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全站搜索:
记叙散文/

【战友风采征文】 守初心 医仁术

作者:铁四师二代/刘英 发布时间:2024-02-28 点击数: 稿件来源:钟佩君推送 责任编辑:春伢子

胡桂枝1959年入党,在部队荣立三等功,多次受到嘉奖。退休后多次获得北京市军休干部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这就是一位爱岗敬业,扎根基层、医术精湛、乐于奉献、服务官兵的铁道兵军医。

    胡桂枝1951年16岁时从安徽屯溪隆阜女中参军入伍,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医疗专业学习,1954年毕业分配到铁道兵四师卫生营,开始了她随着部队,转战南北、救死扶伤的职业生涯。参与黎湛线、武汉长江大桥附属工程、京原、太岚等铁路建设…… 她在基层医疗岗位上出诊、查房、做手术、下连队义诊、服务官兵,带领医疗队下乡为贫下中农防病治病,培训医护人员等。抗洪抢险、抗震救灾都留下过了她的身影,正是这些工作需要练就了她全科医生的服务本领,医术精湛、待人和蔼可亲,工作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直到退休才脱下了心爱的军装。  

 【战友风采征文】 守初心  医仁术(图1)  

 技高胆大仁心厚爱

     胡桂枝是名胆大心细,遇事不慌的的白衣战士,这与她几十年在铁道兵基层医院工作密不可分。基层医生不分专业,遇到的病例多,哪里需要哪里去,她将在军医大学学习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与实践结合,练就了全科医生的本领。

  胡桂枝同志特别是在外科方面造诣颇深。铁道兵修铁路,逢山打洞,遇水架桥,塌方时有发生,那个年代机械化程度低,打山洞全靠埋雷管,放炮,清理渣土,向前掘进的战士、民工砸断胳膊、腿,砸伤头颅,破损面容时有发生。胡桂枝医生接骨头,打石膏,缝合面额等技术娴熟。70年代初在修建京原线时,房山十渡一带发生了一场塌方,事故中砸伤了一名年轻的战士,血肉模糊,抬到卫生队时人已经断气,为了让战士的家人见到完整的遗体,减少悲伤,凭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爱心,她淡定从容地在手术台上给战士进行了缝合整容手术,部队首长、医护人员和伤病员等常夸赞胡医生胆大心细医术高,胡医生“既是生的护者,也是死的守门员”。

  由于胡桂枝对工作精益求精,病人都愿意找她看病、做手术,她一心扑在工作上,基层常见的阑尾、疝气、包皮等手术做的娴熟漂亮。1968年铁四师卫生营驻扎房山县娄子水村,一位农村老年男性面部右侧长了个7斤多重的瘤子,头疼、面部抽搐折磨着病人多年,得知解放军的医院来了,到卫生营求医,胡桂枝接诊后,立即与同事分析研究病情,判断是血管瘤,在领导的支持下,收病人住院,对病人进行全面检查,研究手术方案,流程,为患者成功摘除肿瘤,使患者获得新生。现在看来是小手术,当年在基层医院可是开了先河。

  胡桂枝时刻把病人挂在心上,特别注重病人术后护理,以防止并发症、后遗症的出现。她常说手术成功是一半、术后护理是关键,一有空就去看护病人、与伤病员聊天、进行心里疏导,关心年轻战士的成长,帮助病人洗衣喂饭,直到病情稳定,她悬着的心才放下来。60年代初期,物质匮乏,她将自己家孩子喝的牛奶拿去给病人当流食……在胡医生的手术刀下,远远不止骨骼和血液,而是对病人的仁爱之心。

【战友风采征文】 守初心  医仁术(图2)  

  医术精湛妙手回春

  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铁路修到哪里,医疗服务也就跟随到哪里,没有固定的营房,经常借住在其它部队或地方的临时住所,帐篷为家也是常有的事。1972年铁道兵四师十八团卫生队借住在位于房山北白岱高炮六师六团的营房,铁道兵的卫生队与炮团成为了友好邻居。

  炮团卫生队缺少受过系统医疗教育的医生。一次,在给一个战士做急性阑尾炎手术时,打开腹腔却找不到阑尾了。情急之下,他们急匆匆冲到铁四师卫生队求援,胡桂枝放下手中的工作,立即赶过去抢救。她按照规范的操作程序,迅速洗手消毒,快步走进了手术室,凭着专业的知识储备、丰富的手术经验以及娴熟的操作技能,她即刻找到了溃烂的阑尾,将其小心谨慎地切除,并认真检查了腹腔内的其它相关部位的情况,确定沒有问题后,进行缝合,并叮嘱医生和护士,术后应该注意的事项。不久战士就康复出院,投入了部队的学习和训练。

  炮团后勤处张处长说,铁道兵来了个女医生,“手一翻”就找到了阑尾,一下就解决了疑难问题,传为佳话,胡桂枝凭借精湛的医术为铁道兵医务工作者争了光。

【战友风采征文】 守初心  医仁术(图3)

  赤诚初心治病救人

  1965年6月26日,毛泽东主席针对农村医疗卫生的落后面貌,指示卫生部“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为广大农民服务,解决长期以来农村一无医二无药的困境,简称为“六二六”指示。

  铁道兵医疗系统立即贯彻落实毛主席的指示,派出多批医疗队到缺医少药的农村,为贫下中农送医上门。胡桂枝争先恐后报了名,1969年冬天,她带领由7名女兵组成的医疗小分队到燕山脚下农村送医上门。50多年前的北京山区贫穷落后,人们食不果腹,医疗条件很差,农村老幼病残孕的病得不到救治,特别是缺碘患了“大脖子”病的发病率高,疾病困扰着农民们。胡桂枝与队员们一起用爱心和专业为老乡治病。

  医疗队传承着老八路的传统作风,与贫下中农打成一片,和老乡同吃同住同劳动,治病救人。一天夜里睡到半夜,胡桂枝感觉到头疼欲裂,恶心想吐,迷迷糊糊中意识到是煤气中毒了,她没有力气叫醒战友们,便奋力爬到门口,用尽力气将门打开,就没了知觉,氧气随着寒风进入屋内。一个睡在床上的女兵醒了过来,跌跌撞撞到门口呼救,救援人员把她们抬到院子里,经过一天的时间大家才慢慢苏醒过来,在那个年代,煤气中毒死人时有发生,没有高压氧舱等抢救手段,中毒者全靠自然风、靠体力、靠意志力恢复神志。庆幸的是医疗队的成员全部苏醒了。煤气中毒给胡桂枝留下了后遗症,她经常头疼,但是她忘我工作,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舍小家,为大家,救死扶伤、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始终不变。

  部队驻防在房山广禄庄时,有一位年幼丧母,父亲是残疾人的女孩患有严重的肺结核,肺部有多处空洞,骨瘦如柴,常常咳血,她不让男医生看病,当时村子里只有男性赤脚医生,胡桂枝就每天去给她打针、检查,还帮助她梳头、洗脸,使她很快康复,女孩家里人说“胡大夫是孩子的再生父母”,离开广禄庄后她们保持了长久的联系。

【战友风采征文】 守初心  医仁术(图4)  

  后勤保障排忧解难 

  1975年铁四师移防太原,修建太岚铁路支线,家属留在北京良乡后方基地,1978年胡桂枝奉命调到四师基地门诊所工作。以前主要是服务官兵,当下工作岗位、服务对象变了,她坚信保证他们的健康就是对前方指战员的最好支持,很快胡桂枝同志就适应了角色的转变,为家属们提供细心周到的医疗服务。

  门诊所有六名医务人员,胡桂枝与战友们相互配合,工作其乐融融,哪个战友有困难她都热心帮忙。司机班志愿兵小杜结婚多年没有小孩,胡桂枝帮他们夫妇寻医问药、联系医院,后来他们有了宝宝,小杜非常感激,家属来部队探亲时都带孩子来看望胡阿姨。1982年广东籍战士小王的家属怀着快足月的孩子来部队探亲,一个星期天上午,孕妇突然肚子疼痛不已,胡桂枝赶去诊断后,说要生了,送医院已经来不及了,她和助手在门诊所给产妇接生,母女平安。由于工作岗位的特殊性,这样的故事很多。

  胡桂枝热情、开朗,记忆力很好,很快能记住院子里的家属和孩子们的姓名,大家有个头疼脑热的都愿意找她看病、拿药,谁家有什么困难她都乐于帮助。家属杨大嫂逢人就说:胡医生是他家的恩人,上个世纪50年代她带着几个孩子从河南老家来部队探亲,赶上丈夫出差,人生地不熟的,胡医生热情地把他们娘几个接到家里,做饭招待,帮助联系出差的丈夫。刚随军时,生活困难,有个儿子还是聋哑人,胡医生常帮助他家……除了为院里的家属服务,还风雨无阻定期为没有住进基地大院的家属巡诊,送医、送药上门。

  胡桂枝对大院里的铁二代关怀备至、铁三代的健康也挂在心上。1984年夏天,她得知老战友的女儿生了个儿子,说儿童医院让把孩子抱回来,孩子发烧十几天了,不退烧、血项特别高,医院也没有拿出什么治疗方案。胡桂枝打开襁褓,看到孩子肚脐红肿,隐约能看到肠子,凭着她的经验,认为孩子是脐疝,脐疝慢慢可以自愈,发烧不退一定还有其它的原因,叮嘱不要让孩子大哭,别沾水、定时涂药等。她看了看孩子,说咱们到别的医院再查查,立即联系了301医院,不巧没有病床,接着又带孩子去了304医院,在哪里住了下来。最后诊断是肛门囊肿,手术切除后,孩子痊愈。

  1983年铁道兵整建制转到地方,胡桂枝调入总政干休所门诊所任所长。常年在外的领导们陆续离休,进入干休所安度晚年,胡桂枝多了一项任务,就是负责老干部们的健康保健工作。她特别敬重老干部们,深知他们从枪林弹雨中走过来,又在条件艰苦的铁道兵工作多年,透支了身体,都有各种各样病痛,感到责任重大。她摸清老干部的身体状况,记录在册,做到心中有数,定期给老同志量血压,随叫随到,诊病送药,发现病情及时转院。干休所安排每周一次送有需求的老干部去301看病、做检查,她与同志们陪同前往,为他们保驾护航。

  1985胡桂枝年办理了退休手续,又在干休所工作了3年。一如既往,随叫随到,为大家服务一丝不苟,干部家属们都喜爱她,把她当作贴心人。

【战友风采征文】 守初心  医仁术(图5)

  退而不休老有所为

  胡桂枝退休后更忙了,干休所聘请她继续为老干部们做保健医生,她与时俱进学习了老年心理学,老同志有什么话都愿意跟她说,心中的郁闷也向她倾诉,她总是耐心恭听,开导他们,为他们排忧解难,她走到哪里就把笑声带到哪里。一次一位住在四楼的老干部犯了心脏病,她不顾年龄大,跑上四楼,口对口做人工呼吸……始终把帮助别人去除病痛作为她的人生价值体现。

  胡桂枝1959年入党,在部队荣立三等功,多次受到嘉奖。退休后多次获得北京市军休干部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这就是一位爱岗敬业,扎根基层、医术精湛、乐于奉献、服务官兵的铁道兵军医。

  

【战友风采征文】 守初心  医仁术(图6) 

作者刘英,铁二代,中共党员,1958年出生于铁道兵军营,2013年从北京市高校退休。


      校对:张有安


(责任编辑:春伢子)
友情链接/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