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全站搜索:
学兵战友/
  • 三线时,起初我在学生十三连任班长,后又担任了排长。两年零八个月960多天的日日夜夜,我和全连160多名战友,尤其是和我们排近40名战友朝夕与共,肝胆相照,经历了血和火的考验。 一、转变思想建营房 初到驻地没有营房,我们班排被分别安排住进老乡家。我所在班加上副排长张钢一共15人,住进一户老乡家阁楼和...
    责任编辑:  飞扬            2023-03-13
  • “三线学生连”是一历史特定名称,意味着群体的特殊性。那段记忆已化入血液伴随至今,一想起,依然荡气回肠、难以忘怀。  那一年我十七岁,……。
    责任编辑:  丁芳            2023-03-02
  • 三线建设,襄渝铁路一段刻骨铭心的人生历程,在一群十六七岁的学生身上闪耀着光环,让我们永久难忘。 记得那是1972年7月,蓼叶沟双线隧道大会战的某一天清晨,我们三排集体来到食堂吃饭,准备进洞。一同来的还有连队指导员陈绍安,大家在食堂见面后,相互打了招呼,并问了好。饭后,全排人员在公路上集合,在...
    责任编辑:  飞扬            2023-02-24
  • 岁月如梭,参加襄渝铁路建设已过去50多年了,当年风华正茂的少男一晃就到了从心之年。眼前的事我不一定记得住了,但昔日同生死、共患难的每一位战友,我怎能忘记!
    责任编辑:  丁芳            2023-02-23
  • 右一为司务长 韦登吉 每一个参加三线建设的学生连战友都会有一个令人难忘的体会,就是“饿肚子”。繁重的体力劳动,高风险的作业,简朴的生活条件,单一的伙食,奇缺的副食标准,这些我们都能忍受,唯独吃不饱饭至今难忘! 两年零八个月的三线经历,我连司务长韦登吉,始终陪伴着我们共同生活战斗。司务长祖籍陕西...
    责任编辑:  飞扬            2023-02-20
  •   两年前就听说了西安兴庆宫整体提升改造的消息,今天才得以欣访我久违的兴庆宫。 重新对外开放的兴庆宫,众人评说有褒有贬。以我拙见,兴庆宫作为西安市最早的一座大型遗址公园,多年来为市民提供了一处休闲场所,我的少年、青年及中年都曾在这里留下印迹。
    责任编辑:  丁芳            2023-02-16
  •   在飞逝的时光中,总有一些往事让人魂牵梦萦不断回顾。安康大道河花蛇沟,留有我青春的足迹,难以忘怀的是沧桑岁月中的几度风雨几度春秋……  1970年8月,西安市二万五千多名中学生,响应祖国号召参加三线建设。我有幸成为5808部队学生十二连的学兵,在安康大道河花蛇沟安营扎寨,与铁道兵,民兵并肩作战,开山架桥修建襄渝铁路...
    责任编辑:  丁芳            2023-02-16
  • 一、打饭风波 刚去三线扎营大竹园不久,某天轮我值勤去炊事班打饭,并掌勺分给全班。一人一个半生馒头,几块水煮南瓜,半碗清可见底的苞谷籽。由于经验不足(再则前一天沙明分饭,给我足足一大碗玉米粥),苞谷籽只舀了11份就没了,不好意思从别人碗里匀,只能自己不喝。班长张百岁见状,把他的一碗给我,本人死活不要,拿个空碗去炊...
    责任编辑:  郑建军            2023-02-13
  • 文革时期,有这么一群年轻的初中生参加了一段时间的筑路劳动,属于上山下乡性质。这段经历时间虽短,但意义非凡。中国的知青,是一代人,遍布神州大地。唯我们一提起三线那段经历,皆会热血涌流、凝神顿足,乃至几十年后还强烈意愿要用文学艺术来讴歌、回忆。
    责任编辑:  丁芳            2023-02-09
  • 到三线约一星期的时间,连队通知我到连部报到。原来连队为了建全编制,成立了勤杂班,安排我去做文书工作。收拾行李到连部报到。当时勤杂班有材料员冯宗苏、统计员陈锋、通讯员张登锁、卫生员杨定和。见过连长刘家信、指导员陈绍安以及军代表王代表和候代表,了解了自己的工作任务。因为工作关系和连队领导经常接触,对连长、指导员、司务长以及...
    责任编辑:  飞扬            2023-02-08
  • 这里隶属秦巴山区,地理偏僻,交通不便。当地百姓生活贫苦,每月只有十斤主粮,基本是半粮半菜,物资匮乏,很难支持工程需求和后勤保障。
    责任编辑:  沙海驼铃            2023-01-16
  • 人生旅途中的每一次相遇,都是苍天给予的恩赐,相遇就是缘分,偶然的遇见,便是必然的结果,无论是在什么时间或在茫茫空间,我们相遇,那真的是奇缘。——题记 西安的年轻人喜欢把解放军叫军哥。 三营担任建设工地宣传工作的李建民,我就称他军哥。我们是在石门沟工地广播室认识的,他当时担任广播员,...
    责任编辑:  飞扬            2023-01-16
  • 浴池里有几位修脚工,唯有她把这个不起眼的岗位当成事业干,工作中她不经意看到有三、四位孤寡老人,不定期地要来她这里修脚,每次送行看到他们的背影,自己心里挺不是滋味,于是开始了上门修脚的先例,每隔半个月就登门服务一次,老人们异口同声赞扬她,不愧是省市劳模,贴心服务比俺家闺女还亲。 宜昌地区的枝江县,有...
    责任编辑:  蕾蕾            2023-01-11
  •  军嫂陈祖珍,是原铁道兵二师六团电影组副组长邓永福的妻子,她与丈夫分居两地,肩负着两个家庭的重担。在她的身上凝聚着家国情怀、勇于担当、爱岗敬业、自强不息的精神,她是千千万万个军嫂的缩影。
    责任编辑:  春伢子            2023-01-10
  • 【投稿·散文】 (原创首投) 原铁道兵二师六团三营学生三连 吉农 说的还是襄渝铁路建设那个年代的事。记得进入隧道施工那阵子,是三班四运转,也就是说,每天施工出峒到下一个接班,换休的间隔时间仅仅十二个小时,除去来回路上和吃饭时间,最多也就是十个小时。到了冬季,连队热水供应不及,大家基本上很少洗澡,为了方便起见,一身棉...
    责任编辑:  飞扬            2023-01-06
友情链接/ Link