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全站搜索:
徐志海专栏/

新年请春客

作者:四师 徐志海 发布时间:2019-02-14 点击数: 稿件来源: 责任编辑:

一处一乡风,各地不相同。大年初一过后,从正月初二到十五,是我们这地方请春客的时间,尤为初八之前最多。请春客在我们这里由来已久,是传统也是习惯。 舅、姨、姑之间,谁家娶了新媳妇,女儿出嫁,另外几家都要在新年之际请新媳妇,新女婿第一次到家里来,
  一处一乡风,各地不相同。大年初一过后,从正月初二到十五,是我们这地方请春客的时间,尤为初八之前最多。请春客在我们这里由来已久,是传统也是习惯。
  舅、姨、姑之间,谁家娶了新媳妇,女儿出嫁,另外几家都要在新年之际请新媳妇,新女婿第一次到家里来,办酒席,请家里主要亲戚作陪,走时打发衣服,这叫过门,以后就彼此认识,熟门熟路,随时走动,自由出入,这是其一。二是新婚的男女双方,已分家的兄弟,已出嫁的姐妹,也要在这个时间办酒请客,把他们接到家中,捧为上客,坐在首席。再就是男方家庭,接女方的家人,或者女方家庭,接男方家人到家作客,隆重相待,以示亲热。论顺亲和反亲,常规是男方先请,女方看情况是随后请或者第二年再请。
新年请春客(图1)  一代亲,二代表,三代了。亲戚之间,请春客一般在第一代人中较为普遍,也很盛情,到了第二代,就清淡多了,除了亲戚联亲戚,平时经常走动,关系密切,有少数人请春客外,一般不再请春客。到了第三代,请春客已不在家庭生活,亲戚关系范畴。
  七十年代以前,生活不富裕,在困难时期,勤俭节约,省吃俭用,到过年时可以多置办一点年货,过一个丰盛年。想法是好的,可是困难时期不由人,辛苦一年,除去生活费用,所剩无几。到了年关,购买数量不多的年货,鸡、鸭、鱼、肉等物资,过年尽量少吃或者不吃,留着新年招待春客。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年代,请春客的范围和对象也不一样。
  到了八十年代中期,农村分田到户,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慢慢走向富裕,生活条件改善了,家里有了余粮,口袋里有了钱,市场上有了物资,请春客的范围也有所扩大。一个垸里住着,低头不见抬头见,请一次客,上门坐坐,经常往来,亲切友好,和睦共处。一个家族的的人,都是同姓同宗,爷爹子孙,新年在一起吃吃饭,喝喝酒,更显得亲热团结,家族兴旺。今天你请,明天我请,从正月初二到正月十五,安排得满满的,实在安排不过来,就一天两家请。
  那几年,农村的请春客之风,也影响到机关亊业单位,一人带头,其他人紧跟,都是在家里请客,都是自己出钱买酒菜。谁都怕人瞧不起,谁都怕人说小气。今天局长请,明天股长请,办事员很难排上号。局长、副局长请客,领导还能到齐,股长、办事员请客,局领导就不一定能来,往往是领导来的多,感到荣幸,领导来的少感到失落。记得有一年,办公室主任请春客,除了一位副局长来了,其他局长、副局长都没有到,只有一桌办事员在闹酒,事后他知道局长们参加了另一家晏席,觉得很没意思。这种风气盛行了几年,以后自然而然终结。
 新年请春客(图2) 进入本世纪初,农村请春客没有什么变化,机关亊业单位倒是请客不断。上级领导,部门领导,同级单位的主任,有业务往来单位的局长,要害部门的工作人员,都在被请之列。请领导也不好请,领导工作忙,时间安排不过来,要等领导有时间才行。领导答应了,到吃饭时又来不成,不是失信,是领导的工作太忙,忙与不忙,只有他本人知道。接他的人也略显难堪。
  这叫请领导吃饭,不叫请春客,其实是一样,换汤不换药,只是叫法不同。这样尊重了领导,处理了关系,联络了感情,加深了友谊。公款付账,私人不掏腰包,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他们却忽视了这样做,严重损害了党在群众中的光輝形象,严重降低了党在群众中的崇高威信,严重地破坏了党和群众的亲密关系。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彻底杜绝了公款请客,大吃大喝的不良习气。
  如今请春客,传统的习俗仍然沿用,不同的是不再请单位领导,不再请家族人员,不再请相邻的人,不再请其他朋友。
  父母伯叔,兄弟姐妹之间,依次作东,轮流请春客,一家忙碌,多家赋闲。有工作的,要值班的照值不误,要做生意的,照常营业,不误赚钱。要接待客人,也有时间,接来送往。只要不耽误吃饭就好。无所亊亊的,可以在一起聊聊家常,打打纸牌,搓搓麻将,斗斗地主。图的是和气,图的是欢乐,图的是亲热。
  一朝君子一朝臣,一时兴旺一时衰,请春客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现在这样,将来如何?难以预料。

校对:舒湘华









(责任编辑:)
友情链接/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