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铁道兵成立七十五周年】大山的眼睛
你打过隧道吗?
若没打过,
就不知道什么是英雄铁道兵!
你打过隧道吗?
若没打过,
就不要在铁道兵面前逞英雄!
打隧道,
是筑路者的家常饭,
也是开路先锋铁道兵的看家本领。
打隧道,
是人对大山的宣战,
更是血肉之躯与命运的殊死战争。
古往今来的勇者,
对高山大川有着极强的征服欲,
将傲立山巅、雄视天下当作无尚的尊荣。
孟子曰:
登东山而小鲁,
登泰山而小天下。
林则徐说:
海到无边天作岸,
山登绝顶我为峰。
今人汪国真也有诗云:
没有比脚更长的道路,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峰。
但我要说的是,
把高山险峰踩在脚下,
固然可以登高望远、抒怀揽胜,
但征服大自然的最高境界,
是重整山河、造福苍生。
大山是人类出行的天然屏障,
打开它古老、沉重、封闭的大门,
现代文明的钢龙铁马才能一路畅行。
人类真正的伟大力量,
藉此也才能得以完美地确证。
打隧道就意味着钻山沟、挖山洞。
人类自从告别了穴居时代,
就喜欢生活在明媚的阳光下,
谁还愿意在阴暗潮湿的地下苦度人生?
可逢山凿路的铁道兵不一样,
在隧洞里挥汗如雨,
是他们日复一日的工作;
在无路处开辟通途,
是他们崇高而神圣的使命。
今天,当乘坐高铁的各地旅客,
畅通无阻地风驰电掣时,
他们很难想象也很难理解,
当年开凿隧道是一番怎样的光景。
几十年前的隧道施工,
没有先进高效的TBM和盾构机,
全靠人力和土设备搞施工。
无论开掘多长的隧道,
无论开挖多烂的洞子,
几乎就是用手刨、用牙啃、用头拱。
每一米进尺,
都浸染着战士们的血汗,
也宣示着他们的忠心耿耿;
每一方土石,
都重压着勇士们的身躯,
也倔强着他们的铁骨铮铮。
那时的隧道,
作业环境极为险恶,
灯光昏暗,烟尘弥漫,
机声轰响,震耳欲聋。
脚下水深泥滑,
头上裂石悬空。
有时还会突遇各种意外,
落石、塌方不时来袭,
突泥、涌水如影随形。
每一座隧道口,
都像野兽张开的血盆大口;
每一个掌子面
都似死神布下的狰狞陷阱。
在这样的隧道里,
别说是投入施工作业,
就是走进去看一眼,
也会让人感到震撼和惊悚。
但既然当了铁道兵,
就注定要与艰险同行。
隧道就是战场,
就是激战上甘岭的坑道;
工位就是战壕,
就是血战南疆的猫耳洞。
当兵不怕死,
怕死不当兵!
每一次走进隧道,
哪个人不是将生死置之度外?
每一回走出大山,
哪个人不是经历过九死一生?
难怪有位打隧道出身的老铁道兵,
面对有些人的不以为然,
掷地有声地说:
“敢站在这里,你就是英雄!”
铁道兵无愧于共和国的筑路英雄,
三十五年的南北征战,
打出了穿山猛虎的赫赫威名。
铁道兵也是和平年代牺牲最大的兵种,
五十二条铁路的攻坚克险,
最大的牺牲正是来自险峻的大山之中。
横断山、大巴山、昆仑山,
一场场开山的鏖战,
奏响了多少气壮山河的热血颂;
成昆线、襄渝线、青藏线,
一条条隧道的贯通,
留下了多少千古不朽的壮士名。
正是这些勇于献身的人,
牺牲了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
甚至宝贵的健康和生命,
在与大山拼刺刀中杀开血路,
在绝境中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那些风枪打通的千重山,
那些汗水穿透的万重岩,
把昔日山高路远的重重阻隔,
变成大道通天下的飒飒风行。
让那些被世代隔绝的贫困乡亲,
从此走出来,走进富裕和文明;
让那些被捆住翅膀的农家孩子,
从此飞出去,飞向大海和天空。
更让祖国前进的滚滚车轮,
穿山越岭,纵横驰骋,
奔向更加壮丽的前程……
远去了,
当年的铁道兵。
远去了。
那些扛着风枪的背影。
一支英雄的队伍隐没于历史,
铁血铸就的军魂却不会飘零。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隧道,就是铁道兵赋予大山、也留与自己的眼睛。
她的目光,深邃、通透而明亮,
穿越时空,跨越时代,超越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