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全站搜索:
【“芳华”观后感】/

【“芳华”观后感】《芳华》电影观后感

作者:十师陈竹荣 发布时间:2017-12-24 点击数: 稿件来源: 责任编辑:

《芳华》电影观后感 在《芳华》电影公演之前,我看了一些宣传片,满心希望早日看到这部反映我们那个时代军旅生活的好影片。可是,当真正看过这部影片后,心里很不是滋味,可以说是很失望。它让人看到的是灰暗的一面,消极的一面。我们那个时代的军旅生活是这
《芳华》电影观后感
 
       在《芳华》电影公演之前,我看了一些宣传片,满心希望早日看到这部反映我们那个时代军旅生活的好影片。可是,当真正看过这部影片后,心里很不是滋味,可以说是很失望。它让人看到的是灰暗的一面,消极的一面。我们那个时代的军旅生活是这个样子吗?战友之间的关系是那样的吗?我的回答是否定的。当然,军队几百万,我们没有经历过的不一定不存在,但影片中表现的那些情节一定是个别现象,局部现象,作为文学作品,应该宣传主流,宣传军队整体的面貌,宣传积极光明的一面,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教育。我不禁在想,编剧和导演把《芳华》剧拍成这样,目的是什么,要向社会宣传什么?我感觉说重点就是对军队的摸黑,对时代和社会的摸黑。不是他们别有用心,就是他们的思想出了问题。我认为这部影片反映阴暗消极甚至失实的情节太多了,似乎成了该剧的主题。
        比如,何小萍入伍隐瞒父亲“问题”,在当时是不可能满的住的。那时还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参军政审非常严格。即使是特征也一样。政审中如果发现直系亲属或社会关系中有问题就不可能通过。加上应征青年多,征兵名额又很少,部队只相信政审材料,不会去也没有时间和责任考证问题的真伪。在我身边就有因为这个被刷下的人。
      再比如,刘峰自觉做好事,明里暗里却遭众人取笑挖苦调侃,在部队有这种情况吗?即便是在个别人身上有,也是不允许的,也是要受到严厉批评教育的。
      还比如,文工团女兵因鸡毛蒜皮的事群起羞辱攻击新兵何小萍的情节,在那时的部队是绝不可能发生的。那时部队战友们之间是很团结的,互助友爱。尤其是老兵对新兵更是关爱帮助有加。即便是个别人犯点小错误,拉了集体的后腿,也不会群起而攻之,而是在充分尊重战士人格和尊严的前提下善意的批评帮助。
       还有文工团演员在排练演出中不服从命令,直接顶撞领导的几处情节,在那时也是不可能出现和允许的。即便是个别有意见,也只能是先执行命令,再找领导个别反映。
还有刘峰是战斗英雄,转业干部,到地方后不可能不安置工作。即便是安置了工作又由于企业改革下岗等原因失去了工作,国家对战斗英雄、伤残军人是有优抚政策的。也可能由于个别地方政策落实不好导致他们自谋生路,那也一定是个别现象,不带有普遍性,不应在大众媒体上宣传,那要造成多坏的影响啊!
        总之,这部影片不是一部正能量的影片,似乎是为了吸引大众眼球,故意揭示和虚构一些部队和社会的阴暗面,以增加票房收入。全然不顾给社会造成多坏的影响。现在个别文艺工作者没有很好的学习贯彻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以改革开放、百花齐放为名,想写什么写什么,想拍什么拍什么,背弃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和党在文艺界中大力倡导的担当使命、扎根人民、创新求精、崇德尚艺的文艺方针。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0月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文艺创作如果只是单纯记述现状、原始展示丑恶,而没有对光明的歌颂、对理想的抒发、对道德的引导,就不能鼓舞人民前进。”他还指出:“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经得起人民评价、专家评价、市场检验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然而,同社会效益相比,经济效益是第二位的,当两个效益、两种价值发生矛盾时,经济效益要服从社会效益,市场价值要服从社会价值。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他还特别强调:“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用习总书记的这些讲话衡量《芳华》这部影片,就不难看出它的问题出在哪了。所以,不少老战友都说:这样的“芳华”不是我们的芳华。

2017.12.23










 
(责任编辑:)
友情链接/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