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全站搜索:
徐志海专栏/

铺架队里的勤杂兵

作者:十六团 徐志海 发布时间:2018-05-01 点击数: 稿件来源: 责任编辑:

1973年下半年,通古(后称通坨)铁路路基、桥墩基本成型。16、17团分别组成铺架队,从西端的北京通县和东端的唐山坨子头方向开始铺架。16团铺架队,除了指挥所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外,主要由一营承担。 7月1日,西端铺架工作首先开始。我所在的4连,干部们都
铺架队里的勤杂兵(图1)


        1973年下半年,通古(后称通坨)铁路路基、桥墩基本成型。16、17团分别组成铺架队,从西端的北京通县和东端的唐山坨子头方向开始铺架。16团铺架队,除了指挥所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外,主要由一营承担。
        7月1日,西端铺架工作首先开始。我所在的4连,干部们都在施工前沿,连里的材料员、卫生员、统计员、司号员等,随同连队领导在铺架现场。我是文书,和通信员、理发员3人,负责在家接听电话,处理一些日常事务,做好汇报传达工作。
        我们几位勤杂兵,虽然没有直接参加现场铺架,但也深感责任重大。要时刻牢记连队领导的嘱托和要求,努力做好应该做的工作。 保证连队随时搬家。施工连队生活居住在帐蓬里,帐蓬就是我们的家。平常连队干部和勤杂班各住一顶帐蓬,两顶帐蓬紧挨着,好便于工作。铺架开始后,因为经常搬家,就挤住在一顶帐蓬里。 由于铺架工期紧、任务重、流动性大的特点,搬家是常事。往往是这个点刚住下,又要选择下一个安家点。有时立足未稳,又要仓促前行。所以,铺架队的搬家时间,取决于铺架进度,的确是件闹心事。常见的情况是,人多力量大时,往往不搬家;夜班人员正在睡觉休息时,又不方便搬。大多情况下,人员都在现场时,主要靠我们几个勤杂兵来完成。我们必须要在最短时间内,快速完成帐蓬拆除和搭建 。
        经过几次实践后,不断地摸索总结,从生到熟,从繁到简,从慢到快,很快就掌握了快速拆除和搭建帐蓬的程序和技巧,简直就成了一个比较专业的“搬家公司”了。每次接受搬家任务后,便能在最短时间内,平整场地,搭好帐蓬,保证连队领导睡觉有地方,安心休息好,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到铺架工作中。 保证电话畅通。通信联络,对保证铺架至关重要。
          在当时条件下,全靠有线通信——摇把子电话。为了随时保证与营部、现场和前方指挥所的联系,每搬一个新地方,首先是配合营部通讯班,放线装机。电话开通后,要有专人值守,随时接听,上传下达。白天,我们3人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轮流值班。晚上,就把电话机放在床头,方便睡觉时接听。其实,也睡不安稳,就怕夜间来电话,生怕误了什么事。
         保证枪枝弹药安全。铺架作业实行三班倒,人员轮班机不停,昼夜兼程往前赶。战士们的枪枝弹药,上班时以排为单位,集中摆放整齐,专人负责看管,并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清点。连队哨兵时刻保持警惕,注意周围动静,确保营区安全,防患于未然。连队领导的手枪和子弹,集中放在帐蓬里,由我负责保管,确保万无一失。
         保证战士档案安全。按规定,战士档案全部存放在连队,由文书负责管理。档案是战士的政治生命,退伍后,无论是参加工作,还是回乡务农,都不可或缺。因为它装有入伍当兵的原始记载,入团入党的历史见证,立功受奖的誉荣凭证,丝毫马虎不得。上级配发的铁皮档案箱,使用年久已经坏了,又无处申领。我只能把这些“宝贝”,装在一只木工自制的小木箱中。每次搬家,装车卸车,我都要精心守护,日夜相伴,形影不离,确保其安全。
        1974年4月28日,在72+000公里处,与17团铺架队胜利会师,通坨铁路全线铺通。 回顾这近一年的铺架生活,我们这些勤杂兵,虽然没有跻身在热火朝天的铺架现场,没有亲临万人围观的热烈场面,没有亲自运送轨排,吊起大梁,没有亲手拧过一颗镙栓,但却跟随铺架队,一路前行,忠于职守,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和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也算是尽心尽力了,心中充满一种自豪感。





(校对李汪源)









(责任编辑:)
上一篇:一 只 小 木 箱
下一篇: 军旅生活
友情链接/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