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全站搜索:
国内建设/

[特写]青藏线上 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作者:靖江日报 发布时间:2011-04-15 点击数: 稿件来源: 责任编辑:

青藏线上 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2006 年 7 月 1 日 ,青藏铁路开通运行。青藏铁路是地球上海拔最高的一条铁路线,它宛如一条钢铁巨龙突破生命禁区,穿越莽莽昆仑。它的出现成为世纪之初华夏大地上一个震惊世界的壮举。 近日,一位老人走进靖江日报编辑部,他兴奋

青藏线上 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200671,青藏铁路开通运行。青藏铁路是地球上海拔最高的一条铁路线,它宛如一条钢铁巨龙突破生命禁区,穿越莽莽昆仑。它的出现成为世纪之初华夏大地上一个震惊世界的壮举。
     
近日,一位老人走进靖江日报编辑部,他兴奋地告诉记者,在青藏线的钢轨上,也浸透着靖江子弟兵撒下的血汗。青藏线一期工程中有很多路段是靖江籍指挥员亲自参加施工修建,他们在世界屋脊上挑战极限,创造奇迹,沐雨栉风,为青藏线建设立下汗马功劳。

这位老人名叫肖春连,退休前曾任靖江市原物资局副局长。1968年,肖春连随铁道兵十师49团新兵团接兵部队来靖江带新兵。这一年,靖江市1200名优秀子弟成为光荣的铁道兵。
     
这些靖江籍铁道兵中,有一半人复员或转业回靖江,记者辗转找到几位当年修过青藏线的铁道兵。遥想当年的铁色岁月,他们依然神采飞扬,豪情满怀。

    肖春连:靖江兵个个都是好样的,没一个熊兵

    靖江新兵在四川省眉山县经过短期新兵训练后,分配到全,醑施工连队,先后参加成昆线、襄渝线施工。19748月,靖江兵所在的铁道兵十师49团,浩浩荡荡奔向青藏高原。
    
巍巍群峰攀云天,茫茫雪域耀日月。戈壁滩上人迹罕至,无人区里地冻天寒。这就是古老神秘的青藏高原;千万年来沉寂落寞的世界屋脊。青藏线一期工程,东起青海省省会西宁市,西至通向西藏的门户格尔木,全长834公里。铁路线穿越高山、戈壁、沙漠、盐湖,铁道兵们遇水架桥、逢山开道,以无畏的英雄气概誓让铁龙上高原。
    
肖春连时任49团三营十二连政治指导员,带着连队驻扎在青海湖边大草原上的刚察县,这里海拔平均在3800米以上,空气含氧量只相当于海平面的百分之七十。人到了这里,不劳动也感到气短、胸闷、头昏、乏力。这里冬季长达半年以上,常常六月飞雪。风沙之大,能把一个羊群几百只羊一股脑儿刮到青海湖里。在这样的环境里,不要说修铁路,部队要想站得住脚跟,都得经过严峻的考验。
 
   
来自长江之滨鱼米之乡的靖江籍300名战士与战友们一起动手搭帐篷,砌伙房,煤供应不上时,就捡牛羊粪取暖、烧水做饭。由于严重缺氧,很多平时身体很好的靖江籍战士,刚上去就喘不过气来,头痛、头昏,晚上睡不好觉。水只烧到65’就开了,用高压锅烧饭还是半生不熟,蒸的馒头不发酵,手一捏就成了面疙瘩。雪域高原,冬天温度零下30多度,经常刮七八级大风,战士们穿着厚厚的棉衣和皮衣,也挡不住刺骨的寒风。战士们只得穿戴上皮衣皮裤皮帽子,手上必须戴纱手套、棉手套、皮手套三层手套。有一次,一位来自靖江长安公社的战士没有戴棉手套,当他手扶上钢轨时,立即被冻在钢轨上,拉开时手掌被扯下一层皮。

   
当时上青藏线的300名靖江籍兵大都在49团。肖春连接触过很多靖江兵。他说,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靖江兵没有一个退缩、没有一人因为条件艰苦闹着复员回家。那时每个战士三年的津贴一共252元,大家戏称铁道兵是二百五。可就是靠这二百五精神、靠着对党对国家对军队的忠诚,靖江兵和全国的战友一起,打通了隧道、架起了铁桥、修好了铁龙,让寂寞的青藏高原响起了代表着现代文明的汽笛声。

    刘金坤:难忘铁色岁月

当年是十师492营技术组的工程师刘金坤,现如今在靖江市政公用设施管理处当主任。在哈尔盖至希里沟段铺轨架桥时,有一天他和一位排长因在后面检修轨道,被部队在了工地上。
     
天黑下来了,驻地在70里以外的地方,刘金坤和战友决定走回驻地。他们一合计:如果沿铁路线走的话那整段路途都只能步行,如果沿公路线走,也许可以碰到一辆汽车能捎他们一段。一路上,他们又冷又饿又怕,四周一片寂静,荒凉无比,不时有藏獒发出低沉的吼声,令二人毛骨悚然。晚上藏民将藏獒散放在外看护羊群,藏獒生性极其凶猛,曾发生过藏獒咬死人的事件。刘金坤和战友一路心惊胆战地走着,听到藏獒的吼声就赶紧到路边捡起一块石头向别处狠狠扔去,乘藏獒追寻石头的空隙,赶快跑开去。那一晚,他们在公路沿线碰到十几只藏獒,就这样跑一段、走一段,天亮后才走回驻地,回驻地后他俩累得整整三天没能起床。

   在刘金坤的工作日志上有这么些记录:今天,我们吃过早饭后立即开工。大家干到中午,炊事班还没有将午饭送过来。为了不影响进度,大家一致要求继续干活。直到夜里十二点,炊事班的同志才过来,原来他们的车子在半路上陷到沙子里。炊事班的同志用手扒沙子垫在车轮下,手指甲都磨掉了……那天的包子特别香,我一口气吃了10个,4连的欧阳文辉更厉害,吃了18……

    沈长生、徐在廷:铁路线上经历过太多的故事

    当年太和公社李胜大队的沈长生在492营任副排长。他带着战士们铺轨架桥,吃住在平常装货的闷罐车里。冬天冷得必须戴着口罩,沈长生必须吹口哨指挥大家作业,于是他想了个办法:把口罩沿嘴唇剪了一个洞,口罩上缠着纱布,避免冻在嘴唇上。战士们热气息从口罩上方呼出,在眉毛上、皮帽上结成一条条冰凌。胡子拉碴的战友,气息和着胡子冻得硬邦邦的,只能将下巴凑到汽车排气管上,一点点地将胡子中的冰凌融化。风沙刮起的晚上,沈长生和战士们睡觉都得全副武装:帽子、防风眼镜、口罩全得戴着,被子蒙在头上,可第二天早上,大家还是满脸灰尘。大家笑着总结:这就叫氧气定量,沙子管饱。
     
修建哈尔盖至德令哈的沙柳河铁路桥,新桥公社的徐在廷任一施工连副排长。在桥墩填土作业中,机械上不了桥头,只能人工填土。徐在廷和战友们一起扛着一筐筐泥土,倒进桥墩。许多战士的军装上都是血水和泥水……

    黄靖:战士们用手修铁路,我用笔写战士

    靖江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市文联原主席黄靖也曾是一名优秀的老铁,任连队指导员,1976年调师政治部文化科任宣传干事。去师部报到的那一天,上午九点,黄靖路过关角山隧道施工现场,工地上战士们干得热火朝天,井然有序,二切看上去是那么的平静。
     
一个小时后黄靖到达师部,从车上往下卸行李。突然,整个师部嘈杂起来,一位战士告诉黄靖:关角山隧道塌方了。黄靖把手里的行李一扔,立即跳上车返回关角山隧道。到了那里才知道,1500多方土石倾倒下来,形成50米的塌方体,127名指战员被严严实实地堵在隧道内。
     
抢救生命要紧。师、团在洞口设立了现场抢险指挥部,突击队来到洞口,在松散、破碎的塌方体中掘进,一百多名指战员生死不明,现场所有人的心都提到嗓子眼儿。洞外争分夺秒地抢险,后来得知,洞内也组织了突击队,在塌方体顶部拱顶向外突击。经过14个小时的抢险、突击,塌方体终于被捅开了一条两米长、直径脸盆大小的通道,127名指战员全部脱险。
     
现场沸腾了,大家分不清脸上在笑还是在流泪。黄靖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激动过后,他赶竖抓紧时间采访死里逃生的战友们,也包括一些靖江籍战士。黄靖和新闻记者一起,用手中的笔讴歌着铁道兵战士无畏的气概,后来这篇报道刊登在《铁道兵报》上。
     
黄靖在铁道部队从事文化宣传工作,他用文艺节目讴歌铁道兵部队的好人好事,由他创作的独幕话剧《大山情》获得铁道兵文艺汇演创作奖,他和战友共同拟写的对联斗风雪,战严寒,誓把金桥架上江河源头。破千险,排万难,定叫彩虹飞跨世界屋脊挂在师机关礼堂的墙壁土整整八年。回到地方后,他继续用手中的笔书写着熟悉的铁道兵生活、可敬的铁道兵战友,先后出版了散文集《山的况味}《铁色年华》。

靖江1200名优秀的铁道兵战士,在修铁路过程中屡立奇功,有120多人成长为排级以上干部。刘金坤入伍20年,9次荣获三等功,靖江兵受到营嘉奖、连嘉奖更是无数次。九连副排长严明友因抢救隧道塌方,腰部受重伤,荣获二等功,军内外报纸多次宣传他的事迹。

  由于高原缺氧,格尔木唐古拉山的冻土问题没法解决,1978年,铁道兵部队奉命撤出,格尔木至拉萨段铁路暂停建造。至此,靖江籍铁道兵战士在青藏路线上战斗了五年时光。
    
今天,青藏铁路开通运行的喜讯;振奋了当年的每一个靖江籍铁道战士,无论在靖江还是在外地的铁道兵都已接近花甲之年,30多年前青藏线上艰苦岁月让他们记忆犹新,久久不能忘怀。

    来源:2006720(江苏)靖江日报(肖春连战友提供)(感谢肖春连同志提供部分材料和线索)

 

 

(责任编辑:)
友情链接/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