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全站搜索:
学兵战友/

韩城毓秀桥引出的啰嗦话

作者:吉 农(原铁道兵二师六团三营学生三连) 发布时间:2022-12-26 点击数: 稿件来源:王云祥推荐 责任编辑:郑建军

前些日和朋友去韩城游玩,途中一组古建筑映入眼前,不远处的高坡上有阁楼端坐在柳烟之中,有种遗世独立的意味,下面是一条河,河道自然形成条状的岛,岛上长满了野草,一座古桥横跨河面,桥是由一块块方石垒砌卷拱而成的,斜阳下,桥体通身成了红铜色,散发出历史的厚重和沧桑。桥面亦然石块满铺,石缝间嵌铁锭加固,两旁为石栏,护栏石柱历经风雨,剥蚀严重,鼓形的雕刻装饰依稀可辨,桥孔的正中各有一石雕龙头,头戴风雪帽的石人

前些日和朋友去韩城游玩,途中一组古建筑映入眼前,不远处的高坡上有阁楼端坐在柳烟之中,有种遗世独立的意味,下面是一条河,河道自然形成条状的岛,岛上长满了野草,一座古桥横跨河面,桥是由一块块方石垒砌卷拱而成的,斜阳下,桥体通身成了红铜色,散发出历史的厚重和沧桑。桥面亦然石块满铺,石缝间嵌铁锭加固,两旁为石栏,护栏石柱历经风雨,剥蚀严重,鼓形的雕刻装饰依稀可辨,桥孔的正中各有一石雕龙头,头戴风雪帽的石人造像依然坚守,在桥的另一头,有间牌坊,牌坊脚下的石碑上刻了“毓秀桥”三个字。

回到家里,第一件事就是想“百度”一下这座古桥的来龙去脉,百度是这样介绍的:“毓秀桥始建于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到四十五年,称水桥或南桥,乾隆十六年重修,更名“集胜桥”,乾隆二十一年(1756)维修后改名毓秀桥。”更有一段故事令人百感交集,联想万千。讲的是清康熙四十一年,韩城邑人、云贵巡抚刘荫枢回韩城老家探亲,看到乡亲进城赶集,都被居水河所挡,来往很不方便。于是,他决定用自己的当官攒的钱在河上建一座桥。当他把决定告诉家人的时候,除了夫人支持之外,几乎所有人都反对他的做法。觉得他应该把这些钱财留给子孙,再说他本人也需钱财养老送终啊!刘荫枢并不因亲朋的反对而作罢。他说:“儿孙自有儿孙福,他们若自己不努力读书,无知无能,我留给他们钱有什么用呢?只有他们奋发自强,才能有出息啊!”桥很快修后好并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毓秀桥。桥给乡亲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所以,刘荫枢也因此德行而誉满韩城。桥修好后过了几年,刘荫枢又一次探亲,儿子对他说“我们派人往桥头一坐,只要从每个过桥人的手中收一枚铜钱,我们就有享用不尽的财富啊!”听了这话,他想:“我刘荫枢建桥本是造福乡里的一件好事,儿子竟然想到了以桥揽财。有我活着也许他还不敢这样做,等我死了之后,他要是这样做怎么办!第二天,刘荫枢便给韩城知县发了一个请帖,请他到家里来议商量卖桥之事,最后以象征性的三文银成交,并立字据为证。毓秀桥因此在当地也称为“三文桥”。此时儿子着急了:“爹,我们建此桥,已经倾尽了家产,人家当官,家中都有钱有地,你看看我们家有什么啊?”刘荫枢语气沉重地说:“这些年我一身清白,对得起国家和百姓,却忽略了儿子的教育,使儿子有了想把这桥变成摇钱树的想法。如果满足了儿子,就是殆害儿孙、祸害乡人啊!俗话说:好男不端祖宗碗,儿孙兴旺福泽远。我造桥是为了家乡的父老们,现在我卖桥,却是为儿子!许多人做官揽财,致使儿孙骄奢淫逸,多堕落成纨绔子弟,这正是我不愿看到的啊!我的儿孙后代,人人都能自强自立,才是我最大的愿望!”

这段因古桥引发的故事,让我静思良久,一个封建社会的官僚把自己的钱财拿去建桥,因为他懂得钱财取之于百姓要还之于百姓,有着忧天下之忧乐天下之乐的胸襟,真的叫人感叹不已,可我们有些官员呢?让儿孙后代自强自立是他的愿望,而当今社会的“官二代”“富二代”们是否也能继承前辈,为国家为社会贡献力量呢?有些人做到了,可一部分人却沉溺在别墅、豪车、美女中,潇洒度人生。

“毓秀桥”是一座便民桥,虽说简陋,但是造福乡里,流芳百年,而当今的路桥,动辄就是收费还贷,据有关信息透露,收费期限已过,收费还在延续,名曰维护费用不足。各地纷纷效仿,收费节节攀高,是便民还是敛财?

“毓秀桥”是一处古遗迹,韩城围绕着古桥,投入资金,栽种杨柳,铺设草坪,建起了群众休闲、健身的公园,而有些地方,把名胜古迹圈为己有,略为修整,未经批准,便向游客伸手要钱,多为群众诟病。当然这些发祖先财的事情,近年已收敛多了,但愿不再发生在我们身边……

恕我多管闲事地啰嗦几句吧。

韩城毓秀桥引出的啰嗦话(图1)


校对:心系远山


(责任编辑:郑建军)
上一篇:一个红薯的回忆
下一篇:我是风枪工
友情链接/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