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全站搜索:
友情来稿/

追忆抢险金沙道 铭记铁兵真精神

作者:四川师范大学哲学学院2021级研究生刘婧 发布时间:2023-04-02 点击数: 稿件来源:站长推荐 责任编辑:元子

——师生徒步考察金沙隧道与锦川铁路石拱桥、德昌西站  (四川师范大学哲学学院2021级研究生刘婧) 

      ——师生徒步考察金沙隧道与锦川铁路石拱桥、德昌西站

  (四川师范大学哲学学院2021级研究生刘婧)

  一、

  2022年7月1日上午9点,我们在德昌县烈士陵园祭扫完铁道兵烈士后,便跟随蔡方鹿老师乘车前往成昆铁路施工过程中遭遇险情较为严重的一段铁路隧道——金沙隧道。车子停靠后,我们徒步走到火车轨道上,一边踏着铁轨前行,一边聆听着蔡老师讲述铁道兵先辈不惧艰难困苦,修筑成昆铁路的光荣事迹。

追忆抢险金沙道 铭记铁兵真精神(图1)

师生一行前往金沙隧道

  1968年蔡老师入伍,是铁道兵10师46团2连施工连队第一线的战士。作为一名老铁道兵,他对挖隧道的工序了如指掌:打眼放炮,出渣倒料。蔡老师回忆说:“铁道兵的所有工种中,除了木工,其他的我都干过。”然而蔡老师最专业的工种是爆破,爆破是所有工种里最危险的一项技术活,稍有差池便会被炸得粉身碎骨。当年蔡老师参军入伍时,还不到十七岁,蔡老师回忆说:“刚开始接触点炮时,手都发抖,老是点不燃。”但是铁道兵必须迎难而上,很快地他便战胜了恐惧,掌握了爆破技术。在铁路施工中,他亲手点的炮有一万多个,每次点炮都是生死的考验,好多次他都险些丧命。

  我们跟随蔡老师走进金沙隧道里,一眼望去,隧道里面一片漆黑,也看不到尽头。同学们便打开手电筒照亮,蔡老师再三叮嘱我们要注意前后方来车,还派同学专门负责留意火车动向,以便及时提醒大家躲避火车。隧道两边有很多圆拱形的洞,蔡老师为我们介绍道:“这是隧道里的避人洞,30米左右就有一个避人洞,一个避人洞能容纳七八个人,主要是为了维护铁路的工人在隧道检修遇到火车时可以及时避让。”同学们一时兴起,拉着蔡老师一起在避人洞前合影。为了安全起见,我们不能在洞内停留太久,便跟着蔡老师走出隧道,来到隧道口旁边听蔡老师讲他们抢修金沙隧道的事迹。

追忆抢险金沙道 铭记铁兵真精神(图2)

师生一起在避人洞前合影,本文作者刘婧(左一)

  打隧道,最怕塌方。1969年的春天,在金沙隧道的施工过程中,就经历了一次罕见的大塌方。蔡老师说:“成昆铁路隧道塌方是司空见惯的事,但是塌成通天洞的很少,当时石头泥土、山上的树木草皮都往下塌。大塌方时是4连负责洞内施工。此次金沙隧道大塌方,导致4连直接伤亡了好几名战士。每次部队施工有人牺牲,我们都会为牺牲的战友扎花圈,开追悼会。大家心情很低落,都不说话,得一个星期才能缓过来。”伤心之余,大家还要继续抢险。蔡老师与战友们把隧道里塌落的石块扒出来用斗车推出去,但是在隧道的塌方处,挖多少土石方,上面就塌多少下来,所以抢修隧道必须首先制止上面的塌方口不再向下塌方。

  当时8班班长被派出去支农,蔡老师作为8班副班长代理班长职务。他接到上级指示,命令8班与隧道里的抢险部队里应外合,攀登到洞外的塌方口去堵住塌方。蔡老师回忆道:“我带领8班的战士们沿着陡峭的山坡爬到上面的塌方处,只见塌方口呈漏斗形,有将近一个篮球场那么大。通天洞的塌方处不断往下掉泥土石块、树木草皮。隧道内的抢险人员用横梁、立柱甚至钢材都堵不住塌方。后来经技术人员勘测现场后,决定用混凝土浇灌来固定住塌方口,不让它再往下掉泥土石块、树木草皮。”

  制作搅拌混凝土就需要水泥、沙子、石块。石块可以在塌方处就地取材,但是山上没有水泥和沙子,这些就需要蔡老师与战友们从安宁河滩把抢险的物资背到塌方口。我们跟蔡老师站在金沙隧道口,此处位于半山上,下面距离安宁河面至少三四十米。这个位置再往上看就是山坡,蔡老师指着旁边的山坡对我们说:“当时那个山坡比这个还要陡,坡度大概有70度,并且山上完全没有路,从河边小道爬到塌方口上去有两三百步路那么远。之前中央电视台导演采访我,问我们往山上搬运了多少吨制止塌方的材料。我说当时也没有想用了多少吨材料,按照我们现在来算算看,一包水泥五十公斤,一吨就是二十包,我们一人一天大概要扛十几趟吧。另外搅拌混凝土还要用沙子,按比例是一份水泥需要三份沙子。一比三的比例,就需要把多于水泥两倍的沙子从安宁河边装入麻袋扛上山。每袋沙子也有100斤左右的重量。我们不分昼夜地干了三四天,一个人要扛一吨多吧。我们8班有十多个战士,就是十几吨吧。

  我们把水泥和装入沙子的麻袋用绳子绑在每个战士的身上,然后爬着往山上背上去。陡峭的山坡上充满荆棘,我们手脚并用,抓住树枝草根艰难地攀爬,军装被划破,四肢脸皮也被划流了血。如此这样把材料扛上山,还要搅拌成混凝土,把混凝土浇灌在通天洞口上,覆盖住塌方口。等混凝土凝固后,塌方口就不再往下塌土石方了,这样才算把塌方制止住。大家都干的体力透支,非常费劲。”

  听着蔡老师的讲解,我的脑海里浮现出蔡老师与他的战友们背着这些物资,喘着粗气,一袋一袋地把它们搬运上山;然后又挥汗如雨,搅拌混凝土,一铲一铲地浇灌塌方口的情景,心中不禁感慨万千,正是铁道兵战士们披荆斩棘、艰苦奋斗,付出了常人不可想象的艰辛,才改变了大凉山封闭落后的面貌,才使得新中国成昆铁路沿线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发展。

追忆抢险金沙道 铭记铁兵真精神(图3)

蔡老师在为大家讲解抢险金沙隧道的事迹

  “沙漠上一般建不成铁路,凡是设计修建铁路的地方必须要有水源,因为搅拌水泥必须要用水。而修铁路每天都要搅拌水泥混凝土。我们从山上引来水,然后把水泥、沙子、石块搅拌成混凝土。过去的水泥的标号就是100号,还有200号、400号、800号水泥,但现在水泥不是这么划分了。800号水泥主要是用来修桥的桥面,因为它很快就凝固了,修桥面就需要很快凝固,还有就是用于打拱也要凝固快才行。而我们用于制止塌方的100号水泥24小时就凝固了,凝固了就不往下塌了,隧道里的抢险施工人员就可以清理碎石了。清理干净之后就可以用立柱、横梁,在隧道塌方的掌子面用钢架子固定打拱支架,浇灌混凝土,然后就可以继续向前施工了。如果说,我们抢险制止塌方,每个人有100分力气的话,那我们就要超出个人的极限,使出120分的力气来干活才行,才能完成任务。最后经过三四天不分昼夜的连续奋战,我们终于覆盖住下塌的山体,止住了塌方。”

  平时隧道施工的过程中,也是危险不断。尤其是爆破工,这是最危险的工作。每天都要点炮一至两次,每次点20来炮。稍不注意,就要出事。蔡老师说,每个月初进隧道时,心里面就会默念,能不能在月底时安全出隧道?有的连队的爆破工,每年牺牲1人,连续四年死了4人。蔡老师当铁道兵5年,作为爆破工,没被炸药炸死,算是命大。在金沙隧道的施工中,有一次蔡老师的右脚心,被一根150毫米的大钉子扎穿了,顿时鲜血直流。蔡老师回忆说:“卫生员当时吓得不敢拔,我就自己拔,拔出钉子来就昏过去了。”战友们见状赶紧把蔡老师背下工地治疗,医生要求他静养半个月,蔡老师只休息了一个星期,就一瘸一拐地上工地干活了。听蔡老师讲述,除了爆破以外,他也不止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在金沙隧道抢险的过程中,我在掌子面,塌方处突然有一块大石从上面掉下来,就落在离我一尺远的地方。虽然进洞施工要戴安全帽,但是石头太大了安全帽也不起作用,如果砸到我身上,那肯定就死定了。”

追忆抢险金沙道 铭记铁兵真精神(图4)

师生考察金沙隧道,左四是刘洪兵主任

  1969年夏,由于连降暴雨,发生了泥石流,金沙中桥桥下打的桥墩面临冲毁的危险。蔡老师与我们讲起了那天深夜他在金沙中桥抢险的经历:“我们冒着倾盆大雨,沿着山坡抬大石头上去加固桥下石礅,我的个子比较高,一般往山上抬石头,矮个子在上面,高个子在下面,这样比较稳当。但那天抬石头的时候那个矮个子战士在下面,我就在上面了,结果抬的时候由于下暴雨一脚踩滑了,一下子就把我的腰像电击针刺一样给闪到了,就是急性腰肌劳损。然后去卫生所治疗,打封闭针。封闭针只能解痛,不能根治。就用中药三七泡酒擦,过了几个月才好。”听到这里,我突然想起毛主席的那句诗,“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为了西南地区的人民过上幸福生活,铁道兵战士们用自己的青春与生命织成了这条西南交通铁路网。

  在参观完金沙隧道后,当天中午我们又来到德昌县锦川铁路石拱桥。锦川铁路石拱桥跨立在成昆铁路上,两侧连接的是悬崖峭壁,下面是湍急的河流,河谷很深,不便打桥墩架桥。它是成昆线上11座石拱桥中仅有的两座空腹桥之一(仅次于一线天铁路石拱桥)。蔡老师为我们讲解道:“锦川铁路石拱桥于1969年完工,这是当年亚洲第二大跨度的铁路石拱桥,由我所在的铁道兵10师46团施工完成。”锦川铁路石拱桥全长67.31米,跨度48米。据资料显示,锦川铁路石拱桥使用了钢拱架,钢拱架的厉害之处在于其为不落地拱架,可以像桥梁一样直接跨河而去。在建造锦川铁路石拱桥的过程中,工字型钢拱架尽管用了6榀拱架均匀密排,而且相邻拱架工字钢的中心距只有0.35米。但是,由于荷载和跨度都较大,这密排的工字型钢拱架仍然不能承担全部的拱圈重量。为此,“西南铁路建设工地指挥部干硬性混凝土拱桥战斗组”,花费心血设计出了叠合拱架法,解决了这个难题,被业内人士称为“分环分段砌筑”法。多少年来,锦川铁路石拱桥桥承载着南来北往的火车,成为了成昆铁路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追忆抢险金沙道 铭记铁兵真精神(图5)

锦川铁路桥,这是当年亚洲第二大跨度的铁路石拱桥,由铁道兵10师46团修建

追忆抢险金沙道 铭记铁兵真精神(图6)

师生考察锦川铁路石拱桥

  由中铁十一局集团(原铁道兵1师)承建的成昆铁路复线德昌隧道于2021年顺利贯通,整个成昆铁路复线也即将建成通车。德昌隧道地处四川省凉山州德昌县境内德昌站至米易站区间,全长14365米,最大埋深约1000米,为双线隧道,设计时速每小时为160公里。蔡老师讲到:“以前铁道兵打隧道1米要花1000元,打一公里要花费100多万,现在修高铁一公里最少要花费一个亿。”

  2022年7月1日下午4点左右,师生一行前往德昌西站参观。进入德昌西站高铁站后,高铁站的接待人员首先带领我们参观了高铁站的综控室和消控室。作为车站“大脑”,综控室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核对调整后的列车运行图。据介绍,德昌高铁站的综控室播报系统是自动化,设置好列车相关信息,广播到时间就会自动播报。此外,高铁站的监控、空调、灯光的调节都由综控室控制。消控室的作用是强化车站消防安全保障,坚决防止高铁车站火灾发生。接着,我们来到了候车大厅。候车大厅建筑面积是3113个平方,南北长是82.6米,宽是37米。能容纳800人左右候车。大厅两边设置有卫生间、值班室、录音室、无障碍卫生间等。大厅的浮雕设计融入了德昌傈僳族服饰中的裙带文化元素,墙角处的花纹图案采用的是彝族文化元素,使整个大厅具有一种异域风情的美。

  成昆复线全线预计2023年初正式开通,成昆铁路复线全线开通运行后,成都至昆明列车全程耗时将从19小时压缩至7小时左右,并与成昆铁路老线实现客货分离,大幅提升攀西地区的铁路客货运输能力,对全线乃至凉山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追忆抢险金沙道 铭记铁兵真精神(图7)

师生参观德昌西站

  参观完德昌高铁站后,我们便乘车离开。坐在汽车上望着窗外的崇山峻岭,我不禁思绪万千。身处科技发达的今天,我们很少有人再去思考在条件艰苦的年代,要修建出成昆铁路是多么不易。铁道兵为了建设国家的战略运输线,背井离乡,到群山环抱、人烟稀少的地方,每天付出大量繁重的体力劳动,而且随时都有生命危险。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风栉雨,铁道兵前无困难。如今蔡老师虽已年过七十,两鬓斑白,但依旧精神抖擞,身体力行,我想这就是铁道兵精神在蔡老师身上的诠释和体现。作为后辈,我们要踏着铁道兵的足迹前行,让可贵的铁道兵精神永远流传下去!


(责任编辑:元子)
友情链接/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