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全站搜索:
军旅回忆/

饮水思源,感恩回报 ——写在《从军旅中走来》正式出版之际

作者:刘光清(铁13师) 发布时间:2024-03-04 点击数: 稿件来源:郑吉辉 荐稿 责任编辑:郑建军 王运琥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期待已久的《从军旅中走来》一书如同丝丝清风、缕缕青阳、滴滴甘露,出幽谷、伴乔木、拨云雾悄然问世了!作为饱含深情,默默而作的我是莫名的开心,就像雨后初晴一样,舒心而激动!又像闯入一个神奇的梦境一般,有种一揽子瑰宝的感觉,超级捧!等待的是一张张欢愉的笑脸和众多的祝福与关注。 《从军旅中走来》一书收录了近几年我在“铁道兵战友网文学创作中心、”“铁道兵文化网报道群”等网站发表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期待已久的《从军旅中走来》一书如同丝丝清风、缕缕青阳、滴滴甘露,出幽谷、伴乔木、拨云雾悄然问世了!作为饱含深情,默默而作的我是莫名的开心,就像雨后初晴一样,舒心而激动!又像闯入一个神奇的梦境一般,有种一揽子瑰宝的感觉,超级棒!等待的是一张张欢愉的笑脸和众多的祝福与关注。

    《从军旅中走来》一书收录了近几年我在“铁道兵战友网文学创作中心、”“铁道兵文化网报道群”等网站发表的一系列文章。全书290页,由铁道兵战友网文创中心散文部长钟佩君作序。书中内容大部分为回味难忘的军旅生涯以及退役后之相关的工作经历、精神风貌、感人故事、生活点滴。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切身体会和真实感受,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流露笔端既记载了历史又传承了铁道兵文化;既写了个人成长,家乡变化又感悟风雨人生和成长历程。通过记述游历,描写名胜古迹,寄情于山水;通过追忆青春记忆,讲述真实故事,抒发了作者浓郁的乡情、亲情、战友情……

  2024年1月22日,我从快递员车上卸下一捆捆,一箱箱包装好的货物。我揣摩到这一定是从北京某出版部门寄过来,刚刚出版的由本人撰写的心爱的散文集《从军旅中走来》一书。我连忙叫上几位帮忙搬到卧室。还没等堆放好,便急不可待打开包装。那一刻,我仿佛打开了一个充满智慧和故事的宝盒,迫不及待地想要一睹为快。当书的封面轻轻展开,我仿佛看到了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心中涌动着一股温暖而神秘 的激动。精美别致的封面映入眼帘,这是两年前由本人亲手设计的封面图:橙黄色的底色,殷红的八一军旗和色彩斑斓的万里长城在喷薄而出的太阳映照下熠熠生辉的背景图,以及端庄、俊俏彰显立体感,以行书书写的书名“从军旅中走来”6个字耀眼夺目。这是战友古董行家刘兴发为本书命的命;封面右上角恰到好处附作者刚入伍稚气未脱的军人照。整个设计突出本书主题——从军旅中走来。

  翻开书的里面,书的每一页都散发着一种独特的墨香味,让我感受到一种来自远方的芬芳,仿佛置身于一个诗意的世界;每一个句子,每一幅插图都像一朵盛开的花朵,绽放着美丽的颜色,让我沉浸在一个花的海洋,心情愉悦而激动。

  抚摸着书脊,端祥着书的形体,不由得小心翼翼,仿佛手里拿的是珍贵的宝藏。拿起它,掂量它,捧着它不由得心潮起伏、百感交集,泪水和欢笑布满了我的脸颊……

  我从小向往文学,热爱优美的中国文字,懂得中国文字的魅力所带来的无穷无尽的力量。好的文学作品起着教育人鼓舞人塑造人的作用。记得读四年级的时候,第一次在县城看电影,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剧中的诗朗诵台词:“在毛泽东时代,祖国的人民是多么的幸福,祖国的江山多么壮丽,可是,我们怎能忘记过去的苦难;怎能忘记毛主席带领我们跨过的万水千山……?”全场一片寂然,我的心和大家一样,随着朗诵者那激昂、庄重的台词怦然心动,产生巨大的共鸣,感受到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黑暗的旧中国,天是黑沉沉的天,地是黑沉沉的地……”我的心突然沉了下来,想到旧中国我的国人遭受的奴役、剥削、压迫的悲凉情景;想到以毛主席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推翻三座大山昂首挺胸、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的崇高形象,感受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历史真相。

  正是从那时起我就感受到了文字、文学的魅力所在。于是“文字”在我心中刻下了永恒的烙印,并告诫自己,一定要学好中国文字,用手中的笔高歌、呐喊,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然而,我的小学、初中、高中阶段都是在那个“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的年代度过的。加上只有“8个样板戏”,文化极其封闭落后,自己又生在农村,除了自己几本零星破旧的课本,家里翻个底朝天也见不着一本书、一张报纸,就这样希望的“肥皂泡”破灭了。

  1974年12月我怀揣着青春的梦想,参了军,当了铁道兵,我所在的部队是13师留守处6分队,驻扎在太湖之滨的浙江湖州,主要担负后勤保障任务。刚下到连队就被那里火热的军营文化生活感染。连队有文化室。《解放军文艺》《浙江文艺》《人民日报》《解放军报》《铁道兵》报等报刊和各类图书应有尽有。战友们除了正常的政治学习外,一有空就静下心来读书看报,写读书笔记。连排各有黑板报宣传栏。正是这种浓烈的文化氛围的熏陶,使我重新点燃了写作兴趣并当了连里的文书我从写广播稿,编写黑板报稿件开始一步一步锤练自己的语言文字、写作功力,尤其是在1978年下半年上级机关抽调我去写单位和个人“学雷锋”“学硬骨头六连”“学航空兵一师”的典型材料,给了我锻炼的极好机会。每写一篇我都精心采访、认真构思、苟求完美,交上的材料首长们都连连点头,称我是写文章的一块"好料”。

  1979年3月我被光荣退伍,凭着部队的文化基础当年考上大学,当了一名中学语文老师,尔后又考入公务员,尽管学的是中文,但繁重的教学任务根本抽不出时间进行写作,即使后来去了政府机关偶尔写点“豆腐块”那也是小打小闹,不成气候的“小儿科”,上不了台面。

  真正从写书到出书完全是源于一次聚会,一次巧遇,一次寻梦,一次震惊。2020年八一建军节,战友钟佩君(现为兵网文创中心散文部长)聚会光临本宅,见我墙上挂的书法作品赞美过后拈手拍下几幅投到兵网艺术群,得到众战友的青睐。文创中心郑建平主任主动联系我并加我微信。记得那天上午我正在河边闲逛,突然一个略带稚嫩行军礼的女军人照呈现在手机屏幕上,顿时我一阵惊喜,因为这可是我头一回与女兵打交道。参军5年还从未与女兵面对面交涉过,偶尔碰上面也是腼腆而过,更多的是倾慕。而今退役后到了花甲之年还有女兵慕名联系我,这不是太阳打西边来?喜出望外的我连忙接过视频。郑主任非常有亲和力,声音甜美,她和蔼地问我:“光清战友,你的书法作品我看了,很漂亮,你会写文章吗?”我毫不掩饰的告诉她:“不会,不过20前在政府部门写过‘豆腐块’,小打小闹,不成气候,上不了台面。”瞧,郑主任是个热心肠,我也就试探性地写了一篇题为《久别重逢,真情涌动》的散文投递到中心,竟然发表了。我无比激动,因为这是我辍笔20年第一次习作呀!而且在如此典雅高端极具影响力的网络平台发表,这是我人生从未有过的。兴奋之余,我又接到了郑主任的电话:“刘光清,你太谦虚了,还说不会写文章,头一回就写得这么好,文笔流畅。”后来这篇文章又被多家网络媒体转载。2023年还荣幸评为铁道兵战友网“难忘战友情”征文比赛“三等奖"。

  正是这种巧遇、奇缘、寻梦让我重新点燃了写作的激情,而且一发不可收拾。几年来,我在文创中心这个百花园里,在中心领导的激励鼓舞下,在笔友们的熏陶影响下,辛勤耕耘,笔耕不辍,投稿上百篇,全部获登,且大部分被多家媒体转登。2021年、2023年分别被“兵网文创中心”评为“优秀作者”。其间,以文字结缘,一路走来,有辛酸、有苦涩,但更多的是无以伦比的快乐与收获:收获了生活的甜美;收获了人生价值的体现。

  2022年我将部分文章汇编成册印了200本,初衷是送给我的同事亲朋好友,从中了解我的坎坷人生,勉励大家在人生的路上;在艰难困苦的十字路口,要昂起头,不气馁、不妥协,要奋发有为,做新时代的主人。没想到本书受到这么多热心读者的喜爱与热捧。我的大学同学广州某中学知名教师读后评价:“每一篇文章都精彩美妙,情感动人”。我的学生某中学校长评价:“每一篇文章都可以视为中学生范文和教科书”。我书协的同仁背后议论“他的文章其造诣远高于他的书法作品。”送给市关工委领导阅后,坦诚地说:“题材内容很好,对青少年励志成才不无裨益,若能正规出版获得书号,可以作为中小学生读物,收藏于中小学校图书室。”读者的一言一语,声声呼吁,萌生了我下决心出版本书的念想。

  2023年上半年,我在网上查找相关的出版商,选定北京中书文苑。将文稿寄过去,得到回复:题材内容很好,有广阔的销售空间。5月中旬我与老伴专程前往考察,最终签下了出书合同。

  中书文苑不愧为值得信任的出版单位。接单后,马不停蹄分工合作,一丝不苟。从文集的编排、校对、封面设计、主题思想、插图写意,不放过一个段落的对接,不容许有一个错别字标点符号的出现。每一个环节都不厌其烦主动与我切磋,力求做到苛求完美。经过历时9个月的精雕细琢,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出炉,获得了正式出版权。

  饮水思源,感恩回报。成绩的取得,要归功于部队,归功于军营,同样要归功于兵网文创中心这个第二军营。

  我要由衷的感谢部队,感谢这个圣洁的绿色方阵!给了我成长锻炼的机会,给了我施展才华的舞台。如果没有部队这段宝贵的人生历程,我将一无是处,一无所有,更没有著书立传,出版心爱的文集《从军旅中走来》

  我要尽情的赞美部队,讴歌军营!5年的军旅生涯,我深切的感悟到:部队是所大学校、大熔炉。没有什么职业比军人更能体现人生价值;没有什么学校比军队这所大学更能培养人塑造人!

  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在新的一年里,我将与战友们一道,拿起手中的笔,激情满怀创作更多、更具影响力的优秀作品讴歌军营、赞美军营;为军旗增辉,为军营添彩。弘扬铁道兵精神,传承铁道兵文化,以实际行动回报曾经孕育过我的绿色方阵。

  饮水思源,感恩回报 ——写在《从军旅中走来》正式出版之际(图1)  饮水思源,感恩回报 ——写在《从军旅中走来》正式出版之际(图2)


(校对:张东)


(责任编辑:郑建军 王运琥)
友情链接/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