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全站搜索:
学兵战友/

炮眼儿里的手电光

作者:王小汾/二师六团学生三连 发布时间:2024-01-19 点击数: 稿件来源:徐国伟推送 责任编辑:沙海驼铃

在铁道兵、民工、学生连的共同努力下,1972 年6月14日,小米溪隧道下导坑贯通。


炮眼儿里的手电光(图1) 

我在汉江边

 

在铁道兵、民工、学生连的共同努力下,1972 年6月14日,小米溪隧道下导坑贯通。

七十年代开凿隧道时,除非地质状况良好可以采用全断面开挖之外,一般都是采取把隧道分为下导坑、上导坑和中槽,分层开挖的施工方式。相对开挖面积小,掘进速度也比较快,而且也比较安全,施工成本也较低。

开挖时先开凿下导坑,待下导坑掘进一段距离后,就开始掘进上导坑。爆破后产生的石渣通过漏斗排入下导坑,由斗车运出隧道。上导坑掘进的同时,也就进行拱顶混凝土衬砌。然后落中槽、砌边墙。

所以,下导坑的掘进将决定整个隧道的掘进过程。

这是我们铁道兵5806部队学生三连,从1971年5月8日开始,进入下导坑掘进以后的一个重要节点。在过去的近一年的时间里,我们在下导坑的掘进中,充分表现出学生连善于学习、善于琢磨,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优良作风。不长时间就超过了本应打前锋的平行道,创造了铁路隧道掘进史上的奇迹,使得铁道兵部队大为振奋!营部及时调整了掘进方案,调配学生连接替部队进入平行道施工。经历了塌方、涌水等复杂地质情况,甚至牺牲了两位同学后,迎来了重大胜利。

这一天(1972年6月14日),我们排上早班。就是从早晨六点到中午十二点的工班。进入小米溪平行道,走了长长的一段路,经过了1971年9月7日塌方时的排架群、又经过几个横通道,终于来到下导坑掌子面。架起风枪,确定了炮眼位置,风枪班的人开始凿孔。我们清理石渣的人也开始紧张地扒渣。因为之前已经听说我们这边即将和对面的四中队汇合,只剩下1.8米,下导坑就要贯通。

开始施工两个小时后,王明州的风枪突然向前一冲,几乎把他带倒。他赶紧关闭风门,风枪停止了转动。拉出钻杆一看,在齐胸高的位置上,出现一个炮眼儿,用装炸药的竹棍,捅了一下,是通的。朝里瞅瞅,啥也看不见,但能感觉到有一股风从炮眼里吹了过来。我们不禁欢呼:“打通了”!排长让大家安静下来,说:“还有十几个炮眼没打,现在喊叫不顶啥,赶紧干!”他说得没错,大家又开始紧张地干活。

十几分钟后,我正把一簸箕石渣端起来,准备倒在斗车里,不等我转身,就看见从这个炮眼里有手电光在晃动。我喜出望外,忘掉周围一切,嘴里喊着“有光!有光!”就往炮眼儿跟前一扑,结果把正弯着腰扒渣的王溪村撞倒在石头上。他挺起腰,转头对着我就是一阵乱骂。他挽起袖子,让我看他胳膊一侧在石头上蹭出的血痕。由于他戴着橡胶防尘口罩,也听不到他的骂声,只能看见他的脸涨得通红,眼睛瞪得如同大雁塔门前的石狮子,防尘口罩在激动地颤动!他肯定是用最解恨的“陕骂”来发泄他的情绪。我也顾不上解释,只是给他示意那只有光的炮眼儿。他转过身去,也愣住了。人们这时候都看到那只光束,几台风枪也都停了下来,隧道里安静下来。三排长肖兴业,扒在炮眼儿上和对方互通身份,得知对方是四中队营部的技术员,他们是来查看情况的。他又询问对方,这个炮眼儿在对方什么位置?对方说在他们中心偏左靠上的位置。通过交谈,我们知道四中队的下导坑比我们这边,要窄四分之一,但是中心线不偏不倚,正好对齐。这就是科学!一年来,我们三营和四营从隧道两头朝着隧道汇合点“盲打”,最后的结果是一毫不差的接头。3400米的隧道,铁道兵的测量员和我们连的测量员朱建恒功不可没!按照测量员的说法,我们还多掘进了300米。最后,我们提醒对方注意安全,我们一会儿就要放炮。

剩下的事就顺理成章,炮眼儿打完后,装药、点炮。我们离开掌子面躲炮。炮响之后,我们来到掌子面,看到隧道已经贯通,将近一人高的石渣堆在原先的掌子面上。隧道里空气清新,贯通后的来风把爆破产生的烟雾吹得一干二净。没有对方的施工人员,我们也意识到了,原先在电影里看到成昆铁路隧道贯通后两面的施工人员欢呼、拥抱、扔帽子的镜头都是补拍的。施工人员已经很累,施工结束后只想着回去休息,哪有心思等着拍电影?今天如果不是最后一炮,我们出完渣,就回连队去了,大家之所以留下就是要看看隧道贯通后的效果。

翻过石渣堆,首先看到距离汇合点四五米的地方,紧密地树立着一排原木,这是对方防止爆破碎石飞舞伤人而立起的。我们走到四中队掘进的隧道里,看到一些四中队的民工坐在地上休息。他们根本不相信我们是三中队的学生。嘴里用陕南话说着:“你们学娃子就会骗人!”在四中队的隧道里,感觉就是不如我们三中队的隧道敞亮、整洁。他们的下导坑是窄窄地一溜,排架支撑木都是歪歪扭扭的,不成样子!

一会儿功夫就走出隧道,来到四营的范围。我和其他几位一商量,不从隧道返回了,就从洞河团部走回去,这就要绕道二十里路呢!我们几个就像是凯旋归来的勇士,抱着雨衣雨裤,穿着高筒靴子,雄赳赳,气昂昂地走回连队驻地。

在隧道掘进中,由于施工需要,我们连队也进行了几次班排调整。视施工需要,一个阶段是三个排施工,过了一段时间又是四个排施工。就拿我所在的班来说,开始是二排五班,后来是三排七班。

 

炮眼儿里的手电光(图2) 

上图为我们班全体。

左起,第一排:陈和平、王溪村班副、王明州班长、刘汉卿;第二排:雷祖歌、王小汾、范  华、李德民;第三排:张志斌、贺启安、郭义本、朱爱国。

其中,陈和平、雷祖歌、范  华、李德民、贺启安几位战友,先后离我们驾鹤而去。祝他们安详!

 


(责任编辑:沙海驼铃)
友情链接/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