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全站搜索:
军旅回忆/

从学校走向火热的工地

作者:四师胡安沁 发布时间:2023-07-12 点击数: 稿件来源:王云祥推送 责任编辑:蕾蕾

   话说1982年7月,我们在铁道兵工程学院完成了规定课程,达到了毕业条件。经过四年同窗,大家都建立了深厚的战友之情、同学之情,彼此间都依依不舍,但一想到即将回到部队,投入到火热的施工实践中去,大家又都兴奋不已,心里那股高兴劲都挂在了脸上,真是热血沸腾、激情燃烧啊!  那时的我,和同学们一样,急切地盼望早日回到部队。我是在铁四师成长的,是首长、机关和战友们关心我,推荐我考大学的,在系统地学习了

  从学校走向火热的工地(图1)

  话说1982年7月,我们在铁道兵工程学院完成了规定课程,达到了毕业条件。经过四年同窗,大家都建立了深厚的战友之情、同学之情,彼此间都依依不舍,但一想到即将回到部队,投入到火热的施工实践中去,大家又都兴奋不已,心里那股高兴劲都挂在了脸上,真是热血沸腾、激情燃烧啊!

  那时的我,和同学们一样,急切地盼望早日回到部队。我是在铁四师成长的,是首长、机关和战友们关心我,推荐我考大学的,在系统地学习了铁路施工技术后,理所应当立即回到四师去,在首长和同志们的帮助下,积极工作,勇于实践,为部队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就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在举行毕业典礼后,我和十几位同学走出校门,一起踏上了回归部队、参加兖石铁路建设的征程。

  兖石铁路由京沪铁路上行线的程家庄站接轨,在凫村以疏解特大桥跨越京沪线向东,经曲阜、泗水、平邑、费县、临沂、莒南、日照,到达石臼所港,全长 307.9公里,是晋煤经由侯月线、月新线、新菏线、菏兖线到石臼港海陆联运的大通道。1981年,兖石铁路和石臼所港同时开工,计划于1985年底建成通车。该工程由铁道兵一师(并代管6师29团)和四师(并代管9师41团)承建,一师师部驻兖州,负责自程家庄出站里程到临沂站(K174+277)出站里程间施工;四师师部驻临沂,负责自临沂站出站里程到石臼所站、港分界线里程间施工。

  我们在济南小住两日后,就到了位于兖州火车站附近的一师转运站招待所,第二天,四师政治部干部科的程永刚干事就接到我们,乘坐一辆解放牌卡车,向临沂进发。

  汽车沿着兖州到临沂的公路行驶着。

  七月的鲁中南大地,骄阳似火,热气蒸腾。我们坐在汽车上,迎着扑面而来的热风,看着田野里变化了的景色,回想着两个月前在这里实习的情景。是啊,就在两个多月前,我们在这里的工地进行施工实习,曾经几次往返于这条公路上,从兖州到曲阜,从曲阜到费县,从费县到兖州,开始还是绿色的麦田,后来就变成了一片金黄了。如今,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又是一片片壮实的玉米,中间还留有一些麦田的影子。一棵棵钻天杨笔挺地屹立在道路两旁,给我们带来了些许阴凉。远处,不时可见铁路施工的场面,又勾起了对热火朝天的桥梁工地的留恋。

  我们铁路桥梁专业的毕业设计是和现场实习一起进行的,实习地点就在铁道兵一师施工的兖石铁路两座特大桥,一座是曲阜境内的小尼河特大桥,一座是费县境内的温凉河特大桥。我们一个班的近40位学员,分两个区队在两个大桥工地交叉实习了20多天。在施工现场,大家天天泡在工地,向连队干部战士学习,向老工程师请教,寻找专业理论应用在施工实践中的影子,用所学知识解释施工现场的各种现象。小尼河特大桥所处地层为砂性土质,桥梁基础设计为钻孔桩和沉井基础,钻孔桩基础采用反循环旋转钻进,沉井采用整体下沉方法。温凉河特大桥所处地层为岩石,那里的地表面也到处可见裸露的岩石,所以,大桥基础全部为冲击钻孔桩,钻机采用日本加藤钻机。

  钻孔桩基础是桥梁和建筑物施工中广泛采用的基础形式。施工方法是在设计位置以专用机械进行钻进,对岩层进行破碎并清除出孔外,钻到设计标高后,进一步清除孔底沉渣,安装钢筋笼并采用导管法灌注水下混凝土。在一些软岩地层中,不需要冲击破碎岩层,利用钻机磨盘旋转磨削,即可粉碎岩层。在钻进过程中,由泥浆泵向孔底注入泥浆,把破碎的岩石悬浮上升,排出孔外,泥浆经过二级沉淀后再次被注入孔内,悬浮碎岩,如此循环往复。这种循环被称为正循环。正循环泥浆注入孔底后,会对孔底形成一定压力,对保护孔底稳定有利,但其悬浮碎岩的速度很慢,施工效率不高。泥浆的另一作用是对钻孔进行护壁,在水压力作用下封闭孔壁,防止塌孔。

  反循环是将泥浆由孔口注入,对钻孔进行护壁,而碎渣则由孔底高压吸出,这种排渣方式具有速度快、效率高的特点,因而也得到了很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在孔底形成负压,所以对钻孔底部稳定不利,施工中应该高度重视,防止塌孔。另外,由于泥浆和碎渣被高压快速吸出,需要及时补充,保持水头高度。

  愉快的实习过程至今还留在我的脑海里。每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我们就起床做操了。那一段时间,广播里经常播放李双江满怀深情演唱的《战士的第二故乡》,袁平荣同学喜欢唱歌,也教我们学唱过那首歌:

云雾满山飘,

海水绕海礁,

人都说咱岛儿小,

远离大陆在前哨,

风大浪又高,

啊,自从那天上了岛,

我们就把你爱心上 ……

  清新的歌声让我们联想到大海,联想到高山,也联想到我们今后的人生道路,给了我们特别的感觉和很多的想象,也给了我们热爱本职工作的信心和决心。晚饭后,我们就在工地附近散步,看着小麦的变化,看着田野的变化,看着农民们脸上的变化,也能够体会到他们收获成果的喜悦心情和抢收抢种的紧张气氛。有时候也会去帮助连队整理工地材料,清理现场,把杂乱的板材和模板归拢的整洁一些,也因此受到连队的感谢。在实习过程中,大家还抓紧时间准备毕业设计所需的素材,收集现场施工组织的实际情况,为毕业设计做好准备。

  在实习期间,我们还于5月24日专门组织了登泰山的活动。两个区队的同学们分别从两个工地到达泰安,晚上12点开始,到四点多钟登临泰山顶,欣赏着太阳喷薄欲出、冉冉升起的景象,也领略着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非凡气势。

  回忆着实习时的情景,憧憬着未来的征程,我们于下午三点到达临沂,来到了铁道兵第四师政治部。那时,师机关正在搞营建,司令部暂驻临沂军分区,政治部暂驻临沂市粮食局。几分钟的时间,就宣布了我们各自的去向-----我们桥梁系的刘宏文、黄日秀被分配到十六团(日照市),祝景寰到十七团(莒南县坪上镇),我到十八团(莒南县),刘运平、袁平荣到十九团(临沂市)。    

  我和分配到十八团的其它同学们,又乘上解放牌卡车,出临沂城经由沂河老公路大桥向东,到了莒南,已经是五点多了。团副政委杨漠成到宾馆看望我们,问长问短,看我们有什么要求和想法,并吩咐第二天到干部股报到。

  第二天,我到了干部股,遇到了以前在师机关就认识的“大綦”,他在十八团任干部股股长。他叫綦志恒,是七一年辽宁兵,我报名入伍时就在我们县城见过他,因为他个子很高,所以印象也深。1974年4月中旬,我从连队调到师机关时,正举办全师运动会,我在篮球比赛场看到他在打球,大家都喊他“大綦”。正好我们试验室有位战友与他同乡,他也常到我们那里聊天,所以互相熟识。他见到我,知我刚毕业归来,问有什么想法,我说想到有大桥施工的单位,他说,那你就到四营吧。

  下午,我就到了四营,去奔赴新的岗位,迎接新的生活了。正如《战士的第二故乡》歌词所云,“自从那天上了岛,我们就把你爱心上……”。


校对:张有安


(责任编辑:蕾蕾)
友情链接/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