落。她除了完成本职工作外,同学们生活大小事,她也总挂在心头,经常帮助同学们购买一些生活日用品,谁需要什么,谁缺少什么,谁要往家寄信,每一样都详细地登记在小本上,也是一个名符其实地生活管家。无论日常工作再忙,时间再紧再晚,本职工作总是雷打不动,风雨无阻,就是为同学们取信件包裹。去团部邮局有几公里路,有时一天跑二,三趟,无怨无悔。

有一天,天气不好,外面大雨倾盆,寒风交加,看见她急冲冲跑进屋里,满脸雨水,浑身湿淋淋,直打哆嗦,活像个“落汤鸡”,问怎么回事?她直摆手,不言语,我心里顿时恍然大悟,又是在为同学们黙默无闻地做好事呢!她深知在那艰苦的环境里,家信是同学们唯一的期盼、渴望、慰籍,再辛苦也值得。每当看见拿到家信和包裹的同学与在旁边观看的同学们,左拥右抱,笑逐颜开,一起分享这激动幸福情景的时刻,她也欣慰满足,情不自禁,遮脸抹泪。她履行了“一切伟大行动和思想,从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事开始”的诺言。

卫生员:汪美秀,秀外慧中,优雅文静。她做事心细而沉稳,不急不燥。身为连队卫生员,能自觉学习医疗基础知识,不耻下问,刻苦学习,比如学习扎银针,遇到难题,首先拿自己做实验,不俱不畏,为掌握准确的穴位,为了减轻同学们的痛苦,敢于试身,亲临体会,从而收到更好效果。她为连队同学多次清洗脚上化浓伤口创面,不怕脏,不嫌臭,跪在地上,小心翼翼,动作轻柔,生怕弄疼造成二次伤害。她和同学们一样,每天坚持上工劳动,发现小的擦伤,创伤,小病等及时处理,不带后患。每当我夜晚巡岗查哨时,经常看见她不顾一天的劳累背着药箱,奔走在各班寝室,为大家送医送药,精心照顾病患,赢的一致好评!对于一个初学医者,具备这种仁心仁术,舍身忘己,力学笃行精神令人钦佩!后来她又带出了一个徒弟,更快更好地为大家服务。

材料员:吴翠芳,温柔敦厚,性格开朗,明亮的眼睛清澈,眸光里总是透露着自信。她掌管的材料,有工作服,安全帽,手套,垫肩,围裙,水靴,最多的是施工用的箩筐,簸箕,扁担,铁锹,镐头,扒钉,铁丝等零七八碎散落东西,在她的眼里,这些就是我们的武器装备,施工劳动全靠它,一定要爱惜保管好。走进整个库房,展示在眼前的是,一件件物件,摆放整齐划一,一目了然。她粗中有细,每天收回的箩筐一个个清理干净摞好,簸箕套叠一起摆成队,有破损的,砍树枝当柳条自己修理。有次连里临时开会,我路过库房,看见她低着头,弯着腰拿着铁锹,镐头木把,摆弄着,似乎在寻找什么?觉的好奇,走近一看,原来是她在检查有无裂纹断裂,或带有毛刺的地方,随手拿起砂纸打磨平,为的是防止劳动使用中,伤害同学们的手。这不经意微小的动作,似无声却有声,一腔爱心在心中。每次上工收工前后,工具回收,她都会随时了解掌握所需物品缺损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及时登记配送,确保施工生产需求,决不打无准备之仗。

统计员:胡立珊,上海人,文质彬彬,戴着一幅高度近视眼镜,沉稳内敛,她每天的工作是预算,核对,统计,规划,并且还要协同材料员,登记每天进出的物资数量消耗等,这些全是数据组成,工作要求她必须保持头脑清醒,对各班、排每天工作的内容,分配的任务,完成的进度如何,清晰明了,为此她每天要反复地奔波在沙滩上,隧道口,公路上,(施工现场),将各项指标认真统计填表,一项项汇总呈送连及团部。有次,连里受到团里嘉奖,表扬咱女子连超额完成任务,希望继续努力,再接再厉。连队干部同学们兴高采烈,结果有个别同学私下反映,她们没有干那么多活,连队干部赶紧到施工现场,调查核实,原来是沙石料立方重复多算了。错在统计方面,胡立珊自感粗心大意造成失误,取得成绩不真实,羞愧难言。连里干部找她谈心,鼓励她放下包袱,出差错难免,同学们也用实际行动支持她,加班加点弥补过失,使她非常感激。在往后的工作中,她更加努力,脚踏实地,每当参加劳动回来,伏案潜心致志,米,尺,寸,长,高,宽,平方,立方等公式埋头细算,再无一例差错,细心出智慧,细节出成果,一点不假。

缝纫员:陈战英,开朗豪爽,喜好说笑。大家评价她,“纤手巧缝破烂衫,唯美唯妙花衣裳”。当年襄渝铁路建设到了最关键时刻,各工地都抢时间,抓进度,由于劳动强度大,连里同学们,陆续出现大批破损衣服,一来自己不会补,二来没时间补,造成衣服换洗困难。陈占英同学在养伤期间,因此承担了这项工作。一大堆磨破的工作服,日常穿的衣裤摆在她面前,简单开线破损缝补还凑合处理,复杂部位如膝盖,肩膀,肘部,屁股等地方,无从下手,衣服越集越多。部队领导知道后,特派部队里专业强的后勤股(蔡家友战友)前来指导,在他的言传身教帮扶下,陈占英同学勤学好问,很快掌握了裁剪基本要领,提高了缝纫技术,做到了熟能生巧,虽然破旧的衣服已经洗的泛白,不好修补,她开动脑子想办法,细针密缕,为同学们缝补的裤子膝盖处,方是方,正是正,垫肩,肘部窟窿,胸前处缝制出各种不同造型补丁,穿着身上增加了许多美感!特别是屁股部位,根据洞的破烂程度,分成大小圆。缝补后,大家扯平裤子戏说:看看比比,谁的“比太阳还要圆”。直夸赞,嘹咋咧!(美得很)。

安全员:代表性的统一称呼,其实连里每个班排都有安全员。她们具备:脑灵,眼尖,手勤,腿快等特点。配合连里组织开展各项活动,促进大家充分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必要性,抓好安全第一。她们是连里第一线的耳报神,负责把好各班排的安全生产第一关。我们连在当时把安全重点放在了几个地方,如混凝土搅拌机,卷扬机施工处,因各班排是轮岗换班作业,那里危险性最大,且容易忽略。搅拌机是半机械化,需要人工掌控,往车里运输水泥,沙石料,要经过一段由多块厚木板组合搭成的十几米长,约1米宽的窄坡道,才能到达搅拌机上八九平方米的小平台。安全员时刻要提醒大家警惕,经常叮嘱:“同学们注意防止拥挤,小心脚下踏稳再走”。尤其是推单轮车的,上坡时前面必须有人拉着往上走,不能一意孤行。有的同学挑着、抬着担子到平台后,想省时间不放下扁担,单轮车推到平台直接往搅拌机里倒水泥及沙石子,这些行为看上去没什么,其实存在着非常大的隐患,稍不留心很有可能连车带人一起卷入,造成车毁人亡,所以连里一再嘱咐安全员加强责任心,强调每一名同学们,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不可违规操作。卷扬机因有部队战士配合而略好点。由于连里干部重视,同学们认真执行,从未出现过任何施工事故。所以说:安全员功不可没。

炊事员:是炊事班的统称,由司务长,上士,班长,付班长,炊事员等十几个人员组成。司务长何小爱:个矮志大,小精豆,内柔外刚,后勤总管家。负责粮油米面,酱醋盐柴,副食品材料的采购运输,上士:焦玲彩,不急不燥,像个帐房先生,协同司务长工作,把所有进出食品登记入帐,分类划拨,合理使用。班长:鲍艳丽,勤恳憨厚,班付:王虹,豁达大度。她们都是班里领头羊,别看年龄十六七,小人物大人材。从古至今,都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充分说明后勤保障工作的重要性。

都说炊事班是半个指导员。所有炊事员深知,只有让同学们吃好喝好,才有战斗力。虽然每人分工不同,但分工不分家,工作起来井然有序,充满着团队精神、她们起早贪黑,挑水劈柴,围绕着三尺锅台每天奏响着锅碗瓢盆交响曲,在三线食品物资紧缺匮乏的情况下,把连队伙食搞得既有特色又有亮点。一开始口粮紧张,后来缓解些,细粮还是总比粗粮少,如何能把粗粮,做的跟细粮一样好吃,她们带着这个问题,各抒己见,共同探讨,相互交流。就拿发面蒸窝窝头一事,:谁也没有做过,更谈不上经验,将已醒好的面团,揉成馒头大小上笼,结果蒸出来一看,又硬又酸,看着同学们吃着呲牙咧嘴,强忍着往下咽,她们面面相觑,心里非常难受。就开始认真思考研究,白面与玉米面的配比,碱面的多少,发酵的时间,蒸的火候等原因,从摸索到操作,从实践到总结,经过数次地反复努力,终于把食品做出五花六样。她们还独出心裁,粗细搭配,玉米发糕,玉米饼,玉米面条等新产品不断出炉,伙食搞得越来越好。真的是粗粮细作。她们还学会了自已磨豆腐,做豆浆,不断丰富菜品,个个都成了烹饪技术能手,颇有大厨风范。遇到周末,时不时的还改善连队生活,肉包子,饺子让同学们吃个够!使同学们赞不绝口,“美味佳肴胖包子,热热乎乎捧在手,垂涎欲滴咬一口,芳香四溢魂牵走”。

亲爱的勤杂班的同学们,虽然我们已分别五十多年,你们那甜蜜温柔的笑容,一直绽放在眼前,你们那为三线建设“俯首甘为孺子牛”巾帼光彩英姿,俊俏可爱的靓影永远定格在我心里

校对:张有安


(责任编辑:蕾蕾)
友情链接/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