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全站搜索:
友情来稿/

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 ——采访成昆铁路沿线村民纪要

作者:蔡方鹿 陈南君 采访整理 发布时间:2023-10-06 点击数: 稿件来源:站长推荐 责任编辑:郑建军

一、活动简介 本次采访为2023年重走成昆线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为了解和收集成昆铁路建设的珍贵史料,学习和传承“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铁道兵精神,2023年7月5日至2023年7月10日,在四川师范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老铁道兵蔡方鹿教授组织带领下,四川师范大学和四川大学共计25名师生进行了第十四次“重走成昆铁路”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截至现在,活动累计已有180余人次参与,足迹遍布凉山彝

一、活动简介

本次采访为2023年重走成昆线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为了解和收集成昆铁路建设的珍贵史料,学习和传承“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铁道兵精神,2023年7月5日至2023年7月10日,在四川师范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老铁道兵蔡方鹿教授组织带领下,四川师范大学和四川大学共计25名师生进行了第十四次“重走成昆铁路”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截至现在,活动累计已有180余人次参与,足迹遍布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德昌县、西昌市、冕宁县及乐山市金口河区等地,活动曾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报道,引起海内外的广泛关注。

本次的采访对象为成昆铁路沿线德昌县金沙村的两位村民。通过采访得知,这两位村民亲身参与过成昆铁路的修建,或帮助铁道兵砍伐木材,或为铁道兵摆渡过河。从他们口中,我们得以了解当时铁路修建的艰苦条件,以及铁道兵们付出的巨大牺牲,并且还原出一幅军民情深的生动画卷,也看到了成昆铁路的修建给沿线村民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

二、采访对象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德昌县锦川乡金沙村村民刁尚福。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德昌县锦川乡金沙村村民徐志顺。

三、采访纪要

    采访时间:2023年7月6日。

   采访地点: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德昌县锦川乡金沙村

   谈话人物:

   1. 刁尚福(金沙村村民,68岁,以下简称刁。)

     2. 徐志顺(金沙村村民,75岁,以下简称徐。)

     3. 蔡方鹿(四川师范大学杰出教授,原铁道兵10师46团1营2连8班班长,以下简称蔡)

     4. 实践团队全体同学

    记录整理:陈南君(四川师范大学中国哲学专业2022级硕士研究生)

 

   蔡:我们以前在二连修铁路的时候,你是在金沙大队三队吗?

   刁:对 。

   蔡:你在金沙三队放羊?

   刁:是。

   蔡:放羊是也记工分?

   刁:是。

   蔡:一天算多少分?

   刁:记一分。

   蔡:男强劳力是十分?

   刁:强劳力加早上12分,白天10分,妇女一天只有8分,还要什么都得行,样样得行,做什么都得行。一般的就只有7分,我们才4分,因为我们还没多大。

   蔡:刁大爷你今年多大呢?

   刁:68,你们当兵的年龄都大。

   蔡:我当兵是最小的。

   刁:他(徐志顺)要大些,他有75。

   蔡:那么这位是金沙大队三队当年的社员,叫刁尚福,当时我们修铁路他就喂羊,给集体放羊。

   刁:挣个四五分工分不错了

   蔡:那么他今年68岁,你这个上学上到几年级?

   刁:6年级都没干满,没有上中学,那会经济艰难,还吃了两年国家补助,7角钱学费都付不起。

   蔡:当年刁大爷家里面比较困难,小学没毕业就没读书了,去放羊。我们过去是二连八班的,打过金沙隧道,金沙隧道出来刷边墙。以前有一个三米二小桥,现在还有没有?也可以打个涵洞,就这个修铁路防止山上的水把它淹了,涵洞也有一米多宽,人都可以通行。什么叫涵洞呢,因为你修铁路就要把以前的路断了,它上面要流水,小一点的溪流就通过涵洞,涵洞就一米多宽,一米多高,可以让水流下去。我们看到的金沙中桥,因为水比较大所以要修一座桥,这附近有个四号桥,就是大桥,安临河的就是四号桥,铁道部管辖的大桥局专门修大桥,这里的四号桥是大桥,我们路过的这个中桥是金沙中桥。刚才问这个刁大爷,我以前还修过一个三米二的小桥。就比涵洞大一点,比小桥还小一点。那就请刁大爷给我们同学们讲一讲,当年我们在金沙大队的时候你的所见所闻。

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 ——采访成昆铁路沿线村民纪要(图1)

采访村民刁尚福(右四)、徐志顺(左三)

   刁:我们当时用拉土机,拉土机是在山上,把它自动开起,就把泥巴刮起,刮满了就把土送出去,但都是面方。

   蔡:对对对,也有机械,我们快施工完了

   刁:你们来是专门打洞子的,架桥的。

   蔡:挖土机就是机械。

   刁:没有挖土机,它叫拉土机或推土机,是推土机拉的一个斗斗,挖土机都是进口的。我们这只有五台推土机,推土机大石头干不起,推不动,它的泥斗里面有个铲子可以把碎石头刮起走。

   蔡:那时候你多少岁呢?

   刁:那时候我们才十来岁。

   蔡:打一方给你们多少钱?

   刁:那会儿不给钱,只是评点工分,完全是为了国家建设。等于是公社,公社分下来。

   蔡:你们金沙大队是哪个公社?

   刁:锦川公社,当时就是,给你分了一个人一个队整多少,吃了早饭就要干。

   蔡:你们还管饭吗?

   刁:当兵是吃国家的,我们自己吃,有对象的就多一点,像他们有媳妇的就是七分左右,我们可能就是两分三分,队长要看你老不老实,你不老实的话,还要扣你的工分。晚上还要在沟里面放水,挣两份儿工。

   蔡:你们放水是为了干嘛?

   刁:是为了灌田,你不放没有水,64年了县上才给我们补助建了抽水机,两罐20瓦,租不起,我们一共种了570多亩水稻,用得起啥子哟。

   蔡:我记得你们这以前还有许多甘蔗。

   刁:甘蔗是后面了,甘蔗是后面建起糖厂了,我们锦川有个小糖厂,糖厂建起了就是种甘蔗,后面又建了一个生产白糖,之前那个生产不了白糖,是黄糖,除了这些就没有经济来源。

   蔡:他们生产队的这些甘蔗比较多,就卖给我们,我们刚来的时候两分钱一斤,我们离开的时候就一角一一斤了,涨价了。

   刁:现在包干到户了,80年81年包干到户了,主要要感谢邓小平。

   蔡:现在你们家种什么呢?

   刁:水稻。

   蔡:除了水稻还有什么?

   刁:下面还有大棚,种蔬菜,现在这个季节就种水稻,水稻收了之后就种豇豆。

   刁:因为修这个铁路是最艰苦的,爬山是最辛苦的,他们铁道兵来都是坐的船,我们这的船小不大,开始拉一些材料用的是船,他们来了几个月后才搭起便桥,便桥搭起了以后就搭起了吊桥。

   蔡:就是铁索桥。

   刁:他们铁道兵要拉点东西,汽车才干得过来,铁路是人工挖的,人工连成路,涨大水就没了,第二年干了他们又重新干。

   蔡:我们修的铁索桥就在金沙隧道下面,现在冲毁了,98年发大水,就剩几根钢绳了。

   刁:这就是当时铁道兵干的,当时都是木头的,你们看到的水泥墩都是后头了,七几年八几年了。

   蔡:之前还有大的铁索桥现在还在吧?

   刁:小高才有大铁索桥,我们这只有一般的桥,一般的过人,汽车就从下面过,他们铁道兵的车子基本是解放牌,老解放。修铁路当时是人工挖出来的,铁道兵当时是三班倒,不停地干。挖完了,要安一些小轨道,推出来到,当时我们国家就这么落后。

   蔡:这个大爷说的是我们挖出隧道里面的石渣要推出来倒,要安比较窄的小轨道,上面是斗车。

   刁:我们叫小方车,现在全是机械化,当时是两到三个人推一个。

   蔡:两个人推一个斗车,我们用斗车装0.75立方的石渣出来倒,那个陈福生大爷就是推斗车把右脚踝给粉碎性骨折了,现在在德昌县养牛场,他是民工,不算铁道兵,不穿军装的。

   刁:民工队,我们这也有,反正都是成都外头搞起来的。

   蔡:他们民工中队挨着我们二连。

   刁:民工队都是铁道兵带起的,我们当地没有,都是外头召集的。

   蔡:我们一起施工,都是两江,中江、内江来的。

   刁:好几十人。

   蔡:一百多人哦,一个中队,他们收入比我们高。他们不进洞,进洞危险,就洞外施工,铁道兵才进洞。

   刁:进洞是铁道兵,民工就干外面的。

   蔡:我们修铁路的时候,这两位大爷他们是金沙大队三队的,他们这些社员协助我们铁道兵敲道渣。

   刁:敲道渣,打洞子,还要砍那个备经材,你打了一节,它洞两边是靠木头撑起的。

   蔡:横梁立柱。

   刁:撑起一节又打一节。

   蔡:备经材是哪两个字?

   刁:备就是预备的备,砍下来备用。

   蔡:北京的京吗?

   刁:是经济的经。金沙隧道基本上都是我们去砍的,我们砍完后,他们当兵的工作人员说长度要多长,周长要多长,然后他们拿去按耙钉。他们铁道兵什么都有,红炉房什么都有,反正做好了就排着队拿,底下不是有人吗,还往上面往上吊。

   蔡:上坑道,下坑道。你们在山上砍下来?

   刁:是啊,山上砍下来。

   蔡:然后就送到隧道口?

   刁:生产队安排我们砍下来,然后拉到指定地点,然后他们当兵的就直接拉走。

   蔡:我们的坑道有横梁,下面两根立柱,你们看电影,和《上甘岭》那个坑道一样。

   刁:对,和那个坑道一样,全部用木头拼起来的,上面也搭的木头。他们当兵的打这个洞子,就全部只能用桩钉桩的,你不桩它就会散开。

   蔡:就是固定两个粗木头的大钉子。

   刁:把它扣起,它就连成一块了。主要是时不时放炮震动,他们人在底下就安全,上面掉下来的石头砸不到人。我们当时就叫它备经材。

   蔡:反正就是搭横梁立柱。

   刁:现在的科学哪里还用这个,我们修这个电站山里面要打个洞,人家全部是钢筋、钢架,(当时)哎呀太穷了,要不是他们铁道兵,你叫谁干谁都干不了。

   蔡:打了那个上道坑、下道坑,就用他们生产队提供给我们的木料,打完之后还要拆掉,要打拱,打拱之后还要打边墙,就把以前的木头都撤掉了。

   刁:边拆,边退出来。

   蔡:因为打这个隧道不能像现在全断面开挖,它要分不同的工序,先打上道坑下道坑,中间还有个漏斗,我这个脚被钉子扎穿,就是从上道坑跳到是跳到马口上,马口就是上道坑和下道坑中间的岩石,叫马口。

   刁:它是两层,你人工干,不像现在都是机械化,现在挖掘机直接挖。(当时)使用备经材搭起来,人就容易站在上面。

   蔡:你们当时最主要一个是倒道渣,还有一个是砍备经材提供给我们。

   刁:这个洞子还没有很长。

   蔡:七百,不到八百米,将近八百米。

   刁:你不搭起,人上去就站不了,所以搭起了人要站在上层,用风枪打,打了还要放炮。

   蔡:他们生产队的砍,我们当兵的也砍,就是木头不够用的时候,我们也去砍,我们去砍的时候,你们生产队的队长不给我们砍,为什么呢?砍了之后它就不能卖钱,他们自己砍了之后可以卖钱,就分红。

   刁:挣工分,反正十分就有两角多钱。(木头)买成钱了年底会计算出来,你家有多少工分,给多少钱,两三角钱,十分工,农民就靠这几分工。

   蔡:干一天,当年十分工才两三角钱,我们一个月是6块钱,一天也两角钱,跟你们也差不多。

   同学:相当于你们干一天才换得一斤大米。

   刁:换不了,十公分才换的了。

   同学:哦,只有做到十工分才能换得了。

   刁:十工分最多两角钱。包干到户以前我们最多就拿到九角多,最高了。

   同学:你们当时不是吃的大锅饭,还是换米回来自己煮来吃。

   刁:自己煮来吃。大锅饭的时候我们还要更小,不晓得才几岁。

   蔡:那位大爷你叫什么?

   徐:徐志顺。

   蔡:我们在修铁路你在做啥子?

   徐:你们来了我就划船嘛,给你们当船工,后面又修起提灌站,我们又抽水,就是你们洞坑那有一个提灌站。

   蔡:金沙隧道洞坑。你们那时候划船有没有翻船死人的?

   徐:没有。

   蔡:上一次听说翻了一船,死了18个人。

   徐:那都是后头了。

   蔡:你没有遇到过。

   刁:我亲眼目睹过。一个小木船,装二三十人的小木船,裝多了,然后就进水。

   徐:你们铁道兵来,我们就提前划出来,接你们过去,都是划船,开始是拉的材料,你们来了第二年才搭的便桥。

   蔡:铁索桥。

   徐:不是铁索桥,是木头搭的。

   蔡:铁索桥什么时候搭的?

   刁:铁索桥都是后头了。

   蔡:我来68年以前就有了。

   徐:67年可能才搭的。

   蔡:67年搭以前你都是船工。

   徐:嗯。

   蔡:你讲一讲翻船的事。

   徐:翻船是别人,我们不晓得,我们接你们铁道兵过河,都是干季划船,雨季就不划了,雨大就不划了。

   蔡:翻船是哪一年?

   徐:翻船好像是铁道兵没来以前。

   蔡:没来以前才翻,修了铁索桥就不翻了。

   刁:铁道兵来了翻个船要把他们累死。

   徐:大概是62年,59年还翻了一次,一共两次。第二次是水大了,死的人多一些,头一次是干季,没死几个人。

   蔡:没有水都能趟着过去,冬天的时候。

   徐:铁道兵修铁路还是非常辛苦的,修还要人挖,那时候还没有机器,就只有个推土机,推土机很笨重,推土机挂个大弓,叫拉土机。

   蔡:我们都快修好了,推土机才进线。

   刁:铁道兵先来,先打洞子,然后算好了从哪里过,土方就用推土机。

   蔡:对,就没有石方了。

   刁:推土机、拉土机都是面方。桥就属于他们搞。

   蔡:一有石头我们就要放炮,要炸,推土机就不用放炮,石质比较好的,没有山,没有石头的,他们推土机几个连就来了。

   徐:最先的修铁路,石渣都要要,把地面铺高,这样火车才拉得了材料。

   蔡:要铺枕木。

   刁:当时的枕木都是木头的,现在都是水泥的。

   徐:铁道兵他们来,(他们)包括我们农民生活都很差的,一天有时候只有一顿,只有一个汤菜,一个素菜,有时候两三天才吃得到蛋。铁道兵修铁路,这么艰苦还要来支援我们农民,帮我们农民摘秧子,打谷子,还来支农。

   蔡:大家还有什么要问两位大爷的?

   谢韬宇:我想问一下大爷,你们大概那几年的时候你们才感觉生活稍微好点了?

   徐:生活好点从修了铁路之后,也是在70、71年以后就好一点了,因为修了铁路,有吊桥这些,你上街就方便,后面我们农民还买自行车来骑了,而不是你坐船要一天半去一个地方,第二是你买不起(自行车),买得起也没有地方骑,因为没有路嘛,所以铁道兵来,铁路修通了,还是对我们当地农民有好处。我们这就有两座桥,有一座是大铁桥,过得了汽车。

   蔡:小高那个就过得了汽车。

   徐:都是铁道兵后面修的了。你有了路有了桥,就方便了,东西才卖得出去,才变得成钱,所以生活才能提高,然后高速路修通了,水泥桥建起,要赶去成都,早晨去,当天去当天就回了,物资各方面就畅通了,生活各方面就好了,所以生活改变就是铁路修通后慢慢改变了。

   蔡:以前他们都是土块搭的房子,现在都是砖房了。

   刁:一个是政策,沾共产党的福,二个是沾了铁道兵的光。共产党派他们来,把吊桥修起就走了。

   蔡:我们也得到你们很大的支持。

   刁:共产党是大方向,他有这个政策,派他们来修铁路,仅仅是这一点。我们没太有嘛,不知道机制,他(们)知道怎么修,把所有东西都做起,实际上他们才是最艰苦的。

   蔡:我们当时的军民关系很密切,我们看电影,都请你们来,坝坝电影。

   刁:还帮我们摘秧子呀,打谷子啊。

   蔡:就是(《卡莎莎》)歌词上写的都是我们干的啊。

   刁:你们二连鞠连长大概死了吧?

   蔡:二连长是鞠雷霆,鞠连长山东人,现在起码八九十了,我没联系了,恐怕不在了,他是朝鲜战场老兵退下来的。

   村民:他当年在这当连长,好像30几了。

   蔡:他喜欢喂猪,喜欢打篮球,那个连长起码90了,要是活着的话。

 

访谈心得:

“铁路修到凉山下,彝家的心里乐开了花……春天帮我们来播种,秋天帮我们收庄稼……”这首《卡莎莎》是在成昆铁路沿线彝族群众中脍炙人口的歌曲。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出发之前,我们每一个人都学习了这首动听的歌曲,知道了“卡莎莎”是彝语谢谢你的意思,并了解了其中歌词的含义。但在之后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大家才慢慢真正意识到,这首歌的歌词之真,情感之深。

成昆铁路,作为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铁路干线,连接着四川成都和云南昆明,承载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使命,同时也是“三线”工程的重要部分。成昆铁路沿线,山高水阻,地理条件十分恶劣,铁路修建之初,在没有机械化设备的帮助下,铁道兵们在艰苦的条件下,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实现了成昆铁路的顺利通车,造福了沿线百姓。因此,成昆铁路的建成通车也被列为“象征20世纪人类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迹”。如今,当我们坐在新成昆铁路的动车上,飞梭于群山之中,遥望窗外,原野蓝天,高楼林立,还有路旁一掠而过的风力发电机,都让我们不由得心生感激,正是铁道兵们和铁路建设者们的艰苦付出,我们才能享受如今富足便利的生活。

回首成昆铁路历史,其建成通车离不开铁道兵、铁路工人的付出牺牲和沿线群众的支持帮助。听到参与修建老成昆铁路的村民述说那段峥嵘岁月,铁道兵们在高山峻岭、险峻峡谷等严峻的地质条件,以及极端恶劣的气候环境下,不怕牺牲,勇往直前;沿线村民们在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积极响应,竭尽所能,我们不由得心生敬意。在采访过程中,我们知道了歌中“收庄稼”“帮播种”是对当时军民关系的真实记述,甚至铁道兵还邀请村民们坐在前排,一起观看电影,而村民们也不停帮助铁道兵部队砍柴、拉土,这一幕幕场景都是军民情感血浓于水的真实写照。成昆铁路的建成,也深刻改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铁索桥和公路的修建,使彝族人民跋山涉水的传统交通方式有所转变,火车通车,汽车畅通,到大山之外采购物资变得便捷,而本地的产品也得以向外输送,文化交流变得频繁。这一切都得益于国家对西南民族地区和成昆铁路的重视,也得益于铁道兵们日以继夜的付出,正如村民刁尚福所说:“一个是政策,沾共产党的福,二个是沾了铁道兵的光。”这一刻,我才真正认识到,成昆铁路沿线地区的人民为什么对成昆铁路、对铁道兵的感情如此之深。

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 ——采访成昆铁路沿线村民纪要(图2)

金口河铁道兵博物馆前合影(右三为本文作者陈南君)

“卡莎莎卡莎莎,卡莎莎卡莎莎,修路的大哥卡莎莎!”本次活动在这最后一句歌词的歌声中结束。经过六天的走访,我们也对《卡莎莎》这首歌曲的情感有了更深的体会。在那个峥嵘岁月,铁道兵和当地群众一同,开辟出了一条康庄大道,并在此过程中结下了深厚友情,谱写了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的历史篇章。


 采访整理人简介:蔡方鹿:四川师范大学杰出教授、博士生导师、原铁道兵老战士;陈南君:四川师范大学哲学学院2022级中国哲学专业研究生。


(责任编辑:郑建军)
友情链接/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