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秀波--宝刀不老,铠甲老兵再出征
金秀波是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人;1956年8月出生,1974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服役于第7师三十二团修理连,1978年11月入党, 1980年1月退伍。历任战士、班长,温州市瓯海区泽雅乡戈恬村村委会主任、书记,泽雅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人民调解员等职。
当铁道兵他是杠杠的,在新兵连就获嘉奖,在部队入党提班长,服役到期连队首长还舍不得他走,以致比别人多当了2年兵;带领群众致富他是能手,连续干了3届村民委员会主任后,又连续干了3届村党支部书记,群众希望他一直干,组织有新任交付他,从事调解工作,他调解纠纷2000多件,调解成功达到95%以上,是司法战线公认的金牌调解员,以致退休了,司法局还要对他返聘。问起他工作有什么诀窍,金秀波说,还不就是铁道兵的那些道道。
一个兵就像一个配件,协调一致才能发挥力量
1974年12月,温州市瓯海区泽雅乡镇征兵工作如火如荼进行。金秀波心急如燎,他想当兵报效祖国,也想到部队这个大熔炉去锻炼。然而,他母亲的地出身,有可能过不了政审关。还好,村支书鼓励他大胆报名,最后他如愿穿上了绿军装。
新兵连在四川省东北部的万源县,这里是大巴山腹心地带,是川陕渝三省七个县的交汇处,素称“秦川锁钥”。这里既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又是各路商贾云集之域,是川东北边境重要的商品集散地。铁道兵第7师奉命修筑的襄渝铁路先经湖北省襄阳市、十堰市进入陕西省,后过安康市折向西南进入四川省,再经达州市、广安市抵达重庆市,万源段无疑是重点腹地工程。
金秀波脑海中的当兵,是开飞机坦克,至少也是扔手榴弹拼刺刀,怎么成了修铁路?
“到部队搬石头,打山洞?那还不如在家种田是吗?”一天,指导员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找他谈心。
“打仗是为了什么?”
“保卫祖国。”
“保卫祖国最后是为了什么?”
“建设祖国,让老百姓过安稳的日子。”
“建设祖国还不够,还要建设强大的祖国;让老百姓过安稳的日子还不够,还要过上美好的日子。要致富,先修路。铁路是国家经济的动脉,没有动脉的畅通,就没有国家机体的强健……”
指导员的一席话,让金秀波心潮澎湃,也让他第一次体会到政治思想工作的魅力。
金秀波以全新的面貌投入训练:投弹55米,优秀;打靶几近满环,嘉奖……
3个月后,铁道兵第7师32团修理连来新兵连挑兵,要求“表现好,有头脑”,训练标兵金秀波被一眼瞄上。
修理连是综合性连队,主要负责全团铁路工程器械维修工作,有修理班、电工班、电焊班、锻造班等等。金秀波心想,能学个修理或电工,将来退伍能用得上多好啊。然而,现实再次和他想的不一样:他被分到锻造车间。
锻造班的主要任务是翻砂制作工程器械维修配件。因为修铁路涉及工程器械多,每种器械结构不同,配件多寡也不同,配齐维修配件显然不可能,配件坏了等外出买来再维修浪费时间,还不一定买得到,解决的最好办法就是能自己制作的都自己制作。因此,翻砂制配件自然成了修理连一项重要的任务。
翻砂制配件既是体力活,又是技术活。说是体力活,是因为坩炉本身就有几十斤重,倒满熔化的铁水就近百斤,两个人不仅要抬得动,而且注模式要稳,否则,会造成模型塌崩或铁流不均造成次品。此外,配件损坏多不说,且没有规律性,经常需要连续作战,或是临时突击应战。而锻造班才11号人。说是技术活,那是每一个环节要求都非常严。翻砂制造铸铁件通常采用砂型。砂型的原料以砂子为主,并与粘结剂、水等混合而成,被塑成所需的形状要能抵御高温铁水的冲刷而不会崩塌。为了使砂型内塑成与铸件形状相符的空腔,必须先用木材制成模型,称为木模。炽热的铁水冷却后体积会缩小,因此,木模的尺寸需要在铸件原尺寸的基础上按收缩率加大,需要切削加工的表面相应加厚。在制造砂型时,要考虑上下砂箱怎样分开才能把木模取出,还要考虑铁水从什么地方流入,怎样灌满空腔以便得到优质的铸件。浇注时,要求铁水温度在1250-1350度,否则会影响铁水纯度、硬度。成型冷却后还要除砂、修复、打磨。
金秀波分到锻造班不久,班里出了一起安全事故,一名战士加生铁时,没注意到生铁被水淋透了,入炉后影响焦炭引燃,结果化铁炉霎时水蒸汽膨胀引起小爆炸,金秀波眼部受伤。指导员来病床看望时因势利导开导他:“我们每一个兵,就像机器的一个配件,只有协调一致,才能发挥力量,保证机器运转正常……”
一次一次春风化雨的思想工作,一个一个忘我奉献的老兵背影,一起一起完成任务时自我价值的具体体现,金秀波终于明白:军队为什么叫大熔炉?就是把一块块普通铁块投进去,把一个个优质产品锻造出来……
1975年,铁道兵裁军,大批干部要转业。团首长要修理连派战士去安置留守处为这些干部提供后勤服务。派谁去?“金秀波,派他去我放心。”连党支部一致意见达成后,指导员再次找他谈话:“秀波,铁道兵裁军是党中央、中央军委的重大部署,派你去协助提供后勤服务,是保证裁军任务在我们团完成的一个重要环节。你做的事虽然是买买车票,搬搬行李,送送家属小孩,实际上体现的是组织的关心,战友的温暖。你的工作做得好不好,关系团里的安置工作做的到不到位……”“指导员,你放心,我保证完成任务,保证不给修理连丢脸。”一封封寄往团部的表扬信,证实金秀波没有食言。
铁打的军营流水的兵。1976年,锻造班老兵退伍后,要派战士去新达农业机械厂学制模技术。“表现好,有头脑”,让人放心的金秀波成了选派对象。一年后,金秀波回到连队,带他的唐师傅在给连队的信中说:“金秀波是我带过的所有徒弟中最好的一位。”
金秀波提班长了。
金秀波入党了。
金秀波服役期即将满了。
家乡改革开放春意萌动。在部队的熔炉中锻炼得羽翼丰满的金秀波,盘算着如何快点退伍,回乡干出一番作为。1978年8月,因所在的部队奉命开拔青海省乌兰县查卡镇,参与修建青藏铁路,作为修理连的锻造班班长、又是技术骨干,金秀波退伍?想都不要想。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昆仑山下的查卡镇冬天白雪皑皑,夏日风沙阵阵,海拔高紫外线强,因缺氧饭都煮不熟,环境异常恶劣。部队开进时,营房要自己建,锻造炉要自己垒。有的战友一到宿营地就晕倒了,有的上阵两天,脸就脱皮了。作为班长、技术骨干,金秀波知道政治思想工作的魅力,但他更知道以身作则的力量。他时时想在前头,事事干在前头,带领全班战友克服了高源缺氧条件下焦煤燃烧不完全,熔铁火力不够等一个又一个困难,不仅圆满完成了配件锻造任务,也实现了安全生产事故的零发生。
致富路就像铺铁轨,基础稳才能跑得快
1980年1月,青藏铁路西宁——格尔木段通车,超期服役两年的金秀波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温州市瓯海区泽雅乡戈恬村。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李始盛开。尽管温州沿海地带改革春潮涌动,但作为温州一隅的泽雅却相对滞后。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道水,不少村民锅里的饭依然掺着杂粮,干活依旧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故乡那弯弯的月亮穿透了他的胸膛。“我必须为自己找条出路,必须带领群众找条出路,”——金秀波暗下决心。
1984年,戈恬村推行农村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村里老干部和村民推荐,金秀波进入了村委会。虽然不是书记、村长,但金秀波觉得,既然当上了村干部,就不能辜负大家的一片希望。
那是一个新旧思想交替的时期。一方面村民希望快速致富,一方面又由于传统思想的束缚,举棋不定,裹足不前。金秀波想起当班长时的经验,榜样就是无言的力量。他自筹资金,买来了拖拉机、脱粒机,以农田机械化提高生产效率。当一户户村民在他的帮助下,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后,村民给他投去了赞许的眼光:当过兵的村干部就是不一样。
先行一步的温州改革开放事业如火如荼,永嘉瓯北泵阀之乡异军突起,多家私营企业知道金秀波曾是铁道兵锻造技术兵后,都想聘请他。金秀波认为,帮忙干几天理理顺,作作技术指点可以,但长期打工不是他的选择。因为他心里有个梦,要先把自己富起来,再带领群众一起富。
金秀波家底不厚,第一桶金从哪里来?他想起了一块块废铁熔化,铸出一个个配件的锻造兵生涯。对,就从收废品开始。凭着吃苦耐劳、价格公道,1986年起金秀波成立临近有名的破烂王。正当他有了一定积累准备转型时,1995年,群众直选把他推上了村长岗位。
金秀波当村长面临的第一件事是温州要修建泽雅水库,库区里的十多家企业要搬迁,搬迁工业区选址就在戈恬村内。作为一村之长,金秀波忙了,他顾不上自己的生意,第一件事就是廉价处理废品站。
农村干部工作难,征地第一难。因为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戈恬村是泽雅第一村,有村民2000多人,人多嘴杂,情况也复杂。金秀波想起部队政治思想工作的优势,与其他干部一道,一家一家上门做工作。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讲清政策,权衡利弊,动之以情晓之以义。他讲方法讲策略,针对村民怕地征了以后没饭吃等担忧,组织村民到苏州工业区参观,现场说法感受工业区带来好处。他叫党员干部带头,叫亲戚朋友率先,先易后难。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最后工业区征地方案在村民代表代表大会一举通过,圆满完成工作任务。
工业区建成,给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解决了不少村民就业问题,有的开起了小卖部,有的增加了房租收入。如何发挥好政策返还的二产用房、三产用地的作用,推动群众持续致富又成了摆在他面前的一道难题。建起来,村集体资金确实有困难,而村民多数要求一卖了之、一分了之,有的村干部也提议一分了事。金秀波首先统一村干部的思想:“致富路,就像我们铁道兵铺的的铁轨,只有基础扎实,火车才能跑得快。卖了、分了虽然我们省事,但今后村集体经济发展就失去了基础。而村集体经济就是“池”,“池”满了,群众的“碗”就空不掉……”金秀波根据村自身经济条件自建标准厂房5亩,采取定向租赁的方式和其他企业联建63亩。2005年,戈恬村光自建的5亩厂房一期租金收益就超过500多元。这时,村民无不幡然醒悟,夸赞金秀:“有眼光、好办法。”
连续干了3届村民委员会主任后,又连续干了3届村党支部书记,期间,他还被瓯海区人民法院聘为陪审员。金秀波的政绩有目共睹,政策水平、公道正派、工作作风也是有目共睹。工作中,他无意流露出了高超的群众工作艺术,最尖锐的矛盾,在他面前都可以化干戈为玉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泽雅镇司法调解任务越来越艰巨,而一个优秀的人民调解员如凤毛麟角。
踏破铁头无觅处,就你——金秀波。
搞调解就像打山洞,风钻利还要讲技巧
1996年,金秀波这个老铁道兵,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工地”,走上了人民调解的工作岗位,当起了“和事佬”。
人民调解是中国特色的民主和法律制度,任务就是及时发现纠纷,迅速解决争端,夯实治安第一道防线,防止矛盾激化,预防,减少犯罪的发生,服务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职业很神圣,情况很复杂,过程很艰辛。
当好“和事佬”,先要成“百晓”。和当村干部时的调解不同,人民调解要求更高,双方签定的调解协议具有法律效应,可以作为督促当事人执行,或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依据。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社会发展,各种社会矛盾也发生变化,调解不再是过去简单的夫妻矛盾、邻里纠纷、宅基地及简单的债务债权纠纷,民事关系也日渐多元化、复杂化,已呈现诸多的合同纠纷,租赁、改制、破产、转让、拖欠工资、旧房拆迁、环境污染、医疗事故、交通事故、意外伤亡、工伤事故等,调解不仅涉及法律法规政策知识,还涉及人文道德、风土人情、市井行情等方方面面。金秀波再次当新兵,从加强学习入手。
调解协议是在不违背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的前提下,双方自愿达成的一种契约。这个“自愿达成”,金秀波常常比作比铁道兵打山洞还难,调解员不仅要“风钻利”,更要“有技巧”。一次,一名泽雅个体户到外地运输木头,当地一名装卸工因劳作不慎摔倒死亡。死者家人以扣车、不将死者埋葬等为筹码漫天要价。金秀波到场后,积极争取当地干部支持,指出运输车辆是第三方财产,与调解当事双方无关,应先予放行。并根据当地人死后,不过“头七”要下葬的风俗,视情给对方先预付部分抚恤费。正式调解时,金秀波从法律、当地相同事故赔偿幅度、死者年龄等多个角度阐述意见,最后达成双方满意的调解协议。
突发性事故不可能件件都诉讼至人民法院,尤其是一些比较弱势的村民,一不懂法律,二经济困难打不起官司,三是因医疗救治等急于取得补偿金,走不起司法程序。通过人民调解途径就地化解,可以缓解司法审判的压力,降低社会管理成本,对当事人来说则解决了时间、精力、走司法程序的相关费用等问题。通过人民调解途径解决民间纠纷,已成为当今解决社会矛盾的主要途径。人民调解员只有发扬奉献精神,爱岗敬业,公正办事,才能真正做到为民解难。2014年2月24日,泽雅工业区内一家鞋业公司发生爆炸事故,致现场两名务工人员当场死亡。事故造成不稳定因素,一时人心惶惶,谣言四起。金秀波等调解员随安监部门第一时间介入调查,侦查取证,疏导现场,安慰家属,为调解争取主动。经过几次协商,最终以76万元和80万元结案。看到纷争当事人握手言和之时,金秀波再次感到欣慰和付出的价值。
20多年来,金秀波经手调处的民间纠纷2000多件,调解成功达到95%以上,从未办理过冤假错案、糊涂案、人情案、窝囊案,没有出现调解后当事人发生信访、上访、申诉现象。金秀波本人也多次被镇、区、市司法部门和政府部门授予先进人民调解员和优秀调解员,2013年被温州市司法局评为一级调解员和优秀调解员。
2016年,金秀波虽然到达退休年龄,组织舍不得这样的人才流失,继续返聘并以其名成立老金调解工作室。泽雅镇区划调整兼并五凤垟乡、北林垟乡、西岸乡、周岙乡范围扩大后,有2万多套房屋待确权。金秀波根据这些房屋产权存在所有人华侨多,来回时间长、费用大,特别是疫情形势下更加不便的特点,与同事一道开展了远程公证等新型服务,目前已让1万多户确权人享受到了新型司法服务的红利。
金秀波宝刀不老,铠甲老兵再出征……
作者简介:周绍昌,男,1984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83254部队战士,南京军区卫生学校学员,解放军118医院宣传干事,温州晚报记者等职。
联系人:(铁兵)金建成
联系电话:13706668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