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全站搜索:
军旅回忆/

军人捐躯岂止在战场——一段刻骨铭心的难忘追忆

作者:李永华(铁1师1团) 发布时间:2024-05-06 点击数: 稿件来源:群外战友来稿 责任编辑:郑建军 王运琥

1964年底,我们铁道兵一师一团在完成云南宣威大松树煤矿铁路专用线建设之后,即全面投入成昆铁路建设的大会战。我们部队首先接到的任务,是修筑密马龙小火车站进入成昆铁路建设工地的一条公路栈道。 密马龙火车站据说是是当年法国人修筑的一条由昆明西站出发经禄丰到一平浪的米轨铁路线中途的一个小站。车站左侧是湍急的龙川江,江对岸半山是著名的滇缅公路,车站右侧的崇山峻岭中就是待修的成昆铁路,当时的密马龙火车站滞留

1964年底,我们铁道兵一师一团在完成云南宣威大松树煤矿铁路专用线建设之后,即全面投入成昆铁路建设的大会战。我们部队首先接到的任务,是修筑密马龙小火车站进入成昆铁路建设工地的一条公路栈道。

密马龙火车站据说是当年法国人修筑的一条由昆明西站出发经禄丰到一平浪的米轨铁路线中途的一个小站。车站左侧是湍急的龙川江,江对岸半山是著名的滇缅公路,车站右侧的崇山峻岭中就是待修的成昆铁路,当时的密马龙火车站滞留了大批修路物资急待运往成昆铁路建设工地。

我们修好公路栈道,在完成了密马龙大桥,响水河隧道施工任务后,部队进入蜜蜂箐担负隧道施工任务。山的另一面负责蜜蜂箐1、2号隧道施工任务的是铁道兵三团。蜜蜂箐两座险峻的大山各有一个隧道,两个隧道口遥遥相对。两山之间是深深的山谷,山谷里早已预留安装好了巨大的水泥排水管道,所以蜜蜂箐1、2号两座隧道每天三班倒施工挖掘的大量渣土通过翻斗车日夜不停地向山谷中倾倒着。

隐患已经在这时埋下,悲剧也是从这里开始……

此前,我已经被抽调到铁一团政治处,参与一项大型展出的巡展任务。就在铁一团巡展的过程中,应三团邀请领导命令我们立即先往三团巡展,于是我们自驾特配置给我们的“中吉普”拉着展板一大早就赶到蜜蜂箐三团部队住地布展。经过一天紧张的忙碌,除少数倒不过班的战友大都参观了展览达到了预期教育。接到铁一团政治处明日另有任务要我们立即返回一平浪团部的电话,我们放弃了留住三团次日继续完善的想法,傍晚返回了一平浪团部。我们乘车离开时,电影放映组正在放坝坝电影,因连续不断的绵绵阴雨时大时小,当晚战士们是穿着雨衣在看坝坝电影。

当天晚上,本已持续几天的雨突然加剧,电闪雷鸣倾盆暴雨持续了一个通宵。我们返回一平浪团部,熬过一个难眠之夜,天刚亮就听闻铁三团遭受特大泥石流灾害而且伤亡严重的噩耗。机关食堂蒸了大量馒头,我们接到的命令就是背上馒头火速奔赴三团参与救援。我们先是乘车,但公路沿线不时的山体滑坡,我们不得不弃车步行。前方突然发生的一次山崩地裂般的大塌方,滇缅公路路面被堆积如山的泥石彻底切断,公路下方的龙川江也被塌方堵塞了半个江面,眼看着江水急剧上涨。领导当机立断,命令我们迅速返回一平浪,从公路桥过河,沿对岸米轨铁路线奔赴三团驻地。

到达三团驻地,我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顺沟口望进去,我昨天还熟悉的三团住地地貌被肆虐的山洪泥石流冲刷得面目全非,山口的米轨铁路线高高的铁路路基也被洪水泥石流掀翻冲击得不见了踪影,悬在半空中的两条铁轨上面还稀稀落落悬挂着几根枕木,看着让人触目惊心。特大自然灾害造成的重大伤亡使干部战士五内俱焚,无比悲痛……。

造成这次事故的原因既有天灾,也有人祸。

蜜蜂箐1号、2号隧道每天三班倒施工挖掘的大量渣土通过翻斗车日夜不停地向山谷中倾倒,不知是预埋的排水水泥管道直径太小影响了排水,还是施工倾倒的大量渣土堵塞了排水管道进出水口……暴雨将蜜蜂箐周围山上的山洪滞留在山谷上方形成能量巨大的堰塞湖。半夜时分,山崩地裂一声巨响,堰塞湖堤坝崩溃,瞬间数十万立方的洪水泥石流奔腾咆哮铺天盖地的顺山谷冲向下方,冲向山谷下方河滩上三团九连的一片帐篷营区。

浑浊的洪水泥石流夹带着方桌大小的巨石、工地的翻斗车、木头、屋架、床板、帐篷,以及牺牲烈士的遗体撞击滚动旋转着冲向龙川江……

悲剧,就这样发生了,46个年轻的生命瞬间消失……

寻找烈士遗体的工作异常艰巨,河道里、乱石泥浆里,到处都有烈士遗体,有的埋的太深不得不动用重型机械。有的烈士遗体挖掘出来已经面目全非,只能清洗安葬,现场没有家属,那个时候人们也还不知道DNA……

有的战士当时本已脱离险境,又冲回帐篷拿武器……后来挖出遗体,双手还紧紧的抱着冲锋枪……

最后无法找到遗体的烈士,是扎草人、穿军装,建的衣冠冢……

人们在龙川江里还能摸到已经被泥石流冲击残损的半自动步枪、56式冲锋枪、班用机枪……因为我们当时已经被确定为参战部队即将奔赴越南战场“援越抗美”,所以武器配置全部换新……

这一天是1966年6月的一天。

这是我铁道兵生涯中最为痛入心脾的一件往事。在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恶梦不断,几十年来,我都心绪难平,每当忆及这段往事总觉哀思如潮……

铁道兵存在的35年,铁道兵共牺牲了8314位烈士,其中朝鲜战场牺牲了1486位烈士,越南战场牺牲了392位烈士。这里不难看出,铁道兵78%的烈士都是牺牲在和平年代,这深刻说明这样一个事实,军人捐躯岂止在战场!

据我所知,仅仅云南楚雄州各县民政部门就分别修建了十座烈士陵园,这十座铁道兵烈士陵园共长眠着铁道兵的673位烈士。

成昆铁路从禄丰到一平浪短短二十余公里的铁路线,你很少能看到一段完整的铁路路基,因为在这里火车几乎是出了隧道就上桥,过了桥又立即钻进隧道。20余公里长的铁路干线,桥涵总长约二公里,隧道总长十九公里,很多时候火车只在两山之间上桥露个脸立刻又钻进下一座隧道。就这段禄丰至一平浪20多公里的铁路线,云南战友杜本忠几个有心人专门调研结果是平均每公里就牺牲了8个铁道兵烈士。

至今,成昆铁路沿线的一座座烈士陵园,虽然几十年过去了,还依然那么让人触目惊心。不少烈士牺牲时年仅十八九岁,为了祖国的建设,为了国防事业,他们义无反顾的奉献了自己青春、热血、甚至自己年轻的生命。过去,他们是成昆铁路的建设者,今天,他们躺卧在铁路沿线的烈士陵园,依然是成昆铁路的“守护神”。每年,在各地铁道兵战友会的协调组织下,都有成群结队的战友自发相邀组织前往铁路沿线的烈士陵园为战友扫墓。

2008年,应铁道兵云南战友会之邀,我参加了重走成昆线,为烈士扫墓的“缅怀与追寻之旅”活动。200多名两鬓斑白的老战友,面对墓碑挺直脊粱敬上一个又一个庄严的军礼,饱含深情献上一束又一束鲜花或松枝,倒上一杯又一杯的老白干……烈士墓前的悲极而泣,幸存战友重逢时的喜极而泣,一幕幕感人场景交替出现……

在烈士陵园,陈松山战友跪在一座烈士墓前抱着墓碑嚎啕痛哭。这是他当年亲自接回来的新兵,他曾向新兵的母亲承诺,他会像对亲兄弟一样照顾好他们的孩子……但想不到三个月不到,新兵成为了“烈士”。

在一座烈士陵园,我们遭遇了极不和谐令人愤慨的一幕,这座烈士陵园埋葬着三团蜜蜂箐特大泥石流遇难的46位烈士的遗骸(包括扎草人穿着军装的“衣冠冢 ”)和铁一团的烈士墓。眼前的一幕让我们惊呆了,原烈士陵园门楣上方的“铁道兵烈士陵园”变成了“龙翔公墓”,里面重新高价购买获得墓地使用权的富人们正在修建豪华墓园,铁道兵的骸骨全部移往后山草草掩埋。看见坍塌的烈士墓,歪斜的墓碑,扫墓的战友们犹如火山爆发般的愤怒了,纷纷向陪同的地方干部讨要说法……最后我写出了“烈士异乡成怨鬼,荒山忠魂何处归”的文章代战友呐喊,为烈士鸣不平,并通过我的博客将文章发在网上。一石激起千层浪,据说后来以陈松山为首的一批战友将我的文章打印直接送到了云南省民政厅厅长手中。厅长也愤怒而悲泪,紧急拨款50万元,重修了烈士陵园,一色的墨玉墓碑,并拍成照片发到了我的手中。事情如此结局,总算是对九泉之下的烈士战友们有一个交代了,我也感到一丝欣慰。

特别感人至深的是在黑井烈士陵园扫墓后我们留宿古镇当晚,地方政府组织了盛大的活动欢迎重返成昆线的铁道兵。一位彝族大爹深情激动地对我们说:“感谢你们铁道兵修通了成昆铁路,让我们彝家不仅从世代封闭的大山里走了出去,如今,我们的后代还走出了国门!”

古镇的彝族同胞在广场燃起篝火,穿起节日的盛装,与铁道兵老战士们手拉手跳起了彝族欢快的达体舞,他们以本民族待客的最高礼仪欢迎重返成昆线的铁道兵。当晚,整个古镇广场成了舞的海洋、激情奔腾的海洋。

有经济学家撰文称:“成昆铁路建成,让大小凉山往前一步跨越了50年!”这并不夸张!我国西南三省人口众多,物产及资源蕴藏十分丰富。但由于山势陡峭,地形和地质极为复杂,自古以来交通运输十分困难,一直阻碍着生产建设的发展。李白《蜀道难》:“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唐代骆宾王有诗:“去去指哀牢,行行入不毛。绝壁千里险,连山四望高”,十分生动描绘了川滇交通的艰难。

诸葛亮的《前出师表》里有“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一句,这“不毛”指的就是今天的攀枝花金沙江一带。然而漫漫千年,时光仿佛在此停滞。成昆铁路修建时,那里依然是蛮荒之地。

曾经只有7户人家,如今拥有户籍人口110多万,中国现代钢铁工业城市——攀枝花市,它的发展壮大始终离不开成昆铁路。今天,整个川西地区的交通格局已有很大改观,但由于铁路具有运量大、全天候、安全可靠、价格低廉等优势,仅攀钢集团每年通过成昆铁路运进原材料就有800多万吨,其生产的400多万吨钢材基本是通过成昆铁路运往全国各地,毫不夸张,成昆铁路堪称攀钢的“生命线”。

成昆铁路工程艰巨,全线修建各种桥梁991座,隧道427座,有的地段,桥隧相连,全线桥梁、隧道共计433.7公里,占线路总长的40%。全线122个车站,因地形限制,有42个车站不得不修在桥梁之上或隧洞之中。这也就不难理解中国的成昆铁路、为什么会被授予联合国特别奖。而且被冠以“…自有人类以来,征服太空和大自然最伟大的创举!”

习近平同志在视察中铁建重点工程项目时,曾高度评价“铁道兵是支能干的队伍,对祖国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听见这个消息,我们这些幸存的铁道兵激动、高兴、自豪啊!

听闻曾经有专家撰文称:“铁道兵,一代人吃了几代人的苦,一代人干了几代人的活,一代人奠定了几代人的基础,一代人创造了几代人的财富”。听见这些议论,我们并不骄傲,但我们很自豪!

过去我们当兵无怨无悔讲奉献,今天我们虽然脱下了军装,但我们自豪地承诺,我们铁道兵依然永远都会是祖国的正能量!

 

最后,铁道兵一团老战士李永华补充说:

这是2017年6月29日,我在成都接受中央电视台《国家记忆》摄制组采访时的一段回忆讲话。后应中央电视台《国家记忆》摄制组要求,我将这段讲话整理成了电子版文档发给了中央电视台《国家记忆》采访摄制组。

昨天晚上,我又接到相关部门的电话,要我写的铁道兵资料,我觉得这段资料很有价值,为了当年在泥石流中牺牲的我那46个铁道兵战友的忠魂,我又含泪整理了这段历史……,愿长眠高原的战友们安息。


(校对:张东)



(责任编辑:郑建军 王运琥)
友情链接/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