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全站搜索:
军旅回忆/

锅碗瓢盆交响曲

作者:二师八团学生13连 朱经建 发布时间:2022-12-07 点击数: 稿件来源:郑吉辉 责任编辑:蕾蕾

一九七零年八月,十六、七岁的我们,离开大城市,来到秦巴腹地参加襄渝铁路建设。我怎么也没想到,刚到驻地连里就决定让我担任炊事班长,带领十多个从没上过锅台做过饭的〝生瓜蛋子”挑起了全连160多号人的吃饭重担,开始用锅碗瓢盆演奏出生活的酸、甜、苦、辣!酸 由于交通不便,物资匮乏,学生连的大锅饭多以面食为主。一天三顿饭都离不开馒头。刚开始团里派了二名铁道兵战士对我们传帮带,二周后师傅走了

     锅碗瓢盆交响曲(图1)

      一九七零年八月,十六、七岁的我们,离开大城市,来到秦巴腹地参加襄渝铁路建设。我怎么也没想到,刚到驻地连里就决定让我担任炊事班长,带领十多个从没上过锅台做过饭的“生瓜蛋子”挑起了全连160多号人的吃饭重担,开始用锅碗瓢盆演奏出生活的酸、甜、苦、辣!

     由于交通不便,物资匮乏,学生连的大锅饭多以面食为主。一天三顿饭都离不开馒头。刚开始团里派了二名铁道兵战士对我们传帮带,二周后师傅走了,一切全要靠炊事班的同学自力更生,很难忘记我们独立完成的第一顿早歺。

     那天晚上,我们按照师傅教的程序,开始准备第二天的早饭,先用酵面发了二袋面粉,又切了一大盆南瓜,直到十点多钟才回到宿舍。睡了不长时间,三、四点钟摸黑起床到灶房准备蒸馍。走进灶房,我们大吃一惊,案板上的发面流的到处都是,粘在手上甩也甩不掉,我们赶紧加了很多干面粉,总算是揉成型搭上了锅。蒸熟了揭开笼一看,立即傻了眼,皱皱巴巴的馒头又硬又酸 ……听着班排同学冷嘲热讽,我们心里非常难过和内疚!看似简单的蒸馍也有一定的技术含量,也需要认真学习。我们吸取教训,认真总结,通过不断地琢磨,逐步掌握了发面的正确方法和搭碱比例,此后蒸的馍越来越喧腾,很少出现“黄”馍和“酸”馍。

     面对艰苦的生活环境和超负荷的施工强度,同学们的思乡情绪越来越浓。有天午饭时,有位同学长叹一声:“整天的杂粮馍,南瓜汤,真想念家乡的稍子面呀!”

     为了抚慰战友们的情绪,我和炊事班的战友们商量,一定要排除万难,竭尽全力让全连战友吃上一顿〝稍子面”。上士想方设法买回来一扇猪肉,又多次进山,从山民家里买来了香菇和奇缺的新鲜蔬菜,从铁道兵连队借来豆腐,交由厨艺好的战友制作"稍子"。那时候没有压面机,一百多人的面条可不是随便就能做出来的。首先要揉出每块二斤多的三十多块软硬合适的面团,然后在案板上一张一张的擀出来,再切成条。炊事班的战友暂停轮休,全员齐上阵,分工协作,忙碌了整整一天,在晚歺时间,为战友们奉上了久别的"稍子面",战友们高兴的说:"终于尝到了家乡的味道!”炊事班的战友也感到由衷的欣慰。

      “每逢佳节倍思亲”。在三线过第一个春节时,为了让同学们吃上饺子,炊事班连夜加班,剁肉、切菜、合面,准备好包饺子的食材,分到各班去。各班战友各显其能,饺子包的五花八门,摆放在卸下的门板上抬到炊事班。有的班饺子包的好,煮出来白白胖胖,有的班包的差,煮出来奇形怪状,有的班包的不紧,一下锅皮馅分离成了面片汤……不管啥样,总归是自己的劳动成果,用饭桶提回各班,大家嘻嘻哈哈围坐分享,有同学打趣地说:“这热热闹闹的情景,多像在家里吃年夜饭呀!”  

   春节后不久,就迎来陕南的初春,淅淅沥沥的细雨给山川披上一层绿色。听老百姓说,这个季节山坡上会冒出许多地耳(地软)。我们利用休息时间结伴去採拾,不到半天,就装满了两个面口袋。回来后,仔细拣择清洗,调配出美味的馅料,蒸成软软大包子,又让大家饱享了一次口福。

锅碗瓢盆交响曲(图2) 

     三线的生活是艰苦的,但炊事班吃的苦并不亚于班排同学。厨房临时设在老乡家一间较大的房子里。“伙头军”自然离不开生火做饭。当时生火用的是刚砍伐下来的潮湿树杆树枝,要燃起来实属不易,又没有鼓风机之类的助燃设备,我们只能爬在地上对着灶口鼓起腮帮用尽气力使劲地吹,倒流的浓烟熏嗆的人咳漱流泪不止,要时不时地跑出灶房换口气,这样反复几次才能把火生着。

    新营房建好后,全连各班先后都“喜迁新居”。炊事班也搬到新建的伙房,墙外砌起高高的烟筒,炉灶也改造成可以烧煤的“新式”炉灶,做饭的条件改善了不少。但烧饭用的是当地的石矸煤,含煤量低却象石头一样坚硬,不好砸也不好烧。丁志明在炊事班主要负责烧火,炉膛前就是他的主阵地。砸石矸煤是件苦活累活。丁志明一砸就是两三个小时。要把石矸煤砸成鸡蛋大小的块,还要砸够一天做三顿饭的量。煤堆中,每天都能看见他挥舞大锤的身影。再看他,浑身上下沾满煤灰,除了牙是白的,甚至脸上的皱褶里都落满了煤灰,真是“浑身上下一锭墨”。

       炊事班建在公路上边的半坡上,做饭用水要到公路下面的河里去挑。先要把水从河边挑到公路上歇脚,然后再从公路上接力挑到伙房。这一上一下往返一次约有三四百米。炊事班每天要固定两个人挑水,每人要挑近二十担水才能把蓄水池挑满。第一天下来磨的肩膀疼痛,第二天就磨出了水泡,几天下来就结成了硬茧。为了减轻炊事员负担,刘家信连长安排三排长王少华组织炮工、木工五六个人,设法在蒿坪河上的公路边搭建一个吊水平台,大大缩短了挑水的路途,也减轻了挑水的劳累。长时间挑水锻练,我也练就了一副铁肩膀,到工地给战友送饭送水,两三公里的距离,左肩换右肩一口气就挑到了施工现场。去工地送饭送水的工作,平时问题不大,但遇到雨雪天,也十分艰难。记的一个寒冷的小雪天,我和另一位同学挑担去工地送饭,道路湿滑,走过蒿坪河时,河石上结了薄冰,我俩小心翼翼地还差点滑进河里。怕路上耽误的时间长饭菜会凉,我们脱下棉衣盖在饭桶上,一步一滑终于把热腾腾饭菜送到了工地。

      炊事班工作看似平常却又有一定的技能,要把饭菜做好让大家满意就很不容易。馒头碱重碱轻,米饭是硬是软,炒菜盐多盐少都要用心操作。百密一疏,火头军新手们有时也难免不出错。有天做早饭时,饮事员一不小心把照明的煤油灯碰倒,煤油溅洒到稀饭锅里,虽然及时处理把染油的那一块饭淘出来,但仍有一股煤油味。由于当时粮食紧缺,一锅饭倒掉太可惜,再说重煮一锅也来不及。我代表炊事班给全连同学道歉,并说明原因,大多数同学表示理解,但也有个别同学骂骂咧咧,借机大发牢骚,把饭泼在我的脚边,并狠狠地推了我一把。

   早餐后,到小溪边洗灶具笼布,我越想越委屈,不由的伤心落泪。炊事班的同学每天起早贪黑,昼夜颠倒,从来没睡过一个囫囵觉;几个月来,每天到小河边涮蒸笼洗笼布,夏天被蚊虫叮咬,腿脚红肿,好几天都行动不便;冬天双手冻得皲裂溃烂;为了给大家改善伙食包包子,我们放弃休息在湿滑的山坡上捡拾地软,不小心滑倒,把胳膊、腿都擦破了……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委屈的泪水随着溪水流走,心中也逐渐冷静下来。仔细想一想,保障同学们吃饱吃好,这都是我们炊事班的本职工作呀!又想到班排同学施工那么辛苦,吃不上一顿满意的饭菜有怨气也是可以理解的!想通了这些道理心绪舒缓,自我安慰了一番,回到班上又耐心细致做好大家的思想工作。此后我们经常主动征求班排同学意见,努力提高厨艺,粗粮细作变换花样,让同学们吃的可口,受到班排同学的赞扬!

    炊事班的经历,使我积累了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和组织协调能力,也增强了吃苦耐劳精神,此后不久,我先是调出炊事班到班排进洞施工,后又被选调到连部担任副指导员,告别了"锅碗瓢盆交响曲",开始谱写新的乐章!

 

校对:张有安

(责任编辑:蕾蕾)
上一篇:难忘的一天
下一篇:往事并不如烟
友情链接/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