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全站搜索:
郑建军专栏/

关于对一幅对联引出的思考

作者:郑建军(铁二师) 发布时间:2023-07-24 点击数: 稿件来源:自选稿件 责任编辑:郑建军

那还是2011年的5月7日,有幸与浙江温州市的战友前往福建福安市拜会战友,聊天当中,福安的战友谈笑之中说:当时担任宁德市市委书记的林旭荣根据当地的地名,结合历史人物拟定了一幅上联——上白石下白石上下齐白石。表面上看,似乎有些绕口令,其实,仔细分析之下你会发现,上白石、下白石是福安的两个地名,齐白石又是古代人名,难就难在上联的“齐”字。时隔数年,林旭荣调任福安市市委书记,却一直没能对出下联。我在

  那还是2011年的5月7日,有幸与浙江温州市的战友前往福建福安市拜会战友,聊天当中,福安的战友谈笑之中说:当时担任宁德市市委书记的林旭荣根据当地的地名,结合历史人物拟定了一幅上联——上白石下白石上下齐白石。表面上看,似乎有些绕口令,其实,仔细分析之下你会发现,上白石、下白石是福安的两个地名,齐白石又是古代人名,难就难在上联的“齐”字。时隔数年,林旭荣调任福安市市委书记,却一直没能对出下联。

我在朋友的多次邀请下,先后加群30多个,其中放飞心情(群号29805774)的建群宗旨是:诗文会友放飞心,笔墨融情四海吟,一点忧烦成过往,千声祝愿是如今。我自感文学造诣不深,在群内多为观聊,很少说话。群内朋友调侃之余,极为活跃,以作诗、联对为多。于是,自离开福建福安市之后,我反复冥想这个上联,苦思无果;也在该群征求过朋友的意见,却依然没能得到结果。但对对联的艺术形式和发展却也做了一些学习。

对联,又称楹联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对联也被称为楹联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联才需要押韵)。对联大致可分诗对联,以及散文对联。对联格式严格,分大小词类相对。传统对联的形式相通、内容相连、声调协调、对仗严谨。

随着唐朝诗歌兴起,散文对联被排斥在外。散文对联一般不拘平仄,不避重字,不过分强调词性相当,又不失对仗。

春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孟昶。他在寝室门桃符板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见《蜀梼杌》)。这要算中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

楹联者,对仗之文学也。这种语言文字的平行对称,与哲学中所谓太极生两仪。即把世界万事万物分为相互对称的阴阳两半,在思维本质上极为相通。因此,我们可以说,中国楹联的哲学渊源及深层民族文化心理,就是阴阳二元观念。阴阳二元论,是古代中国人世界观的基础。以阴阳二元观念去把握事物,是古代中国人思维方法。这种阴阳二元的思想观念渊源甚远,《易经》中的卦象符号,即由阴阳两爻组成,《易传》谓:一阴一阳之谓道。老子也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第42章。)荀子则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合而变化起。(《荀子·礼论》)《黄老帛书》则称:天地之道,有左有右,有阴有阳。这种阴阳观念,不仅是一种抽象概念,而且广泛地浸润到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万事万物的认识和解释中。《周易·序卦传》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有礼仪有所措。易传》中,分别以各种具体事物象征阴阳二爻。阴代表坤、地、女、妇、子、臣、腹、下、北、风、水、泽、花、黑白、柔顺等;与此相对应,阳则代表乾、天、男、夫、父、君、首、上、南、雷、火、山、果、赤黄、刚健等。这种无所不在的阴阳观念,深入到了汉民族的潜意识之中,从而成为一种民族的集体无意识。而阴阳观念表现在民族心理上,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对以的形式特征出现的事物的执着和迷恋。对联格式严格,分大小词类相对。传统对联的形式相通、内容相连、声调协调、对仗严谨。

一副标准的楹联,它最本质的特征是对仗。当它用口头表达时,是语言对仗,当它写出来时,是文字对仗。语言对仗的含义是什么呢?通常我们提到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拗、句法相同这四项,四项中最关键的是字数相等和平仄相拗,这里的字数相等,不同于英语的单词数相等,其实质上是音节相等。即一个音节对应一个音节。汉语之所以能实现音节相等,是因为汉语是以单音节为基本单位的语言。音节、语素、文字三位一体。汉语每个音节独立性强,都有确定的长度和音调,音调古有平、上、去、入四声,今有阳平、阴平、上声、去声四声,皆分平仄两大类。平对仄即谓相拗。这样,汉语的语素与语素之间(即字与字之间)就能建立起字数相等、平仄相谐的对仗关系。

楹联大多数是写成文字,并且很多时候还要书写、悬挂或镌刻在其它建筑物或器物上。因此,楹联对仗的第二层即是所谓文字相对。文字相对意味着楹联不仅是语言艺术,又是装饰艺术。作为装饰艺术的一副楹联,要求整齐对称,给人一种和谐对称之美。汉字又恰好具备实现整齐对称的条件,它是以个体方块形式而存在的,方方正正,整整齐齐,在书写中各自占有相等的空间位置。它具有可读性,又具可视性。其方块构形,既有美学的原则,又包含着力学的要求。它无论是横写与竖排,都能显得疏密有致,整齐美观。

对联起源秦朝,古时称为桃符。关于中国最早的楹联,谭蝉雪先生在《文史知识》1991年第四期上撰文指出,中国最早的楹帖出现在唐代。她以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卷号为斯坦因0610号敦煌遗书为据:岁日:三阳始布,四序初开。福庆初新,寿禄延长。又:三阳回始,四序来祥。福延新日,庆寿无疆。立春日:铜浑初庆垫,玉律始调阳。五福除三祸,万古()百殃。宝鸡能僻()恶,瑞燕解呈祥。立春()户上,富贵子孙昌。又:三阳始布,四猛()初开。回回故往,逐吉新来。年年多庆,月月无灾。鸡回辟恶,燕复宜财。门神护卫,厉鬼藏埋。门书左右,吾傥康哉!《声调谱》作者赵执信明确指出:两句为联,四句为绝(句),始于六朝,元(原)非近体。王夫之说,对联源于律诗的说法,好比断头刖足,残人生理”——清诗话》对联源于中国文字语音的对称性,出现应该在周朝以前,造纸术和书法的发展,使对联成为独立文体。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都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

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如果通俗的讲,那就是顾名思义,对联是要成的,即由上联和下联所组成。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内容上也要求一致,亦即是要上下联能起来(平仄相对),两句不相关联的句子随便组合在一起不能成为对联。

对联一般都是竖写,上联末字(仄声)贴在右边(上手),下联末字(平声)贴在左边(下手)。

对联的对仗,虽然与诗有相同之处,但它比诗要求更严。对联有宽对和狭对之分。宽对只要求上下联内容有联系即可成联,而狭对则要严格按《笠翁对韵》的标准来撰写。不过在实用对联中,采用宽对较多,而狭对则往往因为对仗的要求太严,束缚了人们的思维,有因文害意之嫌,故而很少应用。

对联的平仄规律,与诗基本相同,一般套用个个个个 诗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基本法则。

那么,如何断定对联的上下联呢?除从联文的内容中去辨别,更为重要的是从联文字尾的平仄声去判定。对联严格规定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后人称这种规则为仄起平落。必须注意的是: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四声有些不同。自从推广汉语拼音化,和以北京语音为全国通用语言以后,同一汉字的平仄发生了变化。

关于格律的要求:对联的正规名称叫楹联,俗称对子,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汉语言文学艺术形式,为社会各阶层人士所喜闻乐见。对联格律,概括起来,是六大要素,又叫六相。因为前面多有讲述,这里简述如下:一是字数要相;二是词性相当;三是结构相称;四是节奏相应;五是平仄相谐;六是内容相关。

什么是对联?说白了就是既。上面说到的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同、节奏相应和平仄相谐都是,还差一个就是要内容相关。一副对联的上下联之间,内容应当相关,如果上下联各写一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映、贯通、呼应,则不能算一副合格的对联,甚至不能算作对联。

上下联字数要相等——上下联词组要相同:即组成上联的各个词组分别是几个字,下联的对应词组也必须分别是几个字。上下联词性要相同——所谓词性,是指词的类别性质,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等。上联的词性和下联的词性,按照词的先后位置,既要相同,又要相对。这种要求,主要是为了用对称的艺术语言,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上下联句法要一致——句法,就是语句构成的方法。一幅对联中,上联是由几个字组成的一共有几个音节的顿读法,下联也必须相同。上下联平仄要相调——对联上下联的表现方法,要注意声律相对,也就是平仄相调。这主要是为了音韵和谐,错落起伏,悦耳动听,铿锵有力。如:云带钟声穿树去(平仄平平平仄仄)、月移塔影过江来(仄平仄仄仄平平)。另外,古诗的音节主要有两种,一是两字一顿,叫双音步,一是一字一顿,叫单音步。双音步的平仄以第二字为主,第一字可不严格要求。对联也可如此。例如:窗含西岭千秋雪(-平-仄-平仄)、门泊东吴万里船(-仄-平-仄平)。上联中的和下联中的是平对平,西是仄对仄。上下联内容要相关——如明代东林党首领顾宪成,在东林书院大门上写过这样一幅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上联写景,下联言志,上下联内容紧密相关,使人透过字面,很容易理解作者的自勉自励之心。

对联,就像律诗里的对仗,是文学形式之一,很高档的,讲究多一点儿。简单概括如下:1、平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2、词性: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3、意境:崇尚朴实无华,避免矫揉造作;4、字数:字数越少,创作越难;字数很多尤难;5、功底:要有足够的文学修养,丰富的生活阅历,正常的心理素质;6、酝酿: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7、用典:典故意思绵长,活波生动,信手拈来,事半功倍;8、俗套:低俗庸劣的对联俯拾皆是,浸满铜臭,味同嚼蜡,令人作呕;9、错别字:很常见;电脑打字太多了,错别字泛滥成灾;10、上下联颠倒:最常见。有的贴在当街,字大如斗,脸上不红不白的,丢人现眼、一滴水能够反射出太阳的七色光芒,一副简简单单的对联,可以看出这个人的全部人格。

时隔一年之后,放飞心情群(群号29805774)仍然活跃,便旧话重提,同时根据百度,借助网络,搜索到了不少的可选作人名的地名,最合适的就是一个叫板桥村的地名。

板桥村为一乡村名称,在我国贵州省毕节金沙县岩孔集镇、遵义市汇川区板桥镇、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湖北黄石市大冶市还地桥镇、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梅溪镇、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沙龙镇、大理州鹤庆县草海镇、丽江市永胜县顺州乡、楚雄州武定县己衣乡、文山州马关县大栗树乡、北京市顺义区赵全营镇、安徽省宣城市宁国市方塘乡、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盘城镇、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县六哨乡、昆明市石林县板桥镇等等,以及山西晋城市、天津等地均有同名乡村。

可以说,在苦思冥想、绞尽脑汁之后,结合学到对联知识,反复吟诵“上白石下白石上下齐白石(上白石、下白石是福安的两个地名,齐白石是古代人名)”,终于对出了两幅下联:“南板桥北板桥南北郑板桥”和“东板桥西板桥东西郑板桥”。因为有的地方不仅有南、北板桥,还有东、西板桥,恰好和后面的郑板桥合辙,且符合平仄对仗的对联要求。至于开始思索的“难就难在上联的‘齐’字”,实际上是我们的误解,表面看来,“齐”字有“共”、“ 皆”、“与”等“一起”之意,实际上不该把“齐白石”分成“齐”和“白石”两个词,因为,“齐白石”是专用的古代人名,所以,以“郑板桥”相对恰恰合适。

坦白说,对出下联后,不知是否妥当,还是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那我的下联发布在了放飞心情群,以征求朋友们的意见。一位叫“讯狐(764440441)”网友给出了两条启事后便没了消息。一条消息是:“上白石下白石上下齐白石(古:仄仄仄仄仄仄仄仄通仄仄 ◆石【入声十一陌】)==东板桥西板桥东西郑板桥(古:平?平平?平平平仄?平 ◆桥【下平二萧】)”,一条消息是:“上白石下白石上下齐白石(古:仄仄仄仄仄仄仄仄通仄)==东板桥西板桥东西郑板桥(古:平?平平?平平平仄?)”。后来,闲云(978985811)也发表了一番见解,大意如下:上联孤平了,孤平是律诗(包括长律、律绝)的大忌,不知道对联可不可以?这个对子下联对的应该是不错的,因为上联本身就有问题。

说实话,针对对联,都是在探讨中相互学习,我欣赏下面的观点:“对联的对仗,虽然与诗有相同之处,但它比诗要求更严。对联有宽对和狭对之分。宽对只要求上下联内容有联系即可成联,而狭对则要严格按《笠翁对韵》的标准来撰写。不过在实用对联中,采用宽对较多,而狭对则往往因为对仗的要求太严,束缚了人们的思维,有因文害意之嫌,故而很少应用。”

不管怎么样,既然自感对出了下联,我还是与福建福安市的战友取得了联系,同时也希望,能够给出上联的福安市市委林旭荣书记能够看到我对出的下联,不为自我感觉良好,只为验证我对的下联是否符合林旭荣书记认可。

可惜,2005年,时任宁德市市委书记、市委常委的林旭荣,因经济犯罪被判入狱了,这是外话。

关于对一幅对联引出的思考(图1)

(责任编辑:郑建军)
友情链接/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