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全站搜索:
徐志海专栏/

初次进隧道

作者:四师 徐志海 发布时间:2019-03-16 点击数: 稿件来源: 责任编辑:

1971年4月,新兵训练结束,部队的大蓬车把我们从北京南坊直接送到山西省灵丘县东河南公社王宽沟,这里是十六团一营四连驻地,连队负责王宽沟二号隧道施工。 穿上工作服,手里倒提着安全帽,安全帽里放着施工手套、防尘口罩和防尘眼镜。在人们的心目中,当兵
 
  1971年4月,新兵训练结束,部队的大蓬车把我们从北京南坊直接送到山西省灵丘县东河南公社王宽沟,这里是十六团一营四连驻地,连队负责王宽沟二号隧道施工。
  穿上工作服,手里倒提着安全帽,安全帽里放着施工手套、防尘口罩和防尘眼镜。在人们的心目中,当兵就是手握钢枪,站岗放哨,巡逻防御,奔赴疆场,消灭敌人,保卫祖国。而我们是身着破棉袄,脚穿旧雨鞋,钻山沟,住帐蓬,打山洞,浇灌混凝土。下班穿军装,上班穿工作服,兵不完全是兵的职责,工人又不是工人身份,这就是一些人戏称的特种兵,这就是名副其实的铁道兵。
  做好了上工准备,班长一声令下,我们集合上班,立正,稍息,立正,起步走,抬头,挺胸,到底是军人,还真是那么回事。这是去上班,又不是列队出操;这是去打山洞,又不是野营拉练,有这个必要吗?不知是一直这么严格要求,还是新兵刚上班做做样子?心里想着,又不好说出口。从营房到施工现场,路程不远,都是喊着口令前进的,都是按照操练进行的。
初次进隧道(图1)  站在隧道入口处,发电机不停地轰鸣,为保证洞内供电不停歇,鼓风机嗡嗡响,为隧道通风换气不间断。施工人员来来往往,翻斗车进进出出。在这人迹罕至,荒无人烟的山沟里,有路有人有笑声,机响车动电灯亮,给这穷乡僻壤,荒山野岭,增加了热闹气氛,增添了蓬勃朝气,带来了无限生机。
  进入隧道内,过了浇灌处,两眼一抹黑。习惯了白天的明亮,眼球一时还适应不了洞内的黑暗,觉得一片漆黑,可能是发电机功率不足,用电的地方多,由于浇灌时震动器的原因,那电灯都象煤油灯一样,忽闪忽闪,昏暗柔弱。适应了一段时间后,虽说光线不太强,但是也能勉强看清小轨道、翻斗车、电灯电线、整齐的排架等。
  在隧道里,小心翼翼,慢步前行,那呲牙咧嘴的石头,好象故意与我为难,越看越象在动,越看越象要掉下来,越看越张牙舞爪,我望而生畏,心存异想。那阴暗潮湿的隧道,上面有水珠往下滴,下面的水沿着小沟向外流,越往里走,越觉得脚步沉重,越往里走,越觉得洞里阴森。
  留心隧道内的情况,隧道施工掘进和浇灌是同时进行的,掘进达到了要求,经过修整后,就开始立模型板,浇灌混凝土。先浇灌两边的边墙,再浇灌拱顶,不停地延伸,不停地立模板,不断地浇灌。拆下来的圆木,可以运到前方,再次利用,减少新圆木用量。
初次进隧道(图2)  浇灌成功的地段是安全的,这里是施工的大本营,小轨道两边,放炮时可以短暂休息,可以堆放施工用的物资,可以存放施工用具,也可以在这里开个短会,研究处理突发情况的方案。
  那用粗圆木立起的排架,整齐排列,直向隧道深处,掘进到哪里,排架就立到哪里,可以保证下面上渣和推翻斗车人员的安全,万一塌方,还能抵挡一阵子。形成了掌子面,有利于高处打眼放炮,有利于扒渣装车,有利于处理危石。那平行的小钢轨车道,掘进到哪里,小铁轨就铺到哪里,这是必须的,要掘进就要运渣,要运渣就得把小铁轨铺到最前沿,省时省工省力气。
  来到隧道掘进施工现场,这里是前沿阵地,是与岩石、渣土、哑炮、塌方、地下水面对面较量的地方。这里不能疏忽,不能松懈,不能侥幸。需要的是细心,是胆量,是智慧。我们是初次到施工现场,老兵们对我们都很照顾,打风枪,装炸药,点火放炮,撬危石等有危险、有难度的工作都由老兵来完成,我们只是做扒渣、装车、推翻斗车等相对安全的工作。
  第一次进隧道,感觉是阴森、惊骇、危险,施工是艰辛、困苦、劳累。当兵的再苦,没有铁道兵苦,军事训练再难,没有铁道兵隧道施工难。这里就是我军旅生涯中要战斗的地方,这里就是我要日夜奋战的施工现场,我将会在这里摸爬滚打,流血流汗,奉献力量,为修筑铁路而努力工作,我将会在这里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为成为一名合格的铁道兵战士而英勇奋斗。
 
校对:胡安沁







 
(责任编辑:)
上一篇:银婚话伴侣
下一篇:第一次打风枪
友情链接/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