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全站搜索:
战友风采/

【战友风采征文】平凡医者的不平凡人生

作者:铁四师二代/ 刘英 发布时间:2024-02-27 点击数: 稿件来源:钟佩君推送 责任编辑:春伢子

  刘雯清今年92岁了,一生平凡又传奇,经历过很多共和国的大事件。离休前任铁道兵四师医院副院长,一生笔耕不辍,用文字记录了30多年在铁道兵服役的见闻,现在还是一个闲不住的军休干部。

【战友风采征文】平凡医者的不平凡人生(图1)

   刘雯清今年92岁了,一生平凡又传奇,经历过很多共和国的大事件。离休前任铁道兵四师医院副院长,一生笔耕不辍,用文字记录了30多年在铁道兵服役的见闻,现在还是一个闲不住的军休干部。

  1932年刘雯清出生于河北保定,小说《野火春风斗古城》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该书作者李英儒曾是他在第一军医大学时临床学院的政委。1948年11月保定解放,华北医科大学在保定招收学员,这所大学的前身是创建于晋察冀根据地的白求恩医科大学,后改为第一军医大学,刘雯清和几个同学一起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怀揣报国梦,刘雯清努力学习政治、军事医疗技术,在军医大学期间入党,成为部队医疗技术骨干。1952年12月大学毕业,他被分配到条件艰苦的铁道兵部队,主动加入了抗美援朝出国作战队伍,回国后参与黎湛线、武汉长江大桥建设,为强军建设“大比武”做医疗保障工作,刘雯清同志被选拔为铁道兵援越抗美先遣队员,多次带领医疗队抗震救灾、抗洪抢险,参与京原、太岚、兖石铁路建设…… 在国家危难、经济和国防建设中救死扶伤。刘雯清同志的一生印证了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的使命担当。

  一、战斗在朝鲜多荣耀

【战友风采征文】平凡医者的不平凡人生(图2)  

  1952年刘雯清从军医大学毕业,被分配到铁道兵团四师卫生连,来部队报到后,便连夜和5名同学乘车赶往安东(今丹东),走上了抗美援朝战场……

  入朝后,他看到城市、村镇断壁残垣,敌机每天三五成群的来袭,投下成吨的炸弹……所在的卫生连,位于成川郡支氏里一条荒凉的山沟里。除完成每天必做的接诊、值班、查房、换药、手术等医疗工作之外,就是上山伐木,自建临时房屋,收治伤员。

  刘雯清回忆:1953年4月的一天深夜,阳德车站抢修铁路的部队被炸,伤亡人数多,上级命令他迅速带3名卫生员,赶赴阳德抢救伤员。到达现场后,看到火车站被炸得稀烂,残存的树枝上,还挂着零碎的血肉和棉衣碎片,负伤战士躺在地上呻吟,他们立即给伤病员止血、包扎、固定,轻轻地将伤员抬上汽车。此时,防空哨响起了枪声,敌机又突然飞临车站上空,投下照明弹,并俯冲、扫射、投掷大量的子母弹、杀伤弹,阻止我军抢修铁路,他们不顾生死将伤员隐蔽在残墙边。敌机返航后,他们连夜为伤员清理伤口、包扎、做手术……

  1953年6月,朝鲜战争即将停战,为了保证钢铁运输线的畅通,上级命令用最短的时间,将北起新幕南至开城的一段临近“三八”线的铁路修通。接到任务的铁道兵团四师四团立即出发。刘雯清作为临时从师卫生连抽调的军医随部队开赴战区,承担为干部战士防病、治病和战时救护等任务。抢修时间紧迫,搭的临时帐篷潮湿、闷热,雨后,官兵们患皮肤病的人很多,特别是大腿内侧皮癣发病率很高,痒的战士睡不好觉。加之维生素严重缺乏,施工任务紧张,体力消耗大,发病率高,医护人员心急如焚,他因陋就简为战士们涂药,缓解痛苦。

  抢修铁路期间,白天美国飞机对抢修现场采取密集式轰炸,夜间美国飞机先投照明弹,再投重型炸弹,破坏抢修铁路。记得1953年7月12日下午17时左右,美军B—29轰炸机,对新幕以南进行了狂轰烂炸,战士们来不及撤离现场,一营二连有4名战士被炸身亡,连完整的尸体都没有找到,医疗小组掩埋好烈士的尸骨后,又将负伤的7名战士后送回医院救治。

  龙津江二桥地处 “三八”线附近,是美国飞机轰炸的重点,铁道兵团克服困难,做到“人在路就通”,7月下旬就完成了工程任务,火车开到了“三八”线。朝鲜战时铁路的抢修是铁道兵团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在战斗中刘雯清右膝部被美军飞机轰炸散落的弹片击伤,评为“八级伤残”。后来他将在朝鲜战场上的难忘经历,写成《火车开到“三八”线》、《反“绞杀战”》、《战斗在朝鲜多荣耀》等多篇文章,发表在《军休之友》、《中国老年报》上。

  二、亲历“黎湛铁路”、“武汉长江大桥”建设

  铁道兵四师抗美援朝回国后,驻扎在陕西渭南至临潼一带休整。1954年8月师机关接到上级命令,要求在一年内完成黎湛铁路新建任务。8月上旬,刘雯清作为四师卫生部门的军医,和部队一起沿“黎湛”公路前进,到达湛江市赤坎区。从1954年9月开始,四师指战员从廉江县的江头桥至湛江段64公里线路上,奋战9个月,于1955年7月1日黎湛铁路正式通车。作为军医在为伤病员服务的同时,也多次深入基层防病、治病,抢救伤员并到现场参加义务劳动。

  1957年春,铁四师19团、20团跟随师机关由广东湛江移师武汉,承接长江大桥附属工程建设。在这期间除日常出诊外,刘雯清参加技术革新,研发了一项“倒睫治疗”技术,还用中医、中药治疗肛瘘、痔疮,撰写的两篇论文被铁道兵部卫生处专刊采用。

  三、为“反空袭演习”、“大比武演练”做医疗服务工作

【战友风采征文】平凡医者的不平凡人生(图3)  

  1961年4月铁道兵参与北京军区反空袭战役演习,铁道兵演习科目是,北京至天津一段铁路被敌机炸毁,如何制定抢修方案,组织兵力施工作业,通过现代化通讯设备指挥作战。铁道兵总指挥是中将刘金轩副司令员。上级派刘雯清带医疗组,担任演习部队医疗保障服务工作。医疗组每天巡诊、特别是食堂的每种饭菜都要医疗组先尝第一口,保证不出事故。在巡诊时感受到指战员勤学苦练,把演习当实战。他接触到的几位高层领导都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由于是实战演习,保密严格,铁道兵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医疗组也圆满的完成了医疗保障任务。

  1964年8月,各兵种响应中央军委号召,开展郭兴福教学法现场比武大会。刘雯清有幸参加铁道兵组织的郭兴福教学法在山东泰安的比武大会。铁四师负责大会组织保障工作,刘雯清带了两名医务人员,组成医疗保障组,顺利完成比武大会的医疗保障任务。

  四、秘密入越、执行援越抗美特殊任务

【战友风采征文】平凡医者的不平凡人生(图4)

  1966年5月下旬,刘雯清正在16团4营搞卫生防病工作,突然一辆吉普车将他接到位于房山县磁家务的师部,接受秘密任务,上级要求四师各专业派一人,由四师副参谋长贺魁敏带队组成的21人团队,赴越南“见学”。主要任务是为部队进入越南开展防病、治病、医疗机构设营、医药供需、现场卫生保障等工作进行调查研究、制定方案,做好部队入越的医疗保障。

  1966年6月, 经友谊关进入越南,沿着1号公路冒着美机轰炸,到达隐蔽在山林的中国志愿工程队第一支队机关所在地(铁二师师部)。一支队主任龙桂林、政委郭延林接见了他们,并由一位副参谋长介绍了入越参战抢修、改建铁路情况,以及越南地理、环境、气象、风土人情、注意事项等。一支队负责友谊关至河内167公里的铁路管区抢修和运输保障工作。

  刘雯清与战友们住在同模的山林旁,部队居住的是单层帐篷,天气闷热,又有蚊叮蛇扰,指战员在高温(40摄氏度以上)、阴雨连绵、敌机不断轰炸的情况下,坚持施工。很多战士患上了皮肤病、疟疾等病,刘雯清为战士换药、治病,在第一线做医疗救护工作。他清楚地记得,一天夜间10点左右两架敌机,进入同模车站上空,先投照明弹,然后又飞来了4架敌机,对准同模车站投弹,将车站的火车炸毁,车站被炸了五个大坑。敌机走后他们和战士们一起挖土,填平弹坑,扛枕木,抬钢轨,及时完成了铺轨任务,保证了军运物资道路的畅通。铁道兵指战员用鲜血和生命筑成了“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有力地支援了越南人民抗美救国斗争。

  五、参与京原线、太岚线等建设

【战友风采征文】平凡医者的不平凡人生(图5)  

  1965年5月,铁道兵四师由山东调往北京,承担修建京原线的任务。全线大分在太行山区,地质条件复杂,在修建的京原线80公里的路段上,刘雯清作为铁四师卫生营劳动卫生防疫所所长、后任医疗所所长,为战士防病、治病,他带领医疗队和战士们一起钻隧道、跨桥梁,定期监测隧道施工中的有毒有害气体含量,特别是爆破后山洞内尘烟滚滚,战士进洞作业,防护不当,容易患矽肺等慢性病,他指导战士们做好防护,降低患病的风险。刘雯清同志和所里的医务战士们最大限度地减少矽肺病和伤亡的发生,有力地保障了指战员的身体健康。

  在京原线铁路施工中,刘雯清跑现场、钻隧道,到过大灰厂隧道、上万隧道、长沟峪隧道、拴马桩隧道、东域寺隧道、横岑隧道、三合庄隧道、穆家口隧道、平峪隧道、下庄一号隧道、永定河大桥及漫水河大桥等工地。作为铁道兵部队的医务人员,部队转场到哪里,医务人员就跟着到哪里。

  1971年夏天,刘雯清时任十八团卫生队队长,在三合庄隧道工地,二营的一名战士患急性阑尾炎,腹痛难忍,当时处于洪水季节,病员不便外送,经研究在营卫生所就地手术,对卫生所换药室严格消毒、手术器械高压灭菌,接好电源换上度数大的灯泡,在严格灭菌达标的条件下,刘雯清冒险在营卫生所为战士做了阑尾切除手术,术后一个星期痊愈返回连队。奋斗了7年的京原线于1972年底正式全线通车。铁道兵战士在战争年代流血牺牲,在和平年代冲锋陷阵,为国防建设流血流汗。

  六、抗震救灾、抗洪抢险冲在前

  哪里有危险、有困难,总能见到刘雯清同志的身影。1975年8月8日,由于特大暴雨,京广铁路被水冲垮,运输中断。刘雯清带领30多人的医疗队奔赴抗洪第一线。医疗队到达河南省遂平火车站以北5公里的郭庄村,村里屋倒房塌,一片狼藉,灾民无医无食,排水沟内漂浮着污秽、腐烂的牲畜和受灾村民的尸体,井水受到严重污染,外观比绿豆汤颜色还深。医疗队下车后搭起简易帐篷,为接诊伤病员做好准备工作。医疗队员们分工协作,有条不紊地开展救治工作,做到部分人员接收、诊治伤员,部分人员上现场开展卫生宣传和防疫工作,小伤小病就在现场处理。

  战士们肠道传染病高发,刘雯清带领医疗队排除困难,使用净水剂净化水质,把药及时送到战士们手中。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奋战,完成了抢修任务。

  1976年7月28日唐山发生7.8级大地震,震惊世界。四师医院医护人员争先恐后,积极请战。党委派刘雯清带领四师医院抗震救灾医疗队(18人)参加抗震救灾,7月30日晨,从太原乘火车转乘汽车赶往唐山,到达唐山时,余震不断,震后的唐山废墟一片,空气中的臭味让人喘不过气,地震罹难场面惨烈。医疗队员们强忍悲痛,立即搭起帐篷,布置好医疗器械,投入到紧张的抢救伤员工作中,送来的伤员,及时止血、包扎、固定、手术,危重伤者联系转院‥‥‥医护人员连轴转,多救治一名伤员,就能多挽回一条生命,血浆不够,大家踊跃参与献血,开展了一场生死大营救。夏日炎热,大雨滂沱,大灾之后有大疫,医疗队及时对驻地进行消毒灭菌,防止疫情发生,历时两个多月,医疗队员们克服困难、废寝忘食,完成了震后救灾任务,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和表扬。

【战友风采征文】平凡医者的不平凡人生(图6)  

  随着“百万大裁军”,1984年铁道兵作为一个兵种已经撤销,这段光荣而艰苦的历史,永远镌刻在铁道兵老战士刘雯清心中。

  1983年6月,刘雯清51岁从铁道兵部队离休,被借调到“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厅协助工作20年,他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再现了离休后的人生价值。2005年6月8日《中国人口报》以“20年的特殊临时工”为题,报道了刘雯清的事迹。聘请为“红色宣讲团”成员多次到学校、医院、机关、农村、社区为赓续红色血脉、教育下一代进行宣讲。

【战友风采征文】平凡医者的不平凡人生(图7)  

  离休后刘雯清笔耕不辍,报道“军休”生活和身边的好人好事。先后在国内18种报刊杂志上,刊登千余篇文章,离休后曾8次被市、区评为通讯报道先进个人,多次被《军休之友》杂志、《民政之声》报和《中国人口报》报评为优秀通讯员,2014年被民政部、总政治部评为“全国先进离退休干部”,2016年被北京市“军休办”评为“首届十大北京军休榜样”。1988年获得胜利功勋荣誉章一枚,荣获国家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战友风采征文】平凡医者的不平凡人生(图8)

作者刘英,铁二代,中共党员,1958年出生于铁道兵军营,2013年从北京市高校退休。


(责任编辑:春伢子)
友情链接/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